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凱慶
《紅樓夢》問世以來,多少讀者試圖對賈寶玉這一人物進(jìn)行總體把握或者特征把握,然而又幾乎有著同樣的困惑,就像脂硯齋所說:“寶玉之發(fā)言,每每令人不解,寶玉之情性,件件令人可笑”。無論從哪一角度哪一層面上進(jìn)行剖析,都難以全面的描繪寶玉的性情。他是“囫圇不解之人,是囫圇不解中實可解,可解中又說不出理數(shù)之人?!笔请y以用正邪新舊美丑等等字眼妄加論斷之人,是一個用社會學(xué)的方式始終拆不清的人。很多人認(rèn)為:賈寶玉是一個“時代的怪胎”。
人們之所以對寶玉的性格品性做出如此評價,是因為不知寶玉是何許人也?如果我們把寶玉與弘歷聯(lián)系起來,就會明白寶玉的種種怪癖的行為了。
從雍正登基之時,弘歷就已經(jīng)成為太子的第一人選,這是不爭的事實。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十一,雍正皇帝即位后首次前往天壇,舉行祈谷大典?;貙m后,雍正把弘歷召到養(yǎng)心殿,賜給他一塊肉,讓他吃掉,此外沒再說一句話。弘歷默默吃掉這塊肉,味道十分鮮美,不過分辨不出是什么肉。乖巧的他吃完肉后,也沒有多說話,就退了出來。不過此事給了他極深的印象,天資聰穎的弘歷,明白了皇阿瑪?shù)挠眯?。因為在此之前,不論什么事,父親對他和弟弟弘晝都是同等對待,而這次只單獨(dú)召見他一人,并且是在剛剛從天壇回來之后,顯然是有深意的。
是年十一月十三日是康熙帝周年忌辰,雍正帝并不親至景陵致祭,而是派年僅13歲的弘歷代其前往。這是一個意味深長之舉:在位皇帝特遣未來的皇帝向升天的皇帝致祭,奏告王朝百年大計已定,儲位已有所屬,并祈求先帝在天之靈的佑護(hù)。雍正二年(1724年)底,康熙帝“再期忌辰”,弘歷第二次“祭景陵”。
弘歷智商極高,絕頂聰明,他從父親的幾次行為中已經(jīng)知道自己被父親默定為太子了。所以,他已經(jīng)不需要像一些胸懷野心的人那樣,一心攻讀圣賢書,走仕途經(jīng)濟(jì)的道路,以求取功名、光宗耀祖。只要他沒有忤逆不道的重大失德行為,他就可以順順當(dāng)當(dāng)?shù)牡巧匣实鄣膶氉?,?quán)傾天下,威震四海。到那時,才是他一展宏圖、大顯身手的時候。而且,他的父輩們,因為爭奪皇位繼承人而上演的一幕幕慘劇,對少年的弘歷也有著極深的影響。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胤礽首次被廢太子,引起眾位阿哥對太子位置的覬覦,“九子奪嫡”成為康熙晚年的一件極為痛心的事件。胤禛成為最后的贏家,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他善于掩飾自己對儲位的希冀,外弛內(nèi)張,處處流露出一種恬淡出世的思想。表面上借此告訴世人,自己只想做一個與世無爭的王爺,不愿過問政事,其實不過以此掩蓋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罷了。把弘歷引薦給康熙,看似無心之舉,其實是胤禛精心謀劃的一著妙棋。只不過康熙沒有覺察出來,因為,讓孫子見見爺爺,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父輩們?yōu)闋帄Z皇位,互相傾軋、骨肉相殘的種種行為,不可能不影響到弘歷,而且,登基后的雍正也會把自己成功的經(jīng)驗傳達(dá)給下一代的繼位者。所以,弘歷深諳其道,故此才會有瀟灑自如、“勝似閑庭信步”的表現(xiàn)。
弘歷是雍正十一年(1733年)被封為和碩寶親王并開始參與一些政事,雍正交他辦理的一些事情,他都完成的很好,雍正甚為滿意。小說中的賈璉是弘歷青年時期的化身,賈政及賈母交辦他的事情,他都辦理的很好,亦受到賈政和賈母的夸獎。在此之前,弘歷的確是一個“富貴閑人”,只能在脂粉堆里廝混,做個“絳洞花王”。
小說第三十二回:賈雨村來了,寶玉道:“罷,罷!我也不過俗中又俗的一個俗人罷了,并不愿和這些人來往!”湘云笑道:“還是這個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讀書去考舉人進(jìn)士的,也該常常的會會這些為官做宰的人們,談?wù)勚v講些仕途經(jīng)濟(jì)的學(xué)問,也好將來應(yīng)酬世務(wù),日后也有個朋友。沒見你成年家只在我們隊里攪些什么!”寶玉聽了道:“姑娘請別的姊妹屋里坐坐,我這里仔細(xì)污了你知經(jīng)濟(jì)學(xué)問的?!币u人道:“云姑娘快別說這話。上回也是寶姑娘也說過一回,他也不管人臉上過的去過不去,他就咳了一聲,拿起腳來走了?!?p> 小說中的這段描寫暗喻的是,弘歷的側(cè)福晉們攛掇弘歷去討好雍正,結(jié)交一些外臣,以便為爭奪皇位打些基礎(chǔ)。但弘歷早已知曉他已經(jīng)是太子了,這些“婦人之見”只能壞了他的大事。極力討好雍正會使雍正覺得他野心太大,想早點登基;而結(jié)交外臣,更會引起雍正的疑心,此乃大忌也。他的伯父胤礽的教訓(xùn)已深深印在弘歷的心里。所以,湘云、寶釵才會遭到寶玉的痛斥。
如果小說里的這些描述是暗喻弘歷登基之后的事情,那更會遭到嚴(yán)斥。因為這是后宮干政,寶玉就是皇上,皇上要怎么做,用不著后宮的嬪妃們教他。而寶玉對那些熱衷功名、追求仕途經(jīng)濟(jì)的人的嘲諷,則是乾隆皇帝對那些碌碌無為的庸臣的斥責(zé)。乾隆在位期間,多少個能臣干將遭到乾隆皇帝的申飭,就連紀(jì)曉嵐、劉墉、陳世倌這類的朝廷重臣,也被乾隆罵的狗血噴頭,最后罷官的罷官,革職的革職,發(fā)配的發(fā)配,沒幾個好下場的。
小說中的賈寶玉并非碌碌無為之輩,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時,寶玉所題對額,每每突發(fā)奇想,新雅別致,眾清客皆甘拜下風(fēng)。當(dāng)然,清客們不乏拍賈政馬屁之嫌,但寶玉確有奇情歪才。賈政雖表面上申飭寶玉,其實內(nèi)心是歡喜的,嚴(yán)父慈母是古之正理,父親對兒子就算慈愛、贊賞也不能表現(xiàn)出來。
最后的結(jié)果是,寶玉所題對額詩詞被全部采納。元春只對其中的一兩處稍作修改,而將“紅香綠玉”,改為“怡紅快綠”亦有極深的含意。
賈寶玉之所以行為怪癖,異于常人,因為他是皇上,本來就異于常人。他這“囫圇不解之人,”又是“囫圇不解中實可解,”關(guān)鍵是看你如何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