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

封神之桑榆非晚

第二十一章 京城多錦繡

封神之桑榆非晚 溫酒賞雪 2086 2022-04-23 09:19:00

  京城多錦繡,卻不見得特別繁華,相對于幾個大郡府邸,地標(biāo)建筑也少了些巍峨氣勢。

  無憂國五山四水一平原,唯一的一份平原,大多被京城占據(jù),可能這片平原才是不危山藏書中記載的無憂小鎮(zhèn)吧。

  李西山看書不認真,記不清了。但就大體位置來說,應(yīng)該是了。

  錦繡京城,指的都是讀書人——畢竟是讀書人琢磨出的說法。

  京城人多,倒是真的,街道和住宅有些擁擠。

  讀書人在京城最不值錢,讀書人卻最向往京城,也最渴望在京城留下來。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讀書人學(xué)問夠高,就會漸漸接觸這些東西。

  其實,不接觸這些東西,讀書人也是按這個路子做的。

  歷史上好像有個做了皇帝的泥腿子,也是這么做的,而且真的做出了點治國平天下的樣子,殊為難得。

  不過,做皇帝之前并不知道有這么個說法,等到知道有這么個說法之后,反而不承認自己之前不知道了。

  更真實的真相,其實還是讀書人長的心眼,治國平天下,不是誰都有那份野心,但說前面那些東西,不讀書就沒有做嗎?

  想出來的,可謂一朝得道,但是說出來,就只是為求名得名。

  圣人不說,只是圣人無名罷了。

  先不管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做得怎么樣,治國、平天下,有比京城更合適的地方?

  讀書人要眼界高、要心氣高,這樣才能證明自己書沒有白讀,如何才能證明自己都學(xué)好了、做到了、已經(jīng)站在了先賢的肩膀上了?

  不用多說,治國平天下就行了。

  既然都站在先賢肩膀上了,好意思不去治國平天下?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商人利字當(dāng)頭,讀書人是把利字放在后面的。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讀書人,首要聞達。

  聞達又分多種,其中最厲害的當(dāng)屬不求聞達于諸侯,不求聞達于諸侯,恰恰最先聞達于諸侯。

  當(dāng)然,為不為諸侯所用,又是另一回事。

  最最最最厲害的,還能選擇為哪位諸侯所用,甚至利用王侯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少之又少。

  大多數(shù)讀書人,能有所依附就不錯了,所以一開始感激涕零者多,長此以往,鞠躬盡瘁者,反而極少。

  李西山和楊見山走得萬分辛苦,尤其李西山,真的忍不住就要給前面的讀書人支個招,這樣下去,真的沒有前途——花再多的錢,也不行啊。

  讀書人家里真是個有錢的,就這個花錢法,看樣子已經(jīng)持續(xù)不短的時間了,家里有礦啊,金山銀山那種。

  讀書人學(xué)有所成,金榜題名后,卻被人晾在一邊了。

  聽說是暫時官位不缺,先留在京城做個候補云云。

  考完試,一兩年間,讀書人是頂高興的,畢竟是二甲進士出身,名次還是靠前的。

  一甲進士及第,肯定是直接進入朝廷供職,運氣好的陪在天子身邊,運氣差一些,也能得個京官。

  三甲同進士出身去往地方補缺。

  二甲進士出身可以直接去地方赴任,也可以留在京城補缺。

  無憂國全國只有一種考試,就是進京殿試。

  京城每十年舉行一次考試,無憂國讀書人其實挺多的,敢進京考試的百不存一。都說是讀書人書讀多了,容易膽氣不足骨頭軟。

  據(jù)說歷史上有一段時間,連續(xù)十次考試,人數(shù)都超過了三百人,不過現(xiàn)在考試的人數(shù)差不多只有那時的一半了。

  明明讀書的人比以前多了很多。

  做官,別管在什么時候,都是令人向往的事情,似乎越往后越是如此。那為什么現(xiàn)在參加殿試的人反而不多了?

  無憂國京城殿試,考試之后,當(dāng)場閱卷,閱卷之人包括參加考試的每一位考生。

  考試結(jié)束時間到后,停墨筆后把試卷寫有姓名的地方用粘紙封住,換用朱筆,先給自己的試卷背面畫圈或者打個叉號。

  之后開始互相傳遞試卷并仔細閱讀,在覺得答卷滿意的試卷背面畫一個圓圈,在覺得不滿意的試卷后面畫一個叉號。

  一個圓圈都沒有得到的試卷首先被揭開粘紙,讀出姓名,意味著本次考試名落孫山,十年苦讀,付與東流水。

  當(dāng)然,倒是不影響下次再考。

  一般情況下,每次考試落第的讀書人都有,只分多少罷了,覺得自己答得不好的,大有人在,就毫不猶豫給自己打一個叉號。

  落第讀書人卻不能馬上離開,還要等最后的公主觀賞。

  然后再公布得到圓圈最多的兩人,卻不排定順序,這兩人是鐵定要進朝廷當(dāng)值,直接留在天子身邊還是給個京城官職,至于以后離天子遠近,就看之后本事了。

  然后就好辦了,依據(jù)圓圈多寡排定順序,分出二甲、三甲。圓圈數(shù)相同的,由出題考官排定先后。

  就在這之后,眾人就開始看臉。不論長相如何,都要平視前方站好,讓等候多時的公主殿下進殿觀賞,等到一一篩選,公主殿下仍然猶豫不決的,還要原地轉(zhuǎn)幾圈,或者出列之后,跑跳幾步。

  公主殿下牽手之人,直接定為本次考試的探花郎,也就是做了全國第三的壯舉,不管公主殿下是否貌美,也足可傲視群雄。

  畢竟無憂國有女子讀書,卻還沒有女子考中進士的先例,長此以往,連女子參加考試的現(xiàn)象也消失了。

  公主觀賞放在最后,牽手之人定為探花郎,卻是最先確定的。

  若探花郎是落第讀書人,則二甲三甲排名不動,一甲及第兩人由出題考官分別定為狀元、榜眼,落第考試人一步登天變成探花郎,驚喜自不用說。

  但是若只憑長相皮囊,沒有真才實學(xué)想混個探花郎,那就危險了。

  傳言很久以前有一位三甲同進士出身探花郎,三年內(nèi),沒能作出一首詩討好公主殿下,被公主殿下活活打死了。

  天子氣得不輕,直接下旨翻閱那一屆所有考試人答卷,有兩個確實沒有多少真材實料的,直接派人尋找,找到人后,當(dāng)場砍掉了腦袋,雖然那兩人都是落第之人。

溫酒賞雪

有推薦票的朋友幫忙投個推薦票,看到書的朋友點個收藏,謝謝。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