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實

青色往事之灰泡

33

青色往事之灰泡 硃名 5555 2021-09-06 23:46:06

  自從刻意減少對歐美文學書籍的閱讀,文安重新收拾對國學著作的興趣。他先是花了數(shù)周時間看完《聊齋志異》,接著又開始細讀《資治通鑒》全本。實際上,他小學便開始接觸典史書籍,有的是野史演義,有的是雜學小說,也有一些正統(tǒng)史書。不過,由于認知有限,他大體都是略讀,未曾深入研習。

  文安家住在一條老街上。老街是小鎮(zhèn)的中心街,連通為數(shù)眾多的小道小巷,由煤渣與石子鋪就,充滿灰黑色的煙塵氣。街上老屋連著老屋,矮墻擠靠矮墻,擁擠、湫仄而低聲下氣。不過呢,小街離市區(qū)很近,僅相隔一條大河而已。有道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街上分布有幾家大大小小的工廠,有糖廠、酒廠及棉紡廠,當然還有玻璃廠。文安父母都在玻璃廠上班,得以結(jié)合成家也是廠里同事做媒撮合的。文安家一直住在玻璃廠職工宿舍。宿舍離玻璃廠很近,沿著小街步行僅需五分鐘左右。小街上各種便民商鋪菜場亦是一應(yīng)俱全,還有一家正規(guī)的衛(wèi)生院,以及棉紡廠小學以及棉紡二中。這兩所學校都是文安的母校。從小巷里走出來,沿小街向左去是小學,向右則是中學,中學要遠出一半,步行大概需要十來分鐘。從文安記事時開始,小街一直都是熱熱鬧鬧的氣象,尤其周末趕集的時候。街道一直都是坑坑洼洼的,少有平整的地面,好似一大根橫戳的老黃瓜,又好像黑白攝像機下的月球表面。文安經(jīng)常站在街邊,觀察小街上來往的人們。他偶爾會發(fā)出這樣的疑問:既然街道破敗成這個樣子,好像經(jīng)歷過一場人間浩劫,人們?yōu)槭裁床荒艹辄c時間,將它好好地修上一修?每當下雨天的時候,小街的狀況會更加糟糕,恍若一汪暗藏兇險的沼澤地??傆羞^路人顛得人仰馬翻,或有車輛深陷在污水翻滾的暗坑。在文安上了中學以后,整個城市越發(fā)欣欣向榮,不停發(fā)展向新,小鎮(zhèn)卻似乎被人們遺忘了。隨著幾家工廠越發(fā)不景氣,小街越發(fā)冷清敗壞,無人問津。人們不到萬不得已,定然不會途徑此地,而是選擇舊街區(qū)后新建的一條寬敞而平坦的新路。

  文安接觸古書是從老家開始的,那年他剛好是十歲。一個老頭為他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老頭兒姓李,在老街上開一家雜貨鋪。街坊鄰居們都叫他“老李”,因有些瘸腿的關(guān)系,也有人毫不客氣地直接呼他“瘸子”。文安家與李老頭的小商店相距不過百米。李老頭兒的雜貨店正當著小巷巷口。從家里出來,文安走到街口,第一眼便會看到它。在結(jié)束小學四年級的這個暑假前,文安與李老頭兒僅算是相識,屬于店主與顧客的關(guān)系,且跟小伙伴們一樣,他從心里瞧不起殘廢的人。小伙伴們私下里稱呼老頭兒“老拐腳”,編排各種貶壓老頭的玩笑,偶爾還付諸行動,比如在小商店行竊,或拿彈弓打壞展示在外的貨物。文安雖沒有參加非道義的活動,卻也未曾予以同情與批判。事實上,他有點懼怕這老頭,覺得此人是個另類。在他幼小而暗昧的記憶中,李老頭除了肢體上有殘缺,在行為上也不類常人。在他的小店之外,老頭似乎從不主動與人搭話。除了騎車進貨或是上菜場,老頭也極少離開小店。人們總能看到如下情景:在小商店破舊且會“嘩嘩”響的遮陽棚下,在一堆積灰塵的貨物中間,李老頭兒端坐舊木凳上,腰板兒挺得筆直,有時會翹著腿,他戴著老花鏡,手里抱著厚厚的古書,除了偶爾翻一下書頁,幾乎一動也不動,仿佛是個深院里參禪悟道的僧侶,或是正在研習什么高明學問的學者。文安有時候擔心,怪老頭或是從別的什么地方穿越來的異域怪物。要不然,小街的喧囂他怎么能視而不見、聰耳不聞呢?有一點令他欣慰的是,每當有客人登門光顧,老頭兒會立刻轉(zhuǎn)出一種尋常的狀態(tài)。他會搖著別扭難看的走姿,臉上掛著近乎諂媚的笑容,儼然已是一個普通而丑陋的殘疾人。小伙伴們傳言,李老頭兒過去是個教書匠,年輕時為人不檢點,對學生“耍流氓”,不僅遭人毆打落下殘疾,還丟掉體面的工作,到最后連老婆都討不上,落得至今孤身一人。文安上小商店買點什么東西,大多是家里安排的,他買完便會離開,從來不愿多待一秒鐘。有一天,他揣著媽媽給的硬幣去雜貨店買鹽。按慣例,這筆款子在買完鹽后,還會余下些零錢,恰好可購得泡泡糖兩塊。他了解雜貨店的規(guī)矩,顧客可自行拿取糖果。當他將小手伸進小柜臺裝滿泡泡糖的大塑料罐,老頭兒卻告訴他碘鹽漲價了。他嚇得將手縮回來,羞慌得不知如何是好。叫他意外的是,老頭兒從罐里掏出兩塊泡泡糖,說拿吃去吧。文安慌忙接過饋贈,抓起鹽袋,逃了出來。自從發(fā)生這個小插曲后,文安對老頭的印象大有改觀。幾個小伙伴乘著老頭兒午休,欲對小商店發(fā)動搗蛋行為。文安恰好撞見了,上前予以喝止。小伙伴們遷怒于他,將他推倒在地。老頭兒聽到動靜,趕走了小伙伴們,將文安領(lǐng)回小商店,再送給他兩粒糖果。文安匯報了所見所聞,認為老頭應(yīng)該有所行動。李老頭卻僅是神秘一笑,說隨他們?nèi)グ伞?p>  文安記得自己第一次向老頭兒借書時的情形,那是上五年級前的暑假。在某個烈日炎炎的午后,他睡過一覺起來,頗覺閑悶,蹩進李老頭的小店。老頭坐在他的舊木椅上,頭頂懸掛小電吊扇,手里捏拿一本古書,搖搖晃腦,如享人生極樂。文安見此來了興趣,問李大爺看什么呢。老頭兒抬了抬身子,將書面展示給客人,那是《夢溪筆談》。文安更加好奇,追問看這個有什么用。老頭有些不滿,說這話問得有問題,老祖宗的智慧學之不盡,受益無窮。文安覺得這話有些故弄玄虛,不過還是耐不住心血來潮,問能借本書給我看看么。老頭撫須而笑,擺手說別糟蹋我書了。文安聽了很不服氣,說我借書的,也不是壞書的。老頭兒說我這書是大人看的,你歲數(shù)太小了。文安心想你別瞧不起人了,于是大聲背誦《夢溪筆談》的作者以及其大略生平。老頭兒面露贊許之色,連聲說好。然后,他將文安帶進了里屋。里間是老頭生活起居的地方,文安以前從未踏足。房間不甚闊大,四下里堆滿雜物。最顯眼的是一個大書柜,貼墻而立,上下共有數(shù)排,整整齊齊地列滿書籍。文安驚羨不已,問大爺這些書都是你的。老頭兒面露自豪之色,說書當然是我的,不過學問屬于這里,他說著指了指文安的腦袋。文安暗想這么多書恐怕一輩子也看不完,心里有些憊怯,問大爺你有小人書么。老頭兒冷下臉說我這兒沒那些東西。文安說那大爺隨便借我一本吧。老頭稍作猶豫,從書架上抽出一本薄薄小書,說你先看看這個,如果你能看完,再來跟我換新的。

  文安領(lǐng)到的第一本書叫做《笑林廣記》,是一本清代人編纂的笑話集,附帶白話翻譯。有了這本小書的陪伴,他的假日時光頓時變得充實而有趣起來。偶爾遇到一些釋義上的疑難,他用小本子抄錄下來,再去向李老頭請教。老頭答疑解惑非常耐心,從來沒有表露出一點厭煩,還不時大大夸贊請教者。在老頭的幫助下,文安不僅順利讀完《笑林廣記》,還學到不少典故知識。從這本書開始,他漸漸發(fā)掘到了閱讀的樂趣。這種樂趣大體上可以歸納為對知識獲取后的滿足感以及思緒融會貫通后暢快感。從小到大,文安認為自己一直是個樂于思考、善于學習的人。那些看似枯燥艱澀而實際上回味悠長的古文充滿人生大智慧,給他孤獨而漫長的少年生活帶來快樂與慰藉。這種幫忙對他無比重要,使得他沒有從悲觀與自我壓抑中徹底地沉淪下去。

  大概是從上了小學后開始,文安發(fā)現(xiàn)自己與別的小朋友不大一樣。他不喜歡過分熱鬧的環(huán)境,不喜與同齡人游戲作樂。即使只是站在旁邊觀看,他都會令他渾身不自在,從而產(chǎn)生逃離的沖動。如此的心理反應(yīng)并不關(guān)及自卑與緊張,而是類似于反感與焦慮。他認為,這種非常性格的形成與奶奶有著莫大關(guān)聯(lián)。在七歲以前,文安一直與奶奶在一起生活。他們住在老家那棟磚木結(jié)構(gòu)的老房子里。奶奶沒什么文化,卻并非文盲,年輕時曾短暫上過女校,認得一些簡單字詞,甚至可以獨自閱看大兒子從外地寄回來的書信。如果遇到影響閱讀的字詞,她也會翻看字典。在文安的記憶里,奶奶是個脾氣古怪、嚴苛且粗暴的老婦人。更要命的是,這老太太還有著嚴重的潔癖。在屬于她的老房子里---她不時宣示這一主權(quán),存在許多令文安長大后想起來都不舒服的規(guī)矩,比如屋內(nèi)禁止喧嘩說笑、吃飯不能發(fā)出聲音或掉落東西、不許弄臟衣服、在外穿的衣服不準帶進臥室,洗腳不能潑出水來、睡覺不可側(cè)身蜷曲等等,不可盡述。這些規(guī)矩繁多且大多看起來過于苛刻,不在一個孩子可以領(lǐng)受的范圍內(nèi)。于是,觸犯禁忌在所難免。每到這個時候,老婦人會化作一頭憤怒的母獅,喝令孩子貼墻壁立且不準吃飯是常見的懲罰手段,動手體罰也時有發(fā)生。奶奶的刑具非常特別,像是特意定制的。那是一根擁有木質(zhì)握手的鐵條鞭子。這條鞭子全長大概僅有半米,看起來其貌不揚,卻是孩子揮之不去的噩夢。文安記不住清楚曾挨受過多少次抽打,那種痛徹心扉的感覺卻是深刻的,他每次回想起來都覺得身體陣陣發(fā)麻。鞭子甩打在屁股上、大腿上,不僅出奇疼痛,有時還會冒出血印。每次肢體懲罰完畢,奶奶會讓孫子趴在那里,一邊厲聲訓話,一邊檢查傷口并抹擦藥水。這種生活一直到上小學那年才得以結(jié)束,父親將他帶回身邊,離開了那棟老房子。有一次在餐桌上,文安鼓起勇氣問父親奶奶的奇怪脾氣以及那根毒蛇般的鞭子。父親輕描淡寫地說你是不是又調(diào)皮了,我小時候還給打過的。母親顯然也知道鞭子的存在。就跟丈夫拌起嘴來。母親說你媽就是愛管人爛脾氣,還以為自己是富家小姐,都是你爸給慣的,你爸不在了,她沒人管了,就來找我們氣受。說起爺爺,老房子里掛著老人的遺照,那是個面相慈祥的老頭。爺爺在文安出生那年過世,說是腦溢血,走的很突然,沒什么痛苦。在與李老頭熟識以后,文安覺得老頭跟爺爺頗有幾分肖像。有一次,他告訴老頭自己的看法。李老頭兒看起來挺高興的,問你爺爺多大了,身體怎么樣。文安告訴他老人早就死了。李老頭兒聞言不大高興,說小孩真不會說話,我還打算收你為忘年小友。

  從那年夏天開始,文安迅速地與李老頭兒熟悉起來,沒事總往小商店里鉆,而且總能待上許久。那些年,玻璃廠效益很好,父母總是很忙,僅提醒兒子不要耽擱功課,并不怎么干涉兒子的興趣愛好。李老頭酷愛讀史書,他的書架上大多都是此類書籍。從《戰(zhàn)國策》到明清史,無一不包。老頭自稱已觀歷所有藏書,其中朝代興衰更替,人事悲歡曲折,早已熟爛于心,娓娓道來時,如數(shù)家珍。文安因為年紀幼小,偏愛故事類書籍。李老頭沒有過多干涉小友的閱讀選擇,只在答疑解惑時總將話題往歷史事件或人物去牽引點評,從“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桃花源故事延及“八王之亂”對歷史進程的影響,從慘烈的睢陽之戰(zhàn)談到玄宗皇帝的功與過,從“風波亭冤案”轉(zhuǎn)論大宋朝的整體政治文化環(huán)境。文安并非盡可聽懂,不過他勤于思考,總能提出一些鉆牛角尖式的問題。李老頭贊許提問者的態(tài)度,有時激發(fā)出昂揚的情緒,甚至會手舞足蹈,仿佛魂游天外。當然,他也有被難到的時候。每遇到這種情況,老頭兒總會說:“這個問題我答不上來,別人也不行,北大清華教授也不行。有些歷史真相已經(jīng)塵封,首先需要發(fā)掘研究,還要靠運氣才能大白天下?!痹诶项^兒的誘導下,文安涉獵一些歷史類的書籍,只是因年齡的關(guān)系,閱讀數(shù)量及質(zhì)量都是有限的。到了初三以后,學業(yè)明顯繁重起來,文安往小商店閱書的頻率大為減少。老頭兒體諒小友,當文安找他去的時候,還勸說功課要緊一些。也就在這年,老頭兒的身體大不如前,步態(tài)明顯有些遲重。一天下午,文安在老頭處翻書,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問大爺哪里不舒服。老頭擺手說不打緊的,人老了,腰眼有點增生罷了。冬天過后的那天夏天,李老頭的身體狀況更加令人擔憂。他拄起了拐杖,走路顫顫巍巍的。文安心知老頭怕是不久,相關(guān)話題刻意避而不談。有一次,文安忍不住勸老頭兒將小商店關(guān)掉,安心頤養(yǎng)天年。在這次交談中,文安得知老頭原是有老婆和孩子的,不過關(guān)系應(yīng)是不大好,老頭兒一帶而過,沒有透露具體細節(jié)。老頭兒說我身體現(xiàn)在好得很,再等兩年看看,真要到那個時候,我這些寶貝都送給你。文安問聽說這些書很難保存,你是怎么做到的。老頭說它們都是我的命,為了保命誰都會全力以赴。文安調(diào)侃說大爺你放心把命都交給我么。老頭面露落寞之色,說至少你不會一把火把它們都燒了。文安說你得再給我至少保存十年八年,現(xiàn)在我們家沒那么大地方。老頭高興得直戳拐杖,說十年八年不是問題。不曾想到,老頭的身體敗壞得太快。僅僅過去一年多,在一個寒冷的冬夜里,李老頭靜悄悄地撒手人寰,過了兩天才被人們發(fā)現(xiàn)。文安周末從學?;貋?,得到了這個不幸的消息。老頭住在外地的家人已經(jīng)接管了小商店。棺材停放在里屋,文安去磕了頭。至于那些藏書,家人已將它們?nèi)籍斪鲝U品給處理掉了。

  在老頭死后的第二年春天,獨居鄉(xiāng)下的奶奶也去世了。文安跟隨父母回到老房子。因?qū)W業(yè)要緊,他只住了一個晚上。他想到那條惡毒的鞭子,打算找到并丟棄它。他將屋里屋外尋了個遍,竟是沒有任何發(fā)現(xiàn),問父親,父親也稱不知。雖然這事最終不了了之,他的心里卻好像丟下一塊大石頭,從未覺得如此暢快。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