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豈獨無故

2.24妄動

豈獨無故 智襄子 2407 2021-02-25 07:40:00

  【日志】

  晚上,我看完電影后,心就一直妄動。還好,我沒有遇到喜歡的小說。不過即便這樣,心還是不能停止?

  最終我看了武志紅老師的一本書。然后把剛剛下載的游戲又刪除了,我感覺自己進入了此心不動的境界。

  【權(quán)值】

  單詞的權(quán)值為50

  電子書的權(quán)值為60

  【回顧】

  第一件事:我第一次發(fā)現(xiàn)讀詩還挺能疏解心情呢!

  第二件事:沒看,我發(fā)現(xiàn)了一本更好的書。這里的好,指適合自己。

  第三件事:一整個白天,我都做到了

  【每天三件事】

  第一件事:盡量看完《每一種孤獨都有陪伴》

  第二件事: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第三件事:復習完好多好多單詞

  【睡前閱讀】

  美國哲人??斯亍ね欣谒闹鳌懂斚碌牧α俊分蟹Q,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都被思維給控制住了,當頭腦中出現(xiàn)一個念頭時,我們不自覺地會去實現(xiàn)它。但如果我們能覺察到思維的流動,既不去實現(xiàn)它,也不與它對抗,那么我們很容易理解思維的合理和不合理之處,隨即就可以從思維中解脫出來。

  德國心理學家埃克哈特·托利在《當下的力量》一書中寫道:我們很容易被我們的想法所控制,因為我們認同了這些想法,將這些想法等同于“我”,如果放下這些想法,就好像“我”要消融一樣。

  通常,當下所產(chǎn)生的痛苦都是對現(xiàn)狀的抗拒,也就是無意識地去抗拒本相的某種形式。

  從思維的層面來說,這種抗拒以批判的形式存在。從情緒的層面來說,它又以負面情緒的形式顯現(xiàn)。痛苦的程度取決于你對當下的抗拒程度以及對思維的認同程度。

  ——摘自埃克哈特·托利的《當下的力量》

  德國哲人??斯亍ね欣谒闹鳌懂斚碌牧α俊分蟹Q,絕大多數(shù)人都會犯一個致命的錯誤:將“我”等同于思維。

  貧女

  秦韜玉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diào),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夸偏巧,不把雙眉斗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概念】

  《孟子注》:“于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p>  「想要」,是說你在追求這個東西,得到它,會讓你感到快感,它是你行動的回報和獎勵。

  「喜歡」說的是說這個東西本身給你帶來了快樂,你在享受這個東西。

   1993年,密歇根大學的兩個心理學家,特里·羅賓遜(Terry Robinson),肯特·貝里奇(Kent C. Berridge),提出了一個“激勵-敏感化理論(incentive-sensitization theory,簡稱 IST)”[1]。這個理論認為——

  所謂「上癮」,就是「想要」的程度已經(jīng)增大了很多,而「喜歡」的程度沒有增大多少,以至于「想要」已經(jīng)明顯大于「喜歡」,這么一個局面。

  想要,是由大型神經(jīng)系統(tǒng)來控制的,主要由中腦和多巴胺控制。

  喜歡,則是與大腦的阿片系統(tǒng)、初級感覺區(qū)域和估值前額葉區(qū)域相連接的。

  上癮的特征是想要和喜歡的分離。

  現(xiàn)在流行的所謂的正念(mindfulness),強調(diào)的就是要專注欣賞當下的東西,是真喜歡,而不是總想著下一個想要。

  “敢”的意思是“豈敢”或者“不敢”,這是詩歌語言里經(jīng)常用到的“反訓”修辭。

  古人穿衣講究上衣下裳,也就是說,上半截的叫衣,下半截的叫裳?!吧选币部梢苑褐敢律?。無論取哪個意思,古代“裳”字都只有cháng這一個讀音

  “風流”既不是今天人們常用的意思,也不是古人常用的意思,而是一個古人不太常用的意思,指女人的一種裝扮風格。

  “時世儉梳妝”是指唐代女子著名的時世妝,也叫儉妝,但這個“儉”不是“儉樸”的意思,而是和“驚險”的“險”通假,形容奇裝異服。時世妝就是指奇裝異服,還包括稀奇古怪的化妝方式。

  職業(yè)是一種通過滿足他人需求獲得收益,從而達到自我實現(xiàn)的社會交換方式。

  【筆記】

  《史記》說紂王:“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彼兄腔郏阋跃芙^別人的諫勸;他口才好,干了什么壞事都難不住他的狡辯。

  「喜歡」有個“邊際效應(yīng)遞減”的性質(zhì),再好吃的東西,總吃你也會厭煩的。

  圣人堯帝聽說許由是個賢人,親自去請他出山,要把天子之位讓給他。許由很生氣,覺得圣人堯帝把這種臟事派給自己,簡直是侮辱人,于是跑到潁水岸邊,用潁水來洗耳朵。

  陸機有雄才大略,卻被昏主和奸人硬架在一個必敗的崗位上,論罪被殺,死前哀嘆了一句名言:“欲聞華亭鶴唳,可復聞乎?”意思是說:家鄉(xiāng)華亭的鶴鳴聲再也聽不到了。

  臨刑之前,李斯對兒子說過一句話,后來成為名言,原話是:“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說完這話,父子二人都哭了起來。李斯是在懷念做官之前在老家的生活:他是上蔡人,那時候會牽著獵犬,帶著兒子一道出城打兔子

  《莊子》中專門有一篇叫作《達生》:“達生之情者,不務(wù)生之所無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wù)命之所無奈何?!贝笠馐钦f,一個理解了生命本質(zhì)的人,既不去追求生命所不需要的東西,也不去和無能為力、無可奈何的事情死杠。

  在齊王司馬冏主政的時期,政壇上危機四伏。有一天張翰吹著秋風,忽然想到這正是家鄉(xiāng)吃莼羹和鱸魚膾的季節(jié),便說出了一句名言:“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乎?”

  有人這樣問他:“您這輩子倒是活得豁達,但您就沒考慮過死后的名聲嗎?”張翰又說出一句名言:“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時一杯酒?!?p>  傳說古羅馬著名昏君埃拉加巴盧斯用皮革在天花板吊頂,夾層里藏滿玫瑰花瓣。宴席上,他興之所至,突然發(fā)動機關(guān),看剎那玫瑰花雨漫天飄落,聽賓客和侍女們驚惶尖叫。有時花瓣太多太厚,反應(yīng)不及的賓客就在花海中窒息而死。

  明朝文人陳繼儒為《花史》作跋,說“有野趣而不知樂者,樵牧是也”。也就是說,樵夫和牧童整天生活、工作在充滿野趣的地方,卻對野趣徹底缺乏感受力。

  【感恩日記】

 ?。ㄒ唬?p>  行路難·其三

  李白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

  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

  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

 ?。ǘ?p>  今天下載了一個恐怖游戲,它讓我體驗了一下上癮的感覺。

  (三)

  “每天發(fā)這么多干嘛?什么意思啊!”

  @ahijkho 在某種意義上,是為了小組勛章——暢所欲言

  @ahijkho 不過,你說的有道理。小組勛章已經(jīng)獲得了,應(yīng)該發(fā)些別的東西,比如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