赧王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97年)
1 楚懷王逃跑,被秦國人發(fā)現(xiàn)了,封鎖了通往楚國的道路。楚懷王就抄小路逃亡趙國。趙國主父在代,其他人不敢拿主意接受楚懷王入境。楚懷王只得轉道再往魏國去,被秦國追兵追上,又抓回咸陽。
2 魯平公薨。兒子姬賈繼位,是為魯湣公。
赧王二十年(丙寅,公元前295年)
1 秦國一位叫“錯”的國尉率軍攻打魏國襄城。
2 趙國主父與齊、燕聯(lián)合,攻滅瓜分了中山,把中山王流放到膚施。主父回到邯鄲,賞賜功臣,大赦天下,全國歡宴五天。
3 趙國主父封其長子趙章于代,號安陽君。
安陽君的性格,一貫好大喜功,心里對他弟弟為王,本來就不服。如今封了代郡,主父又派田不禮做他的相國,大臣們都覺得禍根埋下,惴惴不安。李兌跟肥義私下商量說:“公子章年輕力壯而志氣驕傲,黨羽眾多而欲望很大,田不禮呢,殘忍好斗,也是驕傲不可一世,這兩人湊在一起,必有陰謀。小人有欲,總是輕慮淺謀,只見其利,不顧其害,大難就要臨頭了!先生您權勢大,責任重,宮廷有變,發(fā)難一定從您這兒開始,禍事首當其沖。我建議先生您哪,自保要緊!不如稱病不出,把權力移交給公子成,不要給他們做禍梯啊!”
肥義說:“當初主父把趙王托付給我,叮囑我說:‘不要改變你的方針,不要改變你的意志,一心一意堅守,直到老死!’我再拜受命,而且把主父的話記在竹簡上,鞭策自己。諺語說‘死者復生,生者不愧’,托付我的人即便死而復生,我面對他也毫無愧色。我要成全我的承諾,就不能成全我的性命!您的話,對我是一片忠心好意。但是,我對主父已經(jīng)承諾在前,不敢違背??!”
李兌說:“好!先生勉力為之!只是我看先生的性命,活不過今年了?。 闭f完涕泣而出。
李兌又數(shù)次面見公子成,商量防備田不禮。
肥義對信期說:“公子章與田不禮,表面上名聲不錯,實際都是惡人,在內得到主父關愛,對外就行橫暴之事,如果有一天矯詔,假傳主父命令,發(fā)動政變,這是不難做到的。我非常憂心,睡不著,吃不下,俗話說,有強盜出沒,不能不防備。從今天開始,如果主父傳令要見趙王,必須先告訴我,我先去,確認沒有變故,才能讓趙王去?!?p> 信期說:“好!”
主父讓惠文王朝會群臣,自己在旁邊偷看,看見公子章懶懶散散的樣子,心里又開始憐憫公子章了。想著自己拿走了本該屬于公子章的王位,怎么補償他呢?就想把趙國一分為二,在代郡建一個新王國,封公子章為代王。這個計劃當然很不成熟,想想又放下了,沒有決定。
一日,主父和趙惠文王出游到沙丘,晚上分別住在兩座行宮。公子章和田不禮抓住這個機會發(fā)動政變,矯傳主父令,召見趙王。肥義先去,中伏被殺。高信即刻動員,雙方血戰(zhàn)。公子成和李兌從邯鄲趕過來,火速征調周圍的軍隊平叛,殺死公子章和田不禮,盡滅其黨羽。肥義死了,公子成做宰相,號安平君。李兌為司寇。這時候惠文王年少,趙國政權就由公子成、李兌專政。
公子章戰(zhàn)敗時,投奔主父寢宮,主父開門收留保護他。公子成、李兌就包圍了主父的寢宮。殺死公子章之后,公子成、李兌兩人商量說:“因為公子章,我們包圍了主父,現(xiàn)在即使收兵,咱倆也是滅族大罪!”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繼續(xù)包圍,傳令說:“后出宮的一律格殺勿論!”宮中的人都出來了。主父無法出宮,又沒有食物,只能捕食初生的鳥雀。這樣也堅持了三個月,主父餓死在沙丘宮。公子成、李兌一直等到確認主父死亡后,才向各國報喪。
主父開始時以公子章為太子,后來得了吳娃,愛得不得了,為了她,幾年都不出門。吳娃生下兒子趙何,主父就廢了太子章,立趙何為太子。吳娃死了之后,主父把愛情慢慢淡忘了,又開始憐憫公子章,想把兩個兒子都封王。還在猶豫未決,亂事就起了。
4 秦國罷免了樓緩的丞相職務,魏冉為相。
赧王二十一年(丁卯,公元前294年)
1 秦軍在解城打敗魏國軍隊。
赧王二十二年(戊辰,公元前293年)
1 韓國派公孫喜為大將,和魏國聯(lián)軍伐秦。穰侯向秦王舉薦左更白起,取代向壽為大將。白起大敗韓、魏聯(lián)軍于伊闕,斬首二十四萬級,生擒公孫喜,占領了五座城池。秦王封白起為國尉。
2 秦王給楚王寫了一封信,說:“楚國背叛秦國,秦國將率諸侯聯(lián)軍伐楚,希望您好好整頓軍隊,咱們痛痛快快大戰(zhàn)一場!”楚王害怕了,于是重新和秦國和親。
赧王二十三年(己巳,公元前292年)
1 楚襄王迎娶秦國公主。
【司馬光曰】
秦國也太無道了!殺了人家的父親,又脅迫他的兒子。楚國呢,又太不爭氣了!父親被人害死,還和仇人聯(lián)姻!嗚呼!如果楚國君王有道,下有能臣,秦國再強,也欺負不了楚國吧!我現(xiàn)在相信荀子說的話:“治國之道,如果能善加運用,就算是只有一百里土地的小國,也可以獨立自主。不善于運用呢,就算是楚國那樣六千里土地的大國,也被仇國奴役?!彼跃醪涣π姓溃€老想擴大勢力范圍,正是國家所以危亡的原因了!
2 秦國丞相魏冉因身體健康原因辭職。客卿燭壽接任丞相。
赧王二十九年(乙亥,公元前286年)
1 司馬錯率秦軍攻打魏國河內地區(qū),魏國割讓安邑求和,秦國歸還魏國戰(zhàn)俘。
2 秦軍在夏山擊敗韓國軍隊。
3 宋國都城城墻拐角一個麻雀窩里,發(fā)現(xiàn)孵出了一只雛鷹。太史占卜說:“大吉大利!小鳥生大鳥,宋國必霸天下!”宋康王狂喜,馬上行動,起兵先滅了小國滕國,又攻打薛國,向東打敗齊國,占領了五座城市,向南攻打楚國,占領了三百里土地;向西打魏國,魏軍也讓他打敗了。宋康王同時跟全世界作戰(zhàn),包括齊魏這樣的大國,居然連戰(zhàn)連勝,更加信心爆棚,對小鳥生大鳥的吉兆深信不疑。為了加速成就霸業(yè),他“射天笞地”,人家是彎弓射大雕,他直接射天,表示天也沒有他大;然后又用長鞭笞地,表示地也要臣服于他。然后,他把自己家宗廟社稷也拆毀,一把火燒了,表示威服鬼神。戰(zhàn)天斗地,再掃除鬼神之后,他在宮中大擺筵席,做長夜之飲,他縱酒狂歡,讓室內侍從高呼“萬歲”,堂下的官員呼應“萬歲”,門外的人再呼應“萬歲”,然后全城百姓一起高呼“萬歲”。
天下人送給宋康王一個綽號,叫“桀宋”,意思是他和夏朝的暴君桀一樣昏暴。齊湣王起兵伐宋,宋國人一哄而散,沒有一個替宋康王守城的。最后宋康王逃往魏國,死在溫城。
宋國滅亡。
赧王三十年(丙子,公元前285年)
1 秦王與楚王在宛城會晤。秦王與趙王在中陽會晤。
2 秦國以蒙武為大將伐齊,打下九座城池。
3 齊湣王滅了宋國,他也驕傲了,覺得霸天下的應該是他,于是全面開戰(zhàn),南侵楚國,西侵韓、趙、魏,準備吞并東周、西周,登基做天子。狐咺諫止,被斬首于檀衢,陳舉直言,又被殺于東閭。
赧王三十一年(丁丑,公元前284年)
1 燕王全國動員,以樂毅為上將軍。秦國國尉斯離率師與韓、趙、魏三國軍隊會師。趙王將趙國相印授予樂毅。于是由樂毅統(tǒng)帥燕、秦、魏、韓、趙五國聯(lián)軍伐齊。
齊湣王也全國動員,戰(zhàn)于濟西,齊軍大敗。秦、韓兩國隔得遠,土地跟他們沒關系,樂毅讓秦國、韓國兩國軍隊分了戰(zhàn)利品后各自回國了,分派魏國軍隊去經(jīng)略和魏國接壤的宋國土地,部署趙國軍隊去收取和韓國接壤的河間之地。然后獨自率領燕國軍隊,長驅北上,要滅了齊國。劇辛勸諫說:“齊大而燕小,如今咱們靠著諸侯聯(lián)軍,擊破他的軍隊,應該及時攻取和我們接壤的邊城,擴大地盤,這是長久的實利?,F(xiàn)在放著這些能攻下的城池不攻,深入敵境,也不能把齊國怎么樣,燕國得不到實利,還和齊國結怨太深,以后您一定會后悔呀!”
樂毅說:“齊王自以為功高蓋世,又覺得自己的本事比手下人都大,有事不跟臣下商量,賢良的人都被他廢黜了,身邊全是阿諛奉承之徒,政令暴虐,百姓怨恨。如今主力部隊崩潰,如果我們乘勢攻打首都臨淄,他的人民一定會反叛,他內部亂了,齊國就可以拿下!如果現(xiàn)在不抓住機會,等他悔悟自己的過失,痛改前非,開始體恤下屬,安撫人民,他們又團結起來了,那就難搞了?!?p> 于是大軍深入,直取臨淄。齊國果然大亂,失去章法,齊湣王直接就跑了,樂毅進入臨淄城,把齊國宮廷宗廟的寶物、祭器,全都運回燕國。燕王親自到濟上勞軍,賞賜將士們,并封樂毅為昌國君,派樂毅繼續(xù)攻取齊國剩下的城鎮(zhèn)。
齊王逃亡到衛(wèi)國,衛(wèi)國國君把正宮讓給他住,供給他所需之物,自己稱臣侍候他。但是呢,齊王還非常不遜,把衛(wèi)君呼來喝去,真把自己當主人了。衛(wèi)國人氣憤不過,言語就不好聽了。他只好離開衛(wèi)國,又先后投奔鄒國、魯國,但他放不下驕傲的架子,鄒國、魯國就閉關不讓他進,于是到莒城去。
楚王派淖齒將兵救齊,齊王任命淖齒為齊國宰相。淖齒看了齊國這形勢,產(chǎn)生了一個新想法,他想和燕國秘密結盟,瓜分齊國土地。于是逮捕齊王,數(shù)落他的罪狀,問:“千乘、博昌之間,方圓數(shù)百里,天降血雨,衣服都被污染了,你可知道?”齊王說:“知道。”“嬴邑、博邑之間,土地崩裂下陷,地底的泉水都露出來了,你可知道?”“知道。”“有人在宮門外大哭,到宮門口去看,找不到人,走開呢,又聽到哭聲,你可知道?”“知道?!蹦X說:“天雨血沾衣,是天警告你;地裂及泉,是地警告你;人哭宮門,是人警告你。天、地、人都警告你,你卻不知警醒,是不是該殺?”
于是在鼓里將齊王弒殺。
荀子評論說:國家,是天下的利器和權勢。得道者掌握國家,則大安樂、大尊榮,積眾美之源,世間所有的好事、美事,全都歸你!不得道的人掌握了國家呢,則是大危險,大負累,有還不如沒有,到了極端情況,你就是想放棄王位,只做一個小老百姓,也得不到,一定要你死!齊湣王、宋康王,就是這個下場。
所以說,有國者,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亡。
2 樂毅聽說畫邑人王燭很有賢德,下令軍隊不許進入畫邑方圓三十里之內,派人去請王燭。王燭推辭不來。燕國人說:“你不來,我們就屠滅畫邑?!蓖鯛T說:“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國破君亡,我也不愿茍活,現(xiàn)在又用武力脅迫我。我與其不義而生,不如慕義而死!”于是把脖子掛在樹枝上,奮力躍起而墜下,折斷脖子而死。
燕軍乘勝長驅直入,齊國城鎮(zhèn)都望風而降。樂毅整頓軍紀,禁止搶掠,訪求齊國的隱逸賢士,彰顯而給予優(yōu)待,又減輕人民的賦稅,廢除齊王的暴虐政令,修明善政。齊國人民都很喜悅。于是分兵五路,左軍渡過膠水到膠東、東萊;前軍沿著泰山以東到大海,經(jīng)略瑯琊;右軍順著黃河、濟水,屯兵阿、鄞,以連接魏軍;后軍依傍北海,安撫千乘;中軍據(jù)守首都臨淄以鎮(zhèn)齊國。又在郊外祭祀齊桓公、管仲,表彰賢者所居的閭巷,隆重安葬王燭。齊國人在燕國被封為君并有采邑的有二十多人,在燕國首都薊城有爵位的有一百多人。六個月之內,平定齊國七十余城,都設置為燕國郡縣。
3 秦王、魏王、韓王在周國首都洛陽會晤。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0-08-17/5f3a01d9eb652.jpeg)
智襄子
魏文侯問于李克:“吳國為什么會亡國呢?”李克說:“數(shù)戰(zhàn)數(shù)勝?!蔽暮钤唬骸皵?shù)戰(zhàn)數(shù)勝,國之福也,怎么會亡國呢?”李克說:“數(shù)戰(zhàn)則民疲,數(shù)勝則主驕。以驕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