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蕭映道別之后,楊忠醉醺醺的回到了陳慶之的私宅,發(fā)現(xiàn)陳慶之竟然站在庭院之中等著自己,便連忙走上前去,行禮問候:“小子拜見高人?!?p> 陳慶之眉頭略皺,責怪道:“怎么喝了這么多酒?你內傷未愈,實在不該過分貪杯?!?p> 楊忠傻傻一笑,“沒,沒事,傷勢不打緊,今天碰到幾位有緣之人,一時開心,多飲了幾杯。嘿嘿?!?p> 陳慶之淡淡的說道:“是碰到新喻侯蕭映了吧?今天醉霄樓外發(fā)生的事,我已經全都知曉了!”
楊忠笑道:“高人就是高人,想不到在城中也廣布眼線,什么事都瞞不住你!”
陳慶之冷冰冰的道:“你可知今日,你做了一件很蠢的事么?”
楊忠一聽到陳慶之冷酷的語氣,不由得打了個寒顫,酒一下子就醒了一半,大惑不解的道:“什么蠢事?”
陳慶之冷酷的說道:“你不該出手去救那個丫頭和老頭,而這般得罪吳法壽。”
楊忠心里不服氣,抗辯道:“切,想不到高人本領高強,居然是個不敢得罪權貴的,貪生怕死之人!”
陳慶之冷哼一聲,“哼,蠢貨!你今日出手,到底是同情之心泛濫,還是想在大庭廣眾之下顯擺武藝?”
楊忠看到陳慶之略有怒氣,委屈道:“自然要有同情之心,難道遇見這種不平之事,就應該袖手旁觀么?”
陳慶之嘲笑道:“不平之事?呵呵,你居然比我想像之中的還要愚蠢!這天下之事皆為不平之事,你可樣樣都去管么?”
楊忠不服氣的說道:“身為習武之人,看到弱者遭受欺凌,就應該挺身而出,行俠仗義!不是么?”
陳慶之盯著楊忠,仿佛像在看一個傻子一樣,平靜的說道:“當然不是!在這個世界上,弱者存在的意義,就是要被強者欺凌?!?p> 楊忠心頭巨震,“什么?哪有這般混賬的道理?如果弱者注定要被欺凌,那天下還有公平,公正可言么?”
陳慶之略有一絲失望的說道:“沒有!公平,公正都是強者為了遮掩欺凌弱者,而對弱者使用的愚惑之計。我本以為你天資聰慧,洞察力強,沒想到這么淺顯的道理你居然都不懂!”
楊忠心中有氣,高聲說道:“那依高人之意,以后碰到這種欺凌霸市的事情,我楊忠應該繞道而行,不聞不問就對了,是吧?”
陳慶之笑道:“自然也不是,像吳法壽這種人你想教訓一下本也無妨,不過你要清楚教訓的理由跟方式,以及你教訓的意義!”
楊忠一頭霧水的問道:“什么理由,方式和意義?”
陳慶之輕輕的說道:“強者欺凌弱者一定要講究方法跟手段,若是你看上了弱者的什么物飾,最高明的辦法就是略施小計,或者暗中釋壓,讓他乖乖的自己獻上。而像吳法壽這種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上去就搶,其實是最蠢的一種方式,像他這種蠢人不配位列強者,你想去教訓一番,無可厚非,但是前提一定要是你成為一個比他更強,或者旗鼓相當?shù)膹娬卟趴梢?。否則你以一個弱者之身,強行出頭,必將以卵擊石,粉身碎骨。況且一個真正的強者出手的時候,一定要謹慎而行,不會因為一時沖動而魯莽行事。你今日出手之前,并沒有認真觀察形勢,也沒有考量任何應對之策,更沒有利用周圍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只是憑借心中不平之念,貿然對敵,實在是愚蠢之極!若不是你運氣好,碰上蕭映恰巧路過,而對你施以援手,你今日不光會死的不明不白,連你妄想保護的弱者也一樣會落得凄慘下場?!?p> 楊忠雖然不太同意陳慶之的理念,但是不可否認,他說的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今天能有如此圓滿的結局,全是自己運氣好罷了。
陳慶之發(fā)現(xiàn)楊忠內心還在糾結,不由得搖了搖頭,說道:“如果他日你想你的魔神功略有進境,又或想齊家治國平天下,就必須理解弱肉強食這個道理?!?p> 楊忠不解的問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禮記·大學》之中的齊家治國平天下,似乎與高人所講的齊家治國平天下,出入很大!”
陳慶之答道:“非也,其實是相通的,你可知致知在格物的真正含義是什么嘛?”
楊忠誠懇的說道:“請高人指點!”
陳慶之解惑道:“致知在格物指的是正確認知并研究萬事萬物,其關鍵所在,便是通曉這世間萬物的運行秩序,并依照正確的秩序而行。如白晝與黑夜交替,人們在白天勞作,在黑夜休息。如春夏秋冬更迭,人們便按照四季的變化生活,春耕秋收。再如綿羊食草,虎食綿羊,這些都是世間秩序的一種。如果你覺得虎食綿羊過于殘忍,而去制止,那就是破壞了這萬物的運行秩序。但如果你殺了老虎,是因為你是一個比老虎更強的強者,你想用虎鞭下酒,想用虎皮作衣,那便是依照了萬物運行的秩序。所以強者永遠站在弱者之上,予取予求,這便是世間的秩序!這秩序決定了萬物的依存關系,秩序混亂則天下紛爭不斷,秩序井然則天下國泰民安?!?p> 楊忠順著說道:“那當權者制訂法律法規(guī),服務萬民,也是維持秩序的一種方式了?所以有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之說,那像吳法壽這種破壞秩序的人就應當受到教訓了?”
陳慶之否定道:“不是的,強者統(tǒng)治弱者是秩序,而制定法律法規(guī)不是維持秩序,那是強者維護統(tǒng)治的手段。從古至今,各朝各代的法律法規(guī)都不盡相同,因為它代表的從來都不是民意,而是當權者的心意。至于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也是一種手段罷了,因為弱者雖然羸弱,但是聚沙成山,聚滴成海,民意也是一種力量,真正的強者就是要會把一切力量為自己所用。秦二世倒行逆施,不顧民意而亡國,真正的原因不是秦二世殘暴,而是他蠢,任由各種力量對抗自己。若論殘暴,秦始皇比他殘暴更甚,但若是秦始皇能一直活著,恐怕大秦帝國就不會滅亡。秦二世愚蠢的決策讓其他的強者抓到了機會,因此會被推翻。所以蠢人天生就是弱者,哪怕他一時運氣好,生在帝王之家,也注定會被上天淘汰,被其他的強者所取代跟征服。而吳法壽就類似這種蠢人,你可以用他作為墊腳石,通過擊敗他而提升自己。但絕對不是貿然的為了什么弱者而去做無畏的戰(zhàn)斗。所以你要想成為一個強者,首先不要做一個蠢人,然后要懂得利用一切力量為自己服務。比如你剛才在醉霄樓外,圍觀的民眾雖然個個都是弱者,但是你若施展一些手段,讓他們跟你一條戰(zhàn)線來共同對抗吳法壽,你也不至于狼狽如斯。你可明白其中的關鍵所在了么?”
聽完陳慶之的教導之后,楊忠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按照陳慶之的意思,一個強者就可以隨意欺壓弱者,因為這是天意,上天規(guī)定的一種秩序的體現(xiàn)。只不過欺壓弱者的時候,需要注意一下手段跟方法,就是讓弱者不知不覺或者心甘情愿被欺壓,為的是不要讓自己被過多的力量所敵視,從而被其他的強者有可趁之機!同情之心只會影響自己的判斷,讓自己變得愚蠢,而愚蠢又會導致自己變弱,而難以成為強者。因為強者可以制霸一切,弱者只配任人宰割!
這種理論讓楊忠整個的人生觀,世界觀都受到了深深的沖擊,到底在這個世界上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是正的,什么是邪的,他開始覺得慢慢模糊了起來。
不過陳慶之有一點講的很對,就是我今天僅憑心中怒氣,貿然出手,不僅沒有任何的效果,還差點搭上了自己的小命。應該在腹有良策之時擇機而動,三思而后行。
想到這里,楊忠深深的向陳慶之行了一禮,說道:“今日所為,確實十分魯莽,得到高人點化后,小子已誠心受教了!”
陳慶之嘆了一口氣,說道:“唉,看來還需對你多多磨練,你才能看清,什么才是真實的世界!現(xiàn)在時候也不早了,你早點休息吧,可能過幾日你就要隨我出兵爭戰(zhàn)了!”
“出兵爭戰(zhàn)?”楊忠心里一驚,說道:“難道這么快就要北伐了么?莫非出現(xiàn)了什么戰(zhàn)機?”
陳慶之神秘一笑,“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亂不成,現(xiàn)在在彭城投降我朝,并請求武帝陛下派兵接應?!?p> “徐州?”楊忠不敢相信的說道,“整個徐州??天啊!”
陳慶之望著漫天繁星,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緩緩說道:“是啊,我陳慶之苦等了二十多年的機會,終于出現(xià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