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師父的高光時刻
“師父,咱要輸了,你愿不愿意為百姓與徐威正面斗上一回?”
李平安想的很清楚,既然師父沒有把柄被抓,那現(xiàn)在就是絕對安全的,不管在大殿里怎么反對,徐威都只能將話聽完。
而徐威的并派之舉,也是建立在有理有據(jù)的基礎(chǔ)上,并非蠻橫強迫,這就說明,他不敢完全恣意妄為,至少必須在道理上站住腳,才能推行計劃。
也許能最后搏上一搏,看看如果在道理上取勝,能否絕地翻盤。
“平安,為師這輩子平平淡淡,默默無聞,也做不了什么大事,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如果能為這天下做點事情,也不枉自活這一生了。”
“師父,你什么時候變得如此大義?”
“之前偷玉令、散布消息、煽風(fēng)點火,已經(jīng)觸犯了宗門鐵律,現(xiàn)在還怕怕啥?你之前常說的話叫什么來著?賭一賭,單車變摩托?雖然為師不懂什么意思,但賭一把總有點機會?!?p> “師父這垂死掙扎的精神令我佩服……這樣,我說一句,你也說一句,試試能不能扭轉(zhuǎn)乾坤?!?p> 此時,張秦見大殿外青云宗的弟子越來越多,心知已無他法,只得長嘆一聲,起身準(zhǔn)備往外走。
“我有一言,不吐不快,還請宗主、徐堂主及諸位一聽!”
張秦聽聞,立刻停住腳步,又回身坐下,將滿含期盼的目光投了過來。
徐威冷眼看來,目光中有疑惑之色。
云鶴真人看了一眼,又將眼睛半瞇,似乎并未在意。
其余人都將眼光聚焦過來,臉上神色驚訝不已。
只見靈寶道長朗聲說道:“宗門并派本意為善,是為相互守望,拱衛(wèi)宗門。可如此一來,天下百姓卻無人守護?!?p> 此言一出,大殿中人紛紛臉色巨變,事到如今,居然還有人敢反對并派之事!
就連云鶴真人都張開了雙目,將目光鎖定在靈寶道長身上。
徐威更是眼露寒光,但凡見到的人,都感覺仿佛有冰渣掉到了心里。
但靈寶道長不管不顧,誰也不看,自顧自地說道:“宗門之下一百余門派,各自一方,鎮(zhèn)守山川,不論地處熙攘也好,偏僻也好,總有一方百姓。倘若并成十二門派,那剩下的九十多處百姓又當(dāng)怎樣?”
“昔日祖師立宗之事,曾言:我等修仙,太平時為逍遙自在,大亂時救蒼生黎民。如今天下大亂,正是我等斬妖除魔之時,理應(yīng)堅守一方,與民共存,若力有不逮,身死道消,亦無憾也!”
“因此,并派之舉,及之前出世之舉,皆為不妥,倘若天下傾危,大唐崩殂,百姓遭難,我青云宗恐將為后世唾罵,此并非宗主、徐堂主及諸位所樂見也,懇請改之!”
這一番言語,說得慷慨激昂,大殿內(nèi)眾人聽了,也有不少暗自點頭。
實際上,這番道理大家都懂,只是都不敢說,說了不但沒用,還會被宗門針對。
但今天不同,有一千多凡人在,這話若是傳了出去,必然讓道門之名一落千丈,青云宗當(dāng)真要成為天下責(zé)難的對象了。
方才張縣令本也想以天下大義抗辯,但還未來得及說話,便被徐威以武力威脅按住。
靈寶道長卻有這個優(yōu)勢,既然是宗門內(nèi)部討論,自然可以暢所欲言,徐威也阻止不了。
徐威完全沒料到跳出來這樣一個不要命的人,偏偏這人在他的黑檔案中清清白白,絕無一點瑕疵,他只得按耐住怒火聽完,一點打斷的辦法都沒有。
況且還說地大義凜然,占據(jù)了道德頂點。
又抬出青云宗祖師的言語,作為宗門堂主,怎能反對祖師之言?總不能直說青云宗現(xiàn)在就要違背遺訓(xùn),就是棄天下百姓于不顧。
人只要一不要命,就能將徐威的伎倆打個粉碎,可惜修仙者都求長生,惜命的很。
徐威只得退守一步,語調(diào)冷得想一支冰箭:
“若是按你之意,到時候各門派傷亡慘重,又當(dāng)如何?”
“宗門高手如云,若能派出內(nèi)門弟子到各門各派協(xié)助抵御,應(yīng)當(dāng)無礙?!?p> “笑話!宗門乃各派立身之柱,若將內(nèi)門弟子派出,內(nèi)部空虛,被妖魔趁虛而入,豈非壞了大事!”
以宗門安危來說事,這倒是個好角度。
不過,李平安好歹也曾參加過大學(xué)辯論賽,不是吃素的,立刻傳音給靈寶道長:
“有徐堂主這樣的高手坐鎮(zhèn),宗門穩(wěn)如泰山,況且,弟子并未講要將內(nèi)門弟子全數(shù)調(diào)出,只是查缺補漏,見哪方薄弱便補哪方罷了?!?p> 徐威居然語言一滯,一時間竟然找不到合適的反駁之語。
眾人的眼光在靈寶道長和徐威的臉上來回跳躍,現(xiàn)在已經(jīng)基本分出了勝負(fù)。這一番言語,站在大義的高度,以天下蒼生為念,再加上祖師爺?shù)倪z訓(xùn),將出世計劃和并派計劃打得搖搖欲墜,如果徐威提不出更好的理由,這兩件事應(yīng)該是黃了。
正當(dāng)徐威臉色陰沉,遲遲未能說話時,忽然有人說道:
“靈寶道長之高論,讓人著實佩服。但可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p> “愿聞其詳!”
“孫子兵法有云,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倘若我方人馬分散,更容易被妖魔各個擊破?!?p> 此論是想跳出蒼生大義的話題,單獨講兵法,著眼點是合則強,分則弱,可惜從辯論的角度來看,不值一駁。
靈寶道長一甩拂塵,笑道:“這位掌門,既讀孫子兵法,則應(yīng)知其又云,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人馬的分散與集中,當(dāng)以具體情形而變,我方以一百余門派為據(jù)點,以宗門內(nèi)門弟子為機動,根據(jù)妖魔實力做分散聚合變化,方能立于不敗之地。你拘泥于一句一事,卻不知兵者千變?nèi)f化,不足與論!”
此人面露慚色而退。
另一邊又有人聲:“妖魔之平亂,乃是隨人間運勢而變。唐自開元之后,君臣享樂,專寵貴妃,國舅擅權(quán),奸佞當(dāng)?shù)?,至安祿山起兵,現(xiàn)已破潼關(guān),兵臨長安,不日既克,此大亂也,可見天數(shù)已盡,非人力可為也。我等修仙之人,看慣王朝更替,此時更應(yīng)順應(yīng)天時,專心修行,待李唐覆滅,新朝又立之時,天下太平,妖魔自散。道長不識天道,做徒勞之舉,損宗門之力,是不智也?!?p> 此話說出來,張秦及眾兵士臉色極為難看,但修仙道門本就看慣王朝更替,說這種話皇帝也管不了。
李平安也是心中嘆息。潼關(guān)是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唐軍二十萬駐守潼關(guān),安祿山一輩子也進不了關(guān)中,打不下長安,可惜,唐玄宗急了,以畏戰(zhàn)之名連殺守關(guān)名將高仙芝和封常清,又逼迫繼任者哥舒翰主動出擊,結(jié)果二十萬人只回來八千,潼關(guān)失守,長安也快保不住了。
當(dāng)真是一番操作猛如虎,一看戰(zhàn)績0-5。
難怪世人都覺得唐朝要嗝屁了,有如此神操作的昏君在,不滅亡除非安祿山突然掉線。
從道理上看,君王昏聵、亂臣當(dāng)?shù)?,的確就該換改朝換代了,這也是天道,絕非人力可改,強如諸葛亮,硬要給漢王朝續(xù)命,最終也無濟于事。大亂之后必然大治,屆時青云宗再出來為新朝出力,才是明智之舉。所以,對方的論據(jù)可以說是上合天道,下符事實,有理有據(jù),難以辯駁。
殿中不少人也都點頭稱是,靈寶道長面露難色,將拂塵甩了又甩,著實有些慌亂。
但李平安卻笑了笑,幾乎不用想,就給靈寶道長傳音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