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融讓梨的妙處(《后漢書》)
“年四歲時(shí),與諸兄共食梨,融輒引小者。’
大人問其故,答曰:‘我小兒,法當(dāng)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p> 2、不請自來的孔融(言語)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shí)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
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p> 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
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p> 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陳韙后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shí)了了,大未必佳?!?p> 文舉曰:「想君小時(shí)必當(dāng)了了。」
韙大踧踖。
3、推理神童王戎(雅量)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
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dòng)。
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p> 取之,信然。
4、字謎高手楊修(捷悟)
人餉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許,蓋頭上提「合」字以示眾,眾莫能解。次至楊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復(fù)何疑?」
楊德祖為魏公主簿,時(shí)作相國門,始構(gòu)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題門作「活」字,便去。
楊見,即令壞之。既竟,曰:「『門』中『活』,『闊』字,王正嫌門大也?!?p> ?。ㄒ唬?p> 1、寧死不屈的羅企生(德行)
桓南郡既破殷荊州,收殷將佐十許人,咨議羅企生亦在焉。
桓素待企生厚,將有所戮,先遣人語云:「若謝我,當(dāng)釋罪?!?p> 企生答曰:「為殷荊州吏,今荊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顏謝桓公?」
既出市,桓又遣人問:「欲何言?」
答曰:「昔晉文王殺嵇康,而嵇紹為晉忠臣。從公乞一弟以養(yǎng)老母?!?p> 桓亦如言宥之?;赶仍砸桓狒门c企生母胡,胡時(shí)在豫章,企生問至,即日焚裘。
2、?天?地的何充(方正)
王含作廬江郡,貪濁狼藉。
王敦護(hù)其兄,故于眾坐稱:「家兄在郡定佳,廬江人士咸稱之!」
時(shí)何充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廬江人,所聞異于此!」
敦默然。旁人為之反側(cè),充晏然,神意自若。
3、不受小人施舍的劉惔(方正)
劉真長、王仲祖共行,日旰未食。
有相識(shí)小人貽其餐,肴案甚盛,真長辭焉。
仲祖元:「聊以充虛,何苦辭?」
真長曰:「小人都不可與作緣?!?p> 4、散盡千金的劉驎之(棲逸)
南陽劉驎之,高率善史傳,隱于陽岐。
于時(shí)苻堅(jiān)臨江,荊州刺史桓沖將盡訏謨之益,征為長史,遣人船往迎,贈(zèng)貺甚厚。
驎之聞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餉,緣道以乞窮乏,比至上明亦盡。
一見沖,因陳無用,翛然而退。
居陽岐積年,衣食有無常與村人共,值己匱乏,村人亦如之。甚厚為鄉(xiāng)閭所安。
?。ǘ?p> 1、心寬體胖的庾敳(雅量)
劉慶孫在太傅府,于時(shí)人士多為所構(gòu),唯庾子嵩縱心事外,無跡可間。
后以其性儉家富,說太傅令換千萬,冀其有吝,于此可乘。
太傅于眾坐中問庾,庾時(shí)頹然已醉,幘墮幾上,以頭就穿取。
徐答云:「下官家故可有兩娑千萬,隨公所取。」于是乃服。
后有人向庾道此,庾曰:「可謂以小人之慮,度君子之心。」
2、謝安赴宴(雅量)
桓公伏甲設(shè)饌,廣延朝士,因此欲誅謝安、王坦之。
王甚遽,問謝曰:「當(dāng)作何計(jì)?」
謝神意不變,謂文度曰:「晉阼存亡,在此一行?!瓜嗯c俱前。
王之恐狀,轉(zhuǎn)見于色。
謝之寬容愈表于貌。望階趨席,方作洛生詠,諷「浩浩洪流?!?p> 桓憚其曠遠(yuǎn),乃趣解兵。
王、謝舊齊名,于此始判優(yōu)劣。
(三)
1、愛自然的皇帝(言語)
簡文入華林園,顧謂左右曰:「會(huì)心處不必在遠(yuǎn),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間想也,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p> 2、愛養(yǎng)寵物的和尚(言語)
支道林常養(yǎng)數(shù)匹馬。
或言:「道人畜馬不韻?!?p> 支曰:「貧道重其神駿?!?p> 支公好鶴,住剡東岇山。有人遺其雙鶴,少時(shí)翅長欲飛,支意惜之,乃鎩其翮。
鶴軒翥不復(fù)能飛,乃反顧翅垂頭,視之如有懊喪意。
林曰:「既有陵霄之姿,何肯為人作耳目近玩!」
養(yǎng)令翮成,置使飛去。
3、自己建世外桃源的康僧淵(棲逸)
康僧淵在豫章,去郭數(shù)十里立精舍,旁連嶺,帶長川,芳林列于軒亭,清流激于堂宇。
乃閑居研講,希心理味。庾公諸人多往看之。
觀其運(yùn)用吐納,風(fēng)流轉(zhuǎn)佳,加已處之怡然,亦有以自得,聲名乃興。后不堪,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