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高考那一年
2011年,殷暢高中畢業(yè),參加高考。
這一年,正值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
在高考前最后沖刺的日子里,從學校每周回家的一天半中,殷暢在印象中記得,父母跟自己圍繞高考談論最多的內容,就是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
“從高考本身而言,我覺得這個主題一定要關注?!眿寢屨f。
“通過了解中國共產黨建黨歷史,可以全面提升一個人的精神境界?!卑职终f。
“也許,你可能覺得自己還不到18歲的年齡,關注這個話題似乎離自己的生活有些遠,可是你知道嗎孩子,***34歲上井岡山創(chuàng)建革命根據地,***29歲組織南昌起義,聶耳23歲譜寫《義勇軍進行曲》。他們的18歲,一定都是不平凡的18歲。”
“媽媽說得多好。”
爸爸夸獎媽媽,是希望殷暢能把這些話聽進去。
殷暢懂。
有段時間,殷暢和她的同學們都特別喜歡一個男歌手,那個男歌手的演唱作品在流行樂壇上也的確是獨樹一幟。
殷暢的爸爸媽媽聽了這個歌手的專輯后,也都表示出少有的認同。
于是,殷暢的爸爸借機做了一件事。
他在網上把有關這個歌手的資料進行了全面了解,然后在一天的午飯后,主動和殷暢聊起了這個歌手的話題。
殷暢沒有想到,爸爸對這個歌手的了解,竟然比自己這個所謂的忠實粉絲了解的還要多。
“喜歡流行的東西沒有錯,但如果做什么事都是淺嘗輒止,一個人是走不遠的?!卑职钟眠@種方法引導殷暢。
殷暢的爸爸是研究院的高級工程師,還是當地一所高校的兼職教授。
爸爸告訴殷暢,這段時間,在大學里,為了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正在開展一場“90后對話九十年”學習黨的90年輝煌歷史的活動,討論當代大學生的信仰傳承、責任擔當等話題,引導當代大學生關注歷史、關注現(xiàn)實、關注社會。
爸爸說,他兼職的學校邀請了專家講黨史。專家在講黨史的過程中,結合自身對中國發(fā)展模式的思考,以及對工作和生活經歷的感悟,與大學生共同探討,如何從理論、歷史、現(xiàn)實的邏輯,深刻認識和理解中國共產黨,使大學生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
“爸爸希望你在高考備考這段時間,通過對中國共產黨黨史的學習,思考確立自己的政治信仰,思考自己如何在政治上取得進步。也就是說,進入大學校門后,要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爭取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p> 殷暢是個懂事有思想的孩子。
爸爸媽媽的話,她認真地記在了心里。
盡管這些話在那時的殷暢聽來,還不清楚怎么去和自己今后的成長道路聯(lián)系起來,但是,在高考的備考過程中,殷暢在學校的課堂上,以及爸爸媽媽的引導下,通過學習,對中國共產黨的建黨歷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歷史可以告訴現(xiàn)在什么?”
“現(xiàn)在能夠為未來開拓什么?”
“什么是當代青年學生最應該從黨的90年發(fā)展歷史中汲取的營養(yǎng)?”
爸爸把自己購買的《苦難輝煌》這本書推薦給殷暢閱讀,并把自己聽黨史專家講座做的筆記拿給殷暢看。
爸爸的筆記上這樣記著:
——《苦難輝煌》序言中有這樣一段話:“物質不滅,宇宙不滅,唯一能與蒼穹比闊的是精神?!币粋€民族的崛起,首先是精神的崛起;沒有精神的崛起,任何民族的崛起都是不可能完成的!
——“這本書,看似講過去,實則講今天;看似問現(xiàn)在,實則問未來?!?p> ——“我們永遠不能因為匆忙、因為物欲、因為不信、因為太快太遠,忘記了出發(fā)的初衷。望著先輩們遠去的背影,看似苦難離我們遠了,輝煌離我們近了,可如果我們墮落了,沒了信仰,丟了百姓,回到苦難也許只是一夜間的事!”
——20世紀的中國,充滿了救國救民的理想。一個需要熱血的時代,一定是屬于青年人的時代。那種青春、那種獻身、那種理想,中華民族的命運因此而改變。
——他們追求的不是“小我”,而是一種“大我”,他們力圖把這個“小我”融入到整個民族的進程中……
有天晚上,殷暢的爸爸帶的一個研究生來家里做客。
一對搞工科研究的師生的談話,讓在自己的房間里學習的殷暢聽后,感覺非常新奇,也深受啟發(fā)。
“……我們再看馬克思,他當初在英國倫敦圖書館寫《資本論》時,窮困潦倒,生活來源都要靠恩格斯接濟,但馬克思的思想卻改變了世界?!?p> “是啊,一直以來,我們這些學生覺得很抽象的東西,在近幾年,我們也開始有了新的認識。尤其是經歷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全世界又興起了新一輪的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的學說,這個學說對今天我們這些從事自然科學研究的人來說,也是有著不可替代的指導意義的……”
上世紀五十年代,殷暢的姥姥在XJ建設兵團工作。
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姥姥說,她當時分配在XJ的SHZ市,后來回到內地。
跟姥姥同一批到XJ的一個分配在ALT的戰(zhàn)友回L城探親時,在和姥姥還有其他幾個已經回到內地的戰(zhàn)友們見面時,講起她在ALT生活工作的事。
這位戰(zhàn)友說,ALT的中俄邊境地區(qū)有一大片地方,只有一個農工在那里耕作。
這個農工看見對面的俄羅斯每天都要升旗,他就自己做了一個旗桿,縫制了一面五星紅旗,每天早上一個人升旗。
“什么是信仰?這就是信仰。”姥爺接著姥姥的話對全家人說。
姥爺干了一輩子的教育工作。
“屈原在《離騷》里說,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人要汲取天地之間的精華。”
姥爺接著說,“對于社會上存在的各種現(xiàn)象,我們要擷取的是精華,是木蘭墜露秋菊落英,從而使我們更加清楚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責任、使命和擔當,這就是我們的信仰。”
殷暢的爸爸媽媽,還有舅舅舅媽們則紛紛回憶說,他們小的時候,每天上學,書包里一定不能少的是“紅寶書”,《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這些文章,他們那時候都是背的滾瓜爛熟。
“那時候,每天的早讀課上,同學們都是大聲地朗讀、大聲地背誦這些文章,卻并不真正理解這些文章字里行間所表達的內涵。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對社會的融入和了解,隨著人生閱歷的豐富,對小時候背得這些滾瓜爛熟的文章,越來越覺得時時事事都可以給人帶來啟迪?!币髸车膵寢屨f。
“任何人的信仰都很難說靠灌輸,而是要靠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認識,去追求。”姥爺說。
姥爺還鼓勵殷暢,“對即將到來的高考,在政治、歷史和語文這幾門課的考試內容上,對一些主觀題目的作答,一定要有一種思想認識上的高度和一種大的胸懷?!?p> “姥爺,我懂了。”殷暢回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