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豈獨無故

10,傳習(xí)錄

豈獨無故 智襄子 1004 2021-02-14 09:03:28

  喜怒哀樂,本體自是中和的,才自家著些意思,便過不及,便是私?!?p>  問“哭則不歌”。

  先生曰:“圣人心體自然如此?!?p>  《論語》,原文是:

  子食于有喪者之側(cè),未嘗飽也。子于是日哭,則不歌。

  “克己須要掃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則眾惡相引而來?!?p>  《孟子》:

  孟子曰:“知者無不知也,當(dāng)務(wù)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wù)。堯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務(wù)也;堯、舜之仁不遍愛人,急親賢也?!?p>  智者沒有不該知道的,但是你不可能什么事都知道,什么事都去學(xué)習(xí),要聚焦學(xué)習(xí)你眼前該做的。仁者愛人,天下人他沒有不愛的,但是,也有次序,就是在家先愛自己的親人,在外先愛有德有才的賢人。

  【一】

  問:“圣人應(yīng)變不窮,莫亦是預(yù)先講求否?”

  先生曰:“如何講求得許多?圣人之心如明鏡,只是一個明,則隨感而應(yīng),無物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是知圣人遇此時,方有此事。只怕鏡不明,不怕物來不能照。講求事變,亦是照時事,然學(xué)者卻須先有個明的工夫。學(xué)者惟患此心之未能明,不患事變之不能盡?!?p>  先生曰:“諸公近見時少疑問,何也?人不用功,莫不自以為已知,為學(xué)只循而行之是矣。殊不知私欲日生,如地上塵,一日不掃便又有一層。著實用功,便見道無終窮,愈探愈深,必使精白無一毫不徹方可?!?p>  【二】

  問:“知至然后可以言誠意,今天理、人欲知之未盡,如何用得克己工夫?”

  先生曰:“人若真實切己用功不已,則于此心天理之精微,日見一日,私欲之細微,亦日見一日。若不用克己工夫,終日只是說話而已,天理終不自見,私欲亦終不自見。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認得一段;走到歧路處,有疑便問;問了又走,方漸能到得欲到之處。今人于已知之天理不肯存,已知之人欲不肯去,且只管愁不能盡知,只管閑講,何益之有?且待克得自己無私可克,方愁不能盡知,亦未遲在。”

  朱熹的格物致知,是要對天下萬物,無物不知,無知不盡。如此說來,要無物不知,無知不盡之后,才能誠意正心,才能再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修齊治平。這樣同學(xué)們難免會氣餒,啥時候才能開始?。筷懗螁柕木褪沁@個。

  但是,如果按王陽明對格物致知的解釋,這個問題就不存在。格,是格正,是《孟子》中“大人格君心”之格,是就著自己每天遇到的每一事、每一物,去格正自己的心,格正了之后,不就正心了嗎?知,是知善知惡。知善知惡,一心向善,不就誠意了嗎?這樣,格物致知,才能誠意正心,這邏輯就順了。

  【三】

  只是要懂得《大學(xué)》里說的:‘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智襄子

智能是能力強,智慧是不但能力強,而且知道怎么用這個能力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