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柱軍將官闖御營,竇澤與徐斐然出現(xiàn)救場,都是竇澤編好的劇本。
丞相竇澤將編造好的事件緣由全告訴掌印太監(jiān)孫興羅,又說道,“他們都怕回朝被太子清算,本來如果我們私下解決了,由你出面安了大家的心,就沒事了。誰曾想他們年輕氣盛,心浮氣躁,連一天都等不了?!?p> 孫興羅說,“能不能讓他們先散了?我作保,回京之后一切如常,絕無清算之事,太子與我也常往來,他是極尊敬我的,我一定讓他放過今日眾人?!?p> 竇澤失望地搖搖頭,反駁道,“你也是經(jīng)歷過風(fēng)雨的人,今天怎么這么天真?逼宮之事已然發(fā)生,就算太子答應(yīng)不懲處,你覺得外面這群血氣方剛的將官會信你不是緩兵之計嗎?”
竇澤壓低聲音,“事已至此,絕無回旋余地,你應(yīng)知道,咱們現(xiàn)在頃刻間便人頭落地,若不速做決定,我不知道徐斐然能拖延多久!我們?nèi)?,一個大將軍、一個丞相、一個掌印太監(jiān),一旦有事,這身處異國他鄉(xiāng)的幾十萬人,恐怕立時便亂作一團!”
孫興羅回頭看看昏迷不醒的皇帝,又回頭望著禁閉的大帳門口,低頭沉吟良久。
“原來你是要把我誆進來,”孫興羅冷不防說了這句話,驚出竇澤一身冷汗。
竇澤一時不知道如何辯解,孫興羅卻接著說,“罷了,事已至此,回天乏術(shù),就依你吧,將詔書拿來?!?p> 竇澤如釋重負,渾身松弛下來。
“你準備立誰呢?”孫興羅試探道。
竇澤搖搖頭,從懷里取出草擬的詔書的稿子,里面所立的新君是空白的。
他說道,“事發(fā)突然,還未擬有人選,公公可有人選?”
孫興羅一聽,懷疑的心思立刻放下了一半。
“我是個無根之人,除了侍奉天子,別無他求。既然你問了我,我也就說說我的看法,就算你把我砍了,我也是只認這條!”
竇澤道,“你先說說?!?p> “新君一定要在向氏皇族里選,決不能讓其他家族來做?!?p> 竇澤贊同道,“這是自然,我們只是覺得太子德不配位,并無二心。”
“那太子退位以后,太子一家,包括此刻正在軍中的皇太孫,你們要如何處置?”
“公公的意思是?”
“既然都已將大位讓出,還是要保其性命與富貴,不若削為藩王,到南邊就藩?”
雖然聽起來無可厚非,其實孫興羅在這句話里埋了試探。
息人部落百年前入關(guān)征服宣朝的時候,本想一鼓作氣打下江南,誰知到了江邊便望江興嘆,對面富庶的海州府就在面前,卻被江南士族財閥編練的鄉(xiāng)勇船隊鎖住了江面,息人一時無可奈何。
不過因為宣朝皇族為了防止宗室滋擾地方、與地方勾結(jié),將皇族都安置在都城里,息人鐵騎攻下京都的時候,皇族幾乎一網(wǎng)打盡。
江南士族甚至沒能找到可以作為領(lǐng)袖的宣朝皇室人員,最終江南通過談判,歸降了息人。
但正因為是和平收服,息人的軍事存在極其微弱,江南密布的河網(wǎng)山丘也給息人鐵騎突馳形成了障礙,可以說,有錢而又沒有絕對降伏的江南,是一個極其不安定的因素。
息人雖然通過迎娶世家女兒為皇后,制定優(yōu)惠的政策與江南世家大地主合作,暫時保持住了對江南的控制。
但是,一旦廢太子到江南,就像火藥桶里扔進一?;鹦?,很難想象到江南世家大族會不會拿廢太子做文章。
竇澤不出所料地搖搖頭,“若要廢太子,就得要尋個長久的歸宿,降為藩王終究有后患,依我看,還是降為親王后留在京師吧,雖然有些限制,但總好過日后被人利用,以至于卷入事端,身家不保?!?p> 孫興羅見他考慮如此周全,看來并不想置太子于死地,放下心來。
他假意嘆一口氣,“唉,只能委屈東宮了。”
竇澤拿上稿子坐在案前,攤開一卷空白的圣旨,拿起毛筆便開始寫。
竇澤不僅有一手好字,而且還有非凡的文采,據(jù)說當初專為息人設(shè)的入官考試,所有考生都先去“拜見”學(xué)政,他偏偏不去,結(jié)果考完試,學(xué)政閱卷時,他的一手好字打動了學(xué)政,仍舊將他錄取了。
不過,因為當時的學(xué)政正是他的父親,所以這個勵志故事只能給別人講一部分,講全了就變味兒了。
孫興羅在一旁瞧著,寫出的圣旨精悍洗練,可以說多一字則贅余,少一字則意不達,精巧絕倫,引得孫興羅連連贊嘆,“看丞相寫字,真是一種享受,其快慰不亞與美女共寢?!?p> 竇澤一聽愣了一下,心想,一個太監(jiān)和美女共寢會是享受?不難受嗎?
他微微一笑,沒有回答孫興羅。
等他停筆后,孫興羅一看,圣旨上有一段空白,這是新君名號的位置。
“怎么樣,這么會兒,想到新君由誰來做了嗎?”
竇澤之所以讓孫興羅來選新君,乃是因為皇帝嫡出子在世的只有兩個,皇太子居長,皇七子尚在沖齡,年僅八歲。而那些皇帝與宮女、民間女子所生的孩子,都列為私生,不可能位列儲君。
不論找誰來提議,讓皇七子登基是最好、最能服眾的選擇。
況且皇七子的母親正是自己的侄女,有了這一層關(guān)系,皇七子登基之后,竇澤的仕途必然一帆風(fēng)順,真正位極人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然而孫興羅似乎有意要隔應(yīng)一下竇澤,偏不隨他的愿,說道,“雖然立嫡為先,可是這皇七子年紀太幼,如今國事日艱,我瞧見軍報上說,江南駐防的第二柱軍欺壓所轄制的宣人鎮(zhèn)軍,鬧得沸沸揚揚,劍拔弩張,江南怨聲載道。息人與宣人不和由來已久,軍國大事棘手如此,一個小孩兒家如何當?shù)昧舜缶置???p> 竇澤一聽話里有刺,說道,“這等事情自然不必勞煩天聽,我等宰臣軍將處理便可。由公公在內(nèi)總理內(nèi)庭,我在外安定國家,自然可保大陳萬世無憂?!?p> 孫興羅搖搖頭,“我可理不了什么,萬事自然仍聽皇太后懿旨?!?p> 竇澤道,“公公既然覺得皇七子不堪為君,那誰人可為君?”
孫興羅道,“依我看,咱們還是立長不立幼。主少國疑,也是多少代的教訓(xùn)了,咱們?nèi)f不可重蹈這個覆轍?!?p> 孫興羅見竇澤沒有反對,繼續(xù)說道,“你可記得二十年前被我秘密送出宮的男嬰?”
竇澤聽了大驚,“皇三子?萬貴妃的兒子?不是說皇上最寵愛的萬貴妃因他難產(chǎn)而死,皇上叫你將他埋了嗎?”
孫興羅笑著說,“天,那可是龍種,我哪兒敢埋呀。況且我能到今天,都是萬貴妃當年的抬舉,有這份恩情,我肯定要保護好她的骨肉。我將那孩子送到西川府的山區(qū)小城去了,這些年我一直在等皇上說起這事,如果皇上后悔了,我就帶回來,如果皇上不說,我就讓他好好活著?!?p> 竇澤眉頭一皺,心想,“孫興羅有這層關(guān)系,他不就是頭等擁立功臣嗎?”
孫興羅見他猶豫,知道竇澤怕他搶功,于是寬慰道,“你別喪氣,若真將他迎回登了大寶,我的心愿也算了了,到時候我自然會請辭回鄉(xiāng),廣置良田美宅,不問世事。”
竇澤聽了,略微思考,提筆問道,“皇三子可有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