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到了晚年,乾隆就越是好大喜功!
就越是不喜歡聽到不利于自己的消息,更是喜歡從多個角度來麻痹自己。
在加上劉灝,更是把握到了后世自媒體的精髓,抓住了人的心里讓人有一種想要不斷地看下去的欲望,戳中了乾隆內(nèi)心深處最為真實的想法。
說到底,乾隆現(xiàn)在最喜歡的就是自己欺騙自己。
看完了劉灝的卷子。
乾隆不由得感覺到一陣陣疲憊,而后打了一個呵欠,強打精神開口道:“劉灝?”
“學(xué)生在!”劉灝走了出來,行了一禮。
“你抬起頭來!”
乾隆目光則是忍不住落在了劉灝的身上,卻是忍不住贊嘆了一下。
不得不說,穿越之后,劉灝的確是有一副好皮囊。
一表人才(也就是帥),那是肯定的,至少給人的感覺就是眼前一亮,站在一群貢生當(dāng)中,劉灝純粹靠著自己的顏值就能鶴立雞群。
官員做官之前確實要經(jīng)過“身言書判”的一溜審核,通過才能真正成為官員。書文言辭自不多說,看形象的原因,一是提高官員群體的外在形象,二是古人相信“相由心生”,端正的“心”才會有端正的模樣,長相猥瑣的心思一定也猥瑣。
尤其是科舉,那就是更加的要看顏值了。
和珅能被乾隆重用,還有一個愿意那就是,和珅長得足夠帥。
“不錯,你很不錯!”
乾隆微微頷首,面露微笑,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并沒有對劉灝贊許,也沒有多言,撫著書案,隨即慢悠悠的道:“時候已經(jīng)不早,朕乏了,殿試既已結(jié)束,你們也早些回去歇了吧,明曰自有圣旨?!?p> 他站起來,帶著一干宮人近侍,踱步而去。
劉灝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知道,乾隆這是已經(jīng)看重自己了。
只是,按照這個科舉的規(guī)矩,自己至少還要老老實實的當(dāng)上幾年翰林,學(xué)會了官場上的一些要素,這才有外放出去的機會。
距離系統(tǒng)提出的要求,要自己有一個管轄的地盤,這個有點難。
劉灝自然是有不少心事,卻也不會擺在表面上來說,夾雜在一干同年中間踱步出宮。
此時大雨已經(jīng)停了,天色昏暗宣,不少同年都是主動給劉灝打招呼,雖然沒有明說,不過實際上大家都能猜出來,只怕金科狀元必然是屬于劉灝的了。
其實大家的心情還是可以理解的,劉灝可算是大放異彩,能讓乾隆說,不錯,你很好,這本來就是一種肯定。
劉灝自然是跟幾個同年打好了招呼,日后,在官場上也是能幫助自己一二。
不過,他們?nèi)羰侵?,劉灝從一開始就琢磨怎么造反了,就不會是這么想法了。
劉灝的臉上自然是掛著笑容。
心中卻是十分的篤定,如果沒有問題,這一次狀元就是自己的了。
明日圣旨就要出來,也就是放榜,劉灝已經(jīng)過了策文那一關(guān),一甲有望,就算再次,那也該排在二甲的前幾名,這個成績當(dāng)然很是滿意,至少半只腳已經(jīng)踏進了翰林,眼下需要期待的就是能不能進入一甲,甚至是一甲第一名。
雖然對這個時代有著諸多的吐槽,從發(fā)型到落后,不過。劉灝還是選擇順勢而為,大清國雖然已經(jīng)開始逐步的日落西山。
但是,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想要改天換日就必須要順勢而為。
想到這個,劉灝自然是明白自己該做什么,要做什么,日后才能讓自己快速的發(fā)展起來。
說起來,科舉如果能夠拿到狀元,這對于他也是至關(guān)重要,雖然現(xiàn)在名次挺高,可是大清朝朝每隔三年總有不少這樣的精英脫穎而出,可要是一甲一名,那便是今科狀元。
劉灝前身可是一個讀書的好苗子,殿試之前已是小三元,而且解元、會元也都僥幸中了,若是再加一個狀元,那就是小三元、大三元統(tǒng)統(tǒng)包攬,連續(xù)六場大考都為案,那即是六首。
六首狀元即縣試、府試、院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均為第一名的狀元,華夏科舉史上只有黃觀和錢棨得此殊榮,其中黃觀是連中六元,他是明朝人。
另一個就是錢棨,少年時,錢棨曾多次參加童試,但都落榜。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他才以第一名考中生員,成為長洲縣秀才的“案首”。接著參加鄉(xiāng)試,卻又是連連失利:六進考場,六次落榜??伤敛粴怵H。乾隆四十六年錢棨參加會試,又奪會試第一名——會元。接下來的殿試,乾隆非常欣賞他的文卷,在他的試卷上寫了“第一甲第一名”六個鮮艷的朱色大字。這樣他就成了連中三元的狀元。
不過很可惜的是錢棨是明年才會參加科舉,今年,自己若是能拿下六首,那就爽大發(fā)了。
無論是黃觀還是錢棨生前速度都是猶如火箭一般,黃觀是靠著建文帝混起來的,最后下場不是很好,而,六首之后,錢棨榮耀非常,授翰林院修撰。乾隆五十一年,任順天鄉(xiāng)試同考官。乾隆五十二年,上書房行走,侍教皇子,可是說是當(dāng)成下一代領(lǐng)導(dǎo)身邊的重點培養(yǎng)對象。
當(dāng)時和珅權(quán)傾朝野,欲將錢棨網(wǎng)羅入其門下,被錢棨斷然拒絕,后因受和珅暗算,乾隆以為其曠職,大怒,交部議革職留任。
不過,即便是如此,乾隆五十八年,錢棨任右贊善。乾隆五十九年,出任廣東鄉(xiāng)試副主考官。乾隆六十年,升中允、侍讀,充日講起居注官。
和珅倒臺后,錢棨被嘉慶帝任為歷官內(nèi)閣學(xué)士兼禮部侍郎銜。
可以說,靠著這個名頭,升遷速度之快,絕對是曠古爍今的,不過,劉灝并不打算呆在京城,最好是能把自己下放到地方上。
如果是能混到一個知府,那是最好不過的了。
不過,也難,一個知府至少也是從四品,自己身為狀元,想要拿下還是很難,明清時代,狀元一般授修撰也不過是從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