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百貨商場開市
咸平三年二月初二,江南路洪州城。
全城百姓翹首以盼的百貨商場終于在這一天開市了。
不能說萬人空巷,但就站在商場門口的駱永勝而言,窮目遠(yuǎn)眺,蜂擁而來的百姓之多根本看不到盡頭。
“如此盛景,本官躬耕洪州多年,也是第一次得見啊?!?p> 新任的洪州刺史陳禮參加了這次開市,他將親手為百貨商場的匾額揭牌。
上好的紅緞自陳禮手中扯下,左右兩掛鞭炮噼里啪啦的作響起來。
“堂尊請,諸位堂官請。”
陳禮這些人是不會在今天逛這百貨商場的,揭幕之后,駱永勝當(dāng)然得安排眾人去吃飯飲酒,這里主要還是侯三和耿百順來照料。
“一定要維持好秩序,不能出現(xiàn)事故。”
走之前駱永勝刻意向兩人強(qiáng)調(diào)了安全性的事,這烏泱泱如此多的人頭,看的駱永勝心里有些沒底,生怕出現(xiàn)問題。
兩人俱都點(diǎn)頭,拍著胸脯的保證下來。
趕等到駱永勝一走,這邊現(xiàn)場就向著百姓開始喊話。
“父老鄉(xiāng)親們不要擁擠,我們貨品準(zhǔn)備充足,絕對可以供大家采買,現(xiàn)在請大家由西側(cè)門入?!?p> 在永捷、成文這些孩子,加上駱永勝、侯三家里一眾家丁的引導(dǎo)下,百姓們開始陸續(xù)入場,沿著所謂的西側(cè)門走進(jìn)到這百貨商場之內(nèi)。
而在進(jìn)門之后入得大廳之內(nèi),正對眼簾的則是一處由四張條桌組成的方形區(qū)域,每一張條桌后面都坐著兩個身穿繡有‘三勝百貨’字樣服飾的小廝,而在每一張條桌之前還掛著一塊牌子,上書。
“三勝商號價券兌換處。”
在這九個大字的下面,則是兌換的方式以及所謂價券的作用和使用范圍。
“每一百文錢可以兌換價值一百一十文的三勝商號價券,持有三勝商號價券可以在三勝商號名下的三勝百貨購買商品時享受九成優(yōu)惠并抵兌價格。”
一百文錢可以換成一百一十文,而且買東西還可以享受九成優(yōu)惠?
老百姓看得新鮮,也有動心之人,上前詢問,被告知兌換最少也是一百文起步。
你說兌換個三十、四十文那不行,兌不開。
而且這價券不可折現(xiàn)、找零。
比如你買了四十六文錢的商品,要么給四張十文的價券加上六枚銅錢,要么就再買點(diǎn)別的湊夠五十文。
百姓的熱情稍微受到了一點(diǎn)挫折,不過在逛完大半個商場后,卻突然蜂擁著涌向兌換臺,爭搶著要把手里的錢換成價券。
因?yàn)樗麄兛吹搅斯谴桑?p> 這些色澤潤眼、胎面凈白的瓷器可是眼下這時空絕無僅有的,遠(yuǎn)比傳統(tǒng)的瓷器更加亮眼,或許沒有官窯的瓷器那般勾勒精美圖案,顯得也不大氣,但那些勾勒花紋,胎底清澈的瓷器也不是尋常老百姓家用的啊。
百姓家用的是什么,是土窯燒出來的,色澤昏暗殘缺不平,一碗清澈的茶水倒進(jìn)去,肉眼看得時候反而顯得有些黃濁。
所以時下市面上流通的瓷器,是處于青黃不接時期的,好的自然是堂皇大氣、精美絕倫,差的呢就是泥胎瓦塑,骨瓷的出現(xiàn)正好填補(bǔ)了這一空白區(qū)域。
價格很是‘親民’。
一整套瓷器,包括六個碗、四個碟子、四個茶甌、一個瓷盆,總價兩百文。
持價券購買的話,八折,僅要一百六十文。
由不得百姓不動心。
而實(shí)際上這一套瓷器的成本價才多少,老魏頭給算了一筆,估摸著也就在九十文左右,還是加上了瓦石莊的人力費(fèi)用。
便是折價銷售,盈利也是不少。
本來按照骨瓷的賣相,就算賣六七百也不愁賣不出去,但駱永勝卻不打算賣貴,他的目的不是拿這東西斂財(cái),而是刺激百姓去換兌價券。
這才是骨瓷誕生之后唯一的價值。
有‘聰明’的百姓算了一筆賬。
兩百文錢可以換成兩百二十文的價券,買一套瓷器才一百六十文,相當(dāng)于自己還剩下六十文。
‘買一套瓷器倒賺六十文’的說法在百姓群體中傳了出來,也不知道他們是怎么算的,但這卻引起了一波搶兌價券的熱潮。
有小富之民,更是一口氣豪兌了五百文。
用他們的話說,便是買的多賺的多。
糧食、成衣、絹布、瓷具、器皿、鹽油、茶葉、書籍這些在這里都可以買的到,駱永勝用實(shí)際行動證明,這百貨商場確確實(shí)實(shí)含括百貨。
只有老百姓想不到的,沒有在這里買不到的。
除了兜賣貨物之外,在這百貨商場里面駱永勝還專門隔開一串鋪面,開了茶館、酒樓、飯莊,甚至連琴樓這般的青樓,駱永勝都請了人在他這百貨商場開了分店。
當(dāng)然,只提供精神享受,不提供肉體服務(wù)。
這里不僅僅是百貨商場,這里就是大宋朝的商業(yè)CBD。
購物、消遣,吃喝玩樂一條龍。
而只要是消費(fèi)的地方,都可以使用價券,而且,一律九成折扣!
銅錢變得不香了。
百姓從排著隊(duì)進(jìn)入到排著隊(duì)換錢,僅僅是因?yàn)楣淞艘蝗Α?p> “我兌三百文?!?p> “我兌兩百文?!?p> “我兌一貫錢!”
看著眼前這火熱朝天的搶兌浪潮,留守照料的侯三笑的燦爛,不住向一旁的耿百順念叨。
“駱兄真是經(jīng)商的奇才啊,哈哈,賺發(fā)了?!?p> 看著興高采烈的侯三,耿百順心里則嘆了口氣。
笑吧,以后你可就笑不出來了。
價券兌出去的越多,距離駱永勝造反的時間便越近。
不過耿百順心里還是有很多的不解,只靠著這些價券,夠讓百姓支持駱永勝造反的?
那日駱永勝說的話,在當(dāng)時聽的時候耿百順還覺得有點(diǎn)道理,可現(xiàn)在回過頭一想就覺得太牽強(qiáng)了,邏輯上很難理得清楚。
想不明白耿百順也就懶得再想,找個位子坐下,抱起那本老孫頭的《三國》看得津津有味。
他現(xiàn)在可是迷上了這本書。
比枯燥乏味的《三國志》可是好看了太多。
現(xiàn)在的他,已經(jīng)看到曹操征宛城了。
“操一路行軍,天氣燥熱,士卒無不饑渴難忍,操令眾將傳信三軍曰:‘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結(jié)了許多梅子,非常甘甜?!?,士卒聞聽無不口水橫流,不僅解了口渴之感,行軍速度亦快了不少。”
讀著讀著,耿百順怔住。
他明白駱永勝當(dāng)日說話的目的了!
靠價券捆不住整個洪州的百姓,他駱永勝自己也知道,但他卻要這么宣傳,制造出一副信心滿滿的樣子。
是啊,那是造反啊,作為領(lǐng)頭人的駱永勝必須裝出一副信心滿滿的樣子出來,不然誰敢跟著他干。
駱永勝是在偷換邏輯概念,讓跟隨他的人認(rèn)定這么做是有希望的,是有機(jī)會的。
這就是一種望梅止渴的手段。
而他耿百順,就是接了曹操令負(fù)責(zé)去傳信給士兵的將領(lǐng)。
這些明知道前面沒有梅林的將領(lǐng)一樣要去這么傳令,去誆騙士兵。
那他耿百順的任務(wù)是什么呢。
將來跟隨駱永勝一道造反的中堅(jiān)群體任務(wù)又是什么呢?
就是負(fù)責(zé)明知道價券這東西隨時可以被朝廷以其他手段接盤取代卻還要去誆騙洪州的百姓。
目的就是欺騙洪州百姓,告訴百姓如果他們不跟著駱永勝一道造反,他們就會破產(chǎn)!
百姓中或許也有聰明之人,但更多的還是喜盲從之勢的烏合之眾,一旦有幾個人信了,或者,不,一定會有人‘信’!駱永勝不可能會不考慮這一點(diǎn),他會安排人信的,繼而傳遍全城。
真相大白了。
耿百順說不明白自己此時的心情。
因?yàn)樗蝗幌肫瘃樣绖僬f過的一句話。
‘村頭的狗叫了,全村的狗不明白為何,便都跟著叫喚起來?!?p> 好一個駱永勝,他可是真會算計(jì)啊。
現(xiàn)在耿百順甚至有些迫切,迫切想要看看,駱永勝后面還有哪些手段。
“想不到眼瞅著人都要老了,還能遇到這么一位主?!?p> 咧嘴笑笑,耿百順再不多想,捧著《三國》讀的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