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神都錦繡

第二十一章 普查

神都錦繡 鐘山布衣 4828 2019-05-26 21:00:00

  過了“榆關(guān)”,人煙漸多,基本不會出現(xiàn)走個一兩天也見不到人的情況。

  又開始下雪了,還是暴風(fēng)雪。

  如此惡劣天氣,肯定無法行軍。

  “武平堡”眾軍,在一小山丘側(cè)面背風(fēng)處,搭建好營地,做好了雪停后再出發(fā)的準(zhǔn)備。

  營中大帳里,所有商人、“武平堡”軍中六名品級最高的官員,還有禁兵的兩名軍官,加上謝巖、馮寶和王福來,差不多近三十人,把大帳里擠的是滿滿當(dāng)當(dāng)。

  “請大家來,是有件事要和大家商量商量?!敝x巖也不客套,直接說:“我有個想法,請大家參詳一下?!?p>  謝巖繼續(xù)道:“此地至‘長安’,差不多還有幾千里吧,這么遠(yuǎn)的路,要是這么一直走下去,也太無趣了不是。所以我想,沿路搞一次‘普查’。”

  “普查?普查是什么?”帳中除馮寶,沒人懂,當(dāng)然也就沒人問。

  “我說的‘普查’,準(zhǔn)確點說,是‘經(jīng)濟(jì)普查’與軍事無關(guān)。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調(diào)查一個地方的人口、農(nóng)作物、果樹、林木、礦產(chǎn)等,那搞清楚后又有什么用呢?我可以告訴你們——太有用處了。”謝巖不給別人問的機(jī)會,又說了下去:“打個比方吧,商隊由‘長安’出發(fā)去‘營州’,這么遠(yuǎn)的距離下,可以說無論賑運什么,都不掙錢,因為路上的花費太高。那要怎么做才能掙錢呢?我想,不外是在‘太原府’、‘代州’、‘幽州’等幾處先進(jìn)行交易,最后去‘營州’,從表面上來看,每一處的交易都有收獲,可是這些收獲,應(yīng)該絕大部分變成了路上花銷,留下來的極其有限,要是再遇上什么盜匪等意外,應(yīng)該就得賠錢了吧。”

  “謝校尉說的太對了!”一名回長安的商人道:“想我等商賈,千里賑運,獲利微薄,還得忍受風(fēng)餐露宿之苦,以及盜匪之患,往往一年下來,所剩無幾,若是……”

  “好啦!別哭窮了,我不找你借錢的?!敝x巖出聲阻止那商人繼續(xù)說下去,臨了還說句趣話,令帳中諸人無一不笑起來。

  謝巖再道:“可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會這樣?我覺得,除去遠(yuǎn)、盜匪等因素,恐怕最主要的還是交易次數(shù)少、交易價值低的原因。”

  “謝校尉,這天下商賈不都是這么做的嗎?難道還能有什么其它辦法不成?”有個商人大聲問出了所有人的想法。

  “有——有辦法!”謝巖以非??隙ǖ恼Z氣告訴所有人:“如果現(xiàn)在我來做,保證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p>  商人們一片嘩然,軍官們卻是好奇地看著,他們不懂經(jīng)商,卻也聽懂了前面謝巖和商人的話,明白這是一件并不容易解決的事,可現(xiàn)在謝巖有另一種說法,他們不由得也跟著好奇起來,跟商人們一起期待著,聽到答案。

  謝巖道:“如果我現(xiàn)在組織‘長安’到‘營州’的商道,必然選擇分段經(jīng)營,其中也必定有‘幽州’到‘營州’一段,這段商道,應(yīng)該是從‘幽州’運糧食,布匹,藥材,絲帛這些到‘營州’,再從‘營州’運皮毛,馬匹,牛羊等回‘幽州’,我說的可對?黃掌柜?!?p>  黃守義聽謝巖問自己,趕緊回答:“校尉所言基本都對,最多也就是少了鹽鐵等,不過并不重要?!?p>  謝巖又問:“現(xiàn)在,是不是還要加上‘遼參’呢?”

  黃守義也不隱瞞,直接道:“這是肯定的。”

  謝巖又問:“是不是你們打算,每次路過獵人地盤時都和他們交易呢?”

  “正是如此”黃守義答道。

  謝巖卻道:“我不會如此去做,我會事先和他們說定,一年交易兩次,第一次從‘幽州’帶上糧食、布料、鹽等獵人需要的生活物資,去交易他們的皮毛和‘遼參’;第二次從‘營州’出發(fā),帶上‘武平堡’制作的帽子、圍脖、睡袋等御寒保暖物資,去交易他們的獵物和皮毛,或許你們會問,這和你們作的有什么區(qū)別?其實區(qū)別很大,第一次我給獵人的物資價值會多過得到的皮毛與遼參的價值,第二次給獵人的物資價值會少過得到的物資價值,兩次一平之后,基本上才能相等?!?p>  “謝校尉,那既然最終還是持平,為什么要這么樣做呢?萬一第一次獵人拿到東西后,沒有了第二次怎么辦?豈不是虧大了?!庇幸幻倘耸植唤獾貑?。

  “放心吧,不會出現(xiàn)那種情形?!敝x巖先對所有人說了一句令人“寬心”的話,然后接著說道:“獵人不是一個人,也不是一家人,是一個群體,既然是一個群體,就不可能人人想的一樣,所以不可能出現(xiàn)只有第一次沒有第二次交易的情形。不過我知道,這只是個理由,并無讓人信服之處。事實上,真正的原因是時間,物資交給獵人后,多出來的那一部分,他們會很自然的利用起來,比如找更遠(yuǎn)些的獵人換物資,又或者找北方的異族換取物資,只有用我給的物資才能換到別人物資,用別人的物資才能在下一次交易的時候還上第一次的差額,你們聽明白了嗎?”

  這話有些繞,但是商人們長期行商,稍加整理也就明白了謝巖的意思,說穿了就是給獵人時間,用自己的貨換到更多的貨,相當(dāng)于自己借出本錢給獵人作生意的意思,而獵人在中間必定有收益,只要有收益他們就不可能不進(jìn)行第二次交易,所以說,謝巖的這個說法,是行得通的。

  “謝校尉,那要是獵人被搶了怎么辦?我記得,北方異族,會時常過來搶?!庇钟猩倘藛柕?。

  謝巖道:“我大唐軍隊,威懾天下,大規(guī)模的搶,那些異族絕對不敢,充其量也只會有幾十人的小動作,可你們忘了嗎?我給獵人提供了武器,教他們戰(zhàn)法,小小的戰(zhàn)斗,異族占不到便宜,更何況,異族來搶,不也是為了搶生活物資嗎?如果用他們的牛羊和獵物就能換到,你覺得異族還會來嗎?”

  “是啊,搶不到,不如換了,那些人笨,卻也不傻??!”有商人馬上反應(yīng)過來,第一時間附和。

  至此,眾人已經(jīng)明白了謝巖的意思,可是他們還有一個最關(guān)鍵的地方不明白,那就是:“這些和那個‘普查’,有什么關(guān)系呢?”

  有人提出這個問題后,謝巖笑道:“關(guān)系太大了啊,你們難道沒發(fā)現(xiàn),‘幽州’到‘營州’的商道上出現(xiàn)的所有變化,都和‘獵人’這個群體有關(guān)嗎?”

  見眾人一幅面面相覷的表情,謝巖只好說明白點:“這個群體,早就存在,相信知道的人不會少,但是誰想過,他們能作什么?或者讓他們作什么呢?還有‘遼參’,相信在我說出來之前,一定有人早就知道它,可是為什么沒有人發(fā)現(xiàn)它的價值呢?因為它在深山里,知道的人少,而在知道的人眼里,卻又太普通,所以才會出現(xiàn),‘遼參’很珍貴,諸位卻一無所知的情況。我請問諸位,商人難道不就應(yīng)該主動找到這些特別而又有用的東西嗎?而找到,并且發(fā)現(xiàn)一個地方的特別之處,從而加以利用,就是‘普查’的意義所在?!?p>  商人們一下子全聽懂了,所謂“普查”就是找尋機(jī)會,而對商人來說,機(jī)會永遠(yuǎn)是最主要的。

  可是,軍官們卻不明白了,明明商賈的事,為什么把他們也叫過來?

  “窮啊!難道你不窮嗎?”謝巖向提問的禁兵軍官道:“就算你不窮,你的士兵也不窮嗎?”

  貧窮,在大唐可以說是一個普遍現(xiàn)象,哪怕如禁兵,雖說他們來自世家或者功勛之家,但絕大多數(shù)是庶子,可供支配的錢財也很少,因此當(dāng)謝巖問時,軍官無言以對。

  等那名軍官閉口不言后,謝巖道:“商賈去‘普查’,需要有人保護(hù)安全,更需要人手去問詢,回京一路之上,我想不出還有比我軍更合適的人手,黃掌柜,你覺得呢?”

  黃守義馬上答道:“校尉所說極是,若無大軍在側(cè),誰敢外出?”

  “既如此,諸位若覺得我說‘普查’一事有用,并且需要借用軍士幫助的話,那可是需要支付費用的,畢竟士兵也需要錢來養(yǎng)家。”

  謝巖這番話說出來,讓帳中所有人都覺得自己腦子不夠用了,在大唐,什么時候商賈可以花錢請軍隊作事了?這太匪夷所思了,也太不可理解了。

  謝巖察覺到自己的說法讓人無法接受,趕緊再說下去道:“諸位可別誤會啊,軍隊本身是不可以參與商賈的事情,只不過呢,軍中有輔兵,他們可不是士兵,是可以幫忙的;還有,只提供一百人,多一個也不行。”

  這番解釋一出來,所有人都松了口氣,也顯示出理解的表情,確實,在大唐,輔兵等同于雜役,用他們干點私事,是天經(jīng)地義的。

  商人們想的是:“這和花錢請人是一樣的,真要搞這個‘普查’,沒人可是不行。”

  可“普查”這件事,倒底要不要做呢?商人們卻沒底。

  謝巖該說的都說了,這事最后怎么樣,那是商人的事,他無心去管,隨便應(yīng)付商人幾句后,借口“商談軍機(jī)”,就把商人給打發(fā)走了。

  沒了商人,帳中都是官員,那都是“自己人”,有些話謝巖就不再隱瞞了,他直接就說:“給輔兵弄點錢是小事情,‘普查’這事,商賈不干,我們自己干!有些事,沒法和商賈說,但是和諸位說就無妨了,我的本意是,回到‘長安’我們自己搞一個商隊,軍中每人出個一貫錢,我多一點,湊個一千貫,再讓輔兵來跑,但是我們都不懂行商啊,輔兵中更沒有懂的人,所以,我就打算借這個‘普查’,了解一路上各州縣的情況,看看我的想法是不是能行得通,要是行不通,不做便是,反正也沒什么損失,可要是能得通呢?大家不妨想想,這既不影響前程,每年還能分點錢的好事,應(yīng)該不會太多吧。”

  馮寶知道謝巖的真實意圖,就是想通過所謂的“普查”來拖延時間,至于什么回“長安”搞商隊,那都是天知道行不行的事了。但是他必須得配合,所以他也一直在想,怎么樣,才能說服那些軍官。

  現(xiàn)在,謝巖似乎是在“利誘”,馮寶覺得,應(yīng)該還能加點砝碼,于是,他在軍官們思考的時候,主動道:“警官的想法呢,確實不錯,可一千貫的本錢好像也少了點,我看不如這樣,輔兵不出錢,出人,占兩成份子;府兵,一人一貫錢,占兩成份子;官員一人十貫;占兩成,禁兵兄弟呢,就不用出錢了,從‘伙食費’里按一人一貫扣除,占一成;我和警官補(bǔ)足余下的,一共湊齊兩千貫,占三成,大家看怎么樣啊?”

  兩千貫組織一個商隊,已經(jīng)可以說是大手筆了,一般來說,一年下來不出意外,差不多可以掙兩倍,也就是四千貫,無論怎么算,官員一人分個十貫八貫的,還是有保證的,這錢可相當(dāng)于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已經(jīng)很不少了。

  身為禁兵代表,裴士峰卻很大方地說:“伙食費的錢,就不用扣除了,我們可以另外按每人一貫錢付?!?p>  “不用,當(dāng)初跟你們要‘伙食費’,警官是想刺激你們一下,好讓你們明白一些事情,現(xiàn)在目地達(dá)到了,你們就當(dāng)是‘伙食費’的錢多出來好了?!瘪T寶大包大攬地替謝巖回答。

  不用出錢,白占一成份子這種好事,天下上哪找去?裴士峰不堅持,另一名禁兵軍官更不會主動說什么,這事,差不多就算定了。

  謝巖還有點不放心,又主動征求一下林運的意見。

  林運卻說:“不就是十貫錢嘛,直接扣就是了,以后大伙兒要是散了,依靠商隊,還能有個聯(lián)系不是?”

  “沒錯,是這個理!”雷火也表示贊同。

  在“武平堡”軍官心中,十貫錢是小事,商隊也是小事,真正的大事是通過商隊能讓大家不至于回京后斷了聯(lián)系。這幾年下來,大家都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誰都想以后有個方式能聯(lián)系上,也好彼此照應(yīng)一下。

  不管各自出于什么目的,謝巖弄出來的“普查”算是讓軍中每一個人都知道了,同時還知道了謝校尉打算弄個商隊的事,而且仍然是“人人有份”,這對士兵來說,那可是了不得的事,因為都是自己的事啊。

  兩天后,“武平堡”全軍再次上路,很快商人們就發(fā)現(xiàn),軍中士兵,開始主動詢問能夠看到的人、主動去一些明顯人跡罕至的地方探查,甚至于有時候,還有軍官帶隊,十余人一起出動的情況。打聽之后,只知道是在執(zhí)行“普查”命令,至于軍中自組商隊的事,商人們是一個字也沒問出來。

  商人們只是觀望,他們對謝巖說的“普查”態(tài)度,基本上是信也不信的兩可之見,更別說,還要他們付錢找士兵幫忙了。

  直到距離“幽州”還有大約一百五十里的時候,有幾名士兵來報,說是根據(jù)山民提供的消息,他們找到了“石炭”。

  “石炭”在大唐不稀奇,很多地方都有,可是離“石炭”不遠(yuǎn),大約也就十里左右的地方,卻有一處鐵礦,那就太稀罕了。

  商人聽說這個消息后,第一時間就要去山里實地查看,可是一離開軍營,他們?nèi)忌盗?,這荒郊野外的,路都沒有,到處白花花的一片,滿地冰雪,別說進(jìn)山了,怕是走出十里地,就再也回不來了,萬般無奈之下,商人們只能選擇花錢請輔兵幫忙。

  對于這個結(jié)果,謝巖是樂見其成的,他覺得,商人們遲早會意識到,搜集經(jīng)濟(jì)情報的重大意義。

  第二天,商人回來的時候,一個個滿面紅光,無比興奮,謝巖悄悄問了一下跟去的輔兵,才知道那個鐵礦竟然還是一個不多見的磁鐵礦,那些商人已經(jīng)準(zhǔn)備聯(lián)合開發(fā)了。

  誰去開發(fā),謝巖管不著,但是他欣喜地發(fā)現(xiàn),商人們從那之后,開始花錢雇傭輔兵進(jìn)行一些調(diào)查活動了,他知道,“普查”這件事,終于漸漸受到了重視,特別是商賈們的這種自發(fā)行為,效果其實更好,畢竟他們更加專業(yè),更加懂得哪些東西更有價值。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