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初臨校場(求收藏,求推薦)
抬頭望了望大校場,朱由檢在一干錦衣衛(wèi)的簇擁下信步走入。
京營所用的大校場位于京師北郊。成祖文皇帝和正德皇帝在位時,常年在此地舉行校閱大典,不但折騰京營,還時不時有京師周圍的軍隊被拉來一同操練,那真是一個旌旗獵獵、兵馬如云。只是萬歷皇帝以來,連續(xù)幾位皇帝別說出城操練了,連朝會都不怎么開。是以這片地方已經(jīng)荒涼了好久,只是偶爾會有京營的士兵來此操練一二。
好在李邦華整頓京營之后給這幫勛臣們敲響了警鐘,讓他們有意識的開始維護一些基本的門面,朱由檢眼下進來才不至于看到一片雜草叢生的土地。
其實京師內(nèi)還有個五軍校場,擺個兩三萬人也是綽綽有余,但朱由檢就是故意選在這個大校場。
一方面,是因為京營額定十五萬人,五軍校場是絕對擺不開的,但大校場卻足以容納,這樣可以避免被朱純臣和徐允禎兩個爛貨魚目混珠蒙混過關。
另一方面,則是朱由檢有意為之。這還是他以前看穿越小說學到的套路,他就是要看一看,這區(qū)區(qū)從城內(nèi)到城外的幾里路,京營究竟能不能像他們的祖輩一樣走出浩大聲勢?還是說京營已經(jīng)爛到了根子,連整軍行進五里都做不到?而在他給了正副兩位京營提督一天的時間后,他們又能在京營里拉出多少人?
校場上有一個巨大的石臺子,是主將的閱兵臺,此時王承恩和駱養(yǎng)性已經(jīng)指揮隨行的錦衣衛(wèi)擺開了儀仗,并擺了四張花梨木的椅子。
朱由檢上了石臺,但并不坐,而是負手站立,遙遙看向京城的方向。
皇帝陛下不坐,無論是陳新甲也好,還是王承恩和駱養(yǎng)性也罷,自然也是不敢坐下,只能陪著罰站。
離規(guī)定的時間還有一個時辰,然而官道上依然風平浪靜、不見一兵一卒,更沒有大軍行進時塵土飛揚的景象。
陳新甲有些坐不住了。如果眼下在這的是太子或者內(nèi)臣,這也就罷了,但眼下要閱兵的可是皇帝!為人臣者,豈有讓皇帝陛下久等的道理?
“陛下,這……要不要派人去催一下?”
“陛下,臣(老奴)亦愿往?!瘪橉B(yǎng)性和王承恩也是同時出聲,他倆也不想在這陪著皇帝干等。
“不必,時辰未到,這點耐心朕還是有的?!绷硗?,正好試試這兩位世代相傳了上百年的公爺有幾分成色。當然,后面半截話朱由檢是不會說出來的。
此時,京城北門外的官道附近倒是一片靜謐,反倒是北門內(nèi)一陣陣雞飛狗跳。
由于很久沒有三大營齊出,再加上這些年在朱純臣等人的努力下軍備廢弛、操練怠惰,以至于兵不知將、將不知兵。除去少數(shù)家丁還算整肅之外,其他兵將那叫一個混亂,直看的徐允禎眼皮直抽。
“朱兄,這樣真的能應付的了嗎?”
朱純臣的臉色也是相當難看,但他自然不可能將責任攬在自己身上,只能冷哼一聲道:“想不到這些人吹得倒是好聽,對行伍之事竟然一竅不通。屆時老夫少不得要在圣上面前自請受蒙蔽之罪?!?p> 徐允禎當然明白他的意思。反正如果陛下當真要個交代,那他們也只能忍痛割愛犧牲幾個親信和狗腿子了。
不過只要京營還在他們手里,愿意送錢上門的狗腿子還不是要多少有多少?
“只要陛下不希望看到文臣一家獨大,他就絕對不可能解除你我的職務。否則如果連京營都落入那幫文臣之手,我看陛下只怕要夜不能寐了?!敝旒兂颊f著不知道是安慰自己還是安慰徐允禎的話,內(nèi)心也漸漸的平靜下來,坐視這雞飛狗跳的一片亂象。
過了好一會兒,眼看著徐允禎又要暴走,京師三大營的士卒們終于在各路軍官的整理下排好了陣型,并按照三千營在前、神機營在中、五軍營殿后的布局排開。旌旗招展、甲胄鮮明,乍一看倒也頗有幾分強軍的風范。
但朱純臣并沒有立即下令開拔的意思,而是和徐允禎對視一眼,又喚來幾個各營的主將,幾個人湊到一起嘀咕了一會兒,隨后各自散去做事不提。
京營這邊雞飛狗跳,搞得整個京師也頗有幾分惴惴不安,不少民眾還以為是女真或者流寇又要進攻京城。反倒是知道情況的官僚們不知有多少正在衙署或者自家宅邸里痛罵朱純臣徐允禎兩個王八蛋不當人子。
而在城內(nèi)又涌出大隊人流匯入陣型當中之后,朱純臣終于和徐允禎滿意的點了點頭,下達了開拔的命令,隨后二人一馬當先,坐在馬背上談笑著朝大校場進發(fā)。
至于那些后來的,自然便是兩人昨天緊趕慢趕談下來的一批“雇傭軍”。
和西方同時代的可以用來作戰(zhàn)的雇傭兵不同,明末的雇傭兵,大多數(shù)都是混跡街頭的混混流氓和無業(yè)游民。每逢點驗軍兵人頭數(shù)發(fā)餉或者校閱的時候,這批人換上盔甲、拿上刀槍,就搖身一變成了正兒八經(jīng)吃皇糧的大明正規(guī)軍。
其實徐允禎和朱純臣也知道,這樣臨時召集大量雇傭兵,是非常不劃算的一件事情。但是沒奈何當今陛下下了旨意,他倆也只能寄希望于這種手段能夠幫助他倆蒙混過關。
要知道,根據(jù)規(guī)定,除去崇禎帝本人親自下旨建立、實際上無論是招兵還是升遷都有一套自己的班子的勇衛(wèi)營屬于掛靠京營之外,三大營這邊還有十二萬的兵員定額。最近又沒有什么大規(guī)模戰(zhàn)事,也就意味著參與校閱的人數(shù)最少也得保持在九萬人上下。但實際上,整個京營里實際在營能參加點驗的士卒甚至不到五萬人。
這么一看,三大營甚至比勇衛(wèi)營還要水的多。
眼下勇衛(wèi)營主力實際上被分成四塊,一部分跟著孫應元在荊門戍守,一部分跟著黃得功在中原東征西討,一部分跟著周遇吉扼守關隘阻擋張獻忠,還有一部分則是剛剛被霍信以手下近千騎兵為骨干訓練出來的新兵。
當然,無論是陳新甲等隨行臣工也好,還是朱純臣等京營將領也好,他們都不知道,昨日朱由檢除了下發(fā)了一道校閱京營的圣旨之外,另外還有一道密令送到了駐地在京師另一側(cè)的勇衛(wèi)營統(tǒng)領霍信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