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遺言
“主公,此人來歷不明,理應(yīng)細(xì)查才是!”諸葛亮、徐庶來到劉備帳內(nèi),沉聲道:“孔明與元直兄,皆是‘水鏡先生’好友,卻從未聽他提及有位弟子。此事,還有待確認(rèn),孔明認(rèn)為此人別有居心。”
徐庶接話道:“主公,孔明所言正是元直所想。若是先生的弟子,以我們二人的交情,也不會不知情。元直更與先生乃是同鄉(xiāng),卻從未聽說過,實(shí)在是有些匪夷所思?!?p> “此人是敵軍派來的探子,那就是讓主公及我軍陷入危難之際。此人不得不防,主公不可對他全信。”
劉備微微一笑,道:“二位先生多慮了,玄德與‘水鏡先生’有過數(shù)面之緣。孔明先生之名也是先生向玄德推薦,先生更是與我提及過他有一弟子。那時(shí),玄德詢問才知道先生弟子出游尚未歸來?!?p> “本以為先生高徒乃是成年,卻不想是少年。既然先生與我說過,自然不會欺騙于我。另外,此人在長坂坡更是救下甘夫人以及玄德兩女,就連子龍都是得到他的相助才能脫困?!?p> “于情于理,此人對玄德有恩,要是敵人的探子,也不至于如此。此事,二位先生就不必多言。今日不知二位先生前來,玄德也讓先生高徒前來相敘,子龍也會一同前來,二位先生來了就在此等候片刻?!?p> 諸葛亮、徐庶二人還是有些懷疑,不過劉備如此說,他們也不好再說什么,只能靜靜地等待著司馬無忌前來,暗暗地思索該如何確認(rèn)司馬無忌的身份以及他的目的。
“無忌見過主公!”
“子龍見過主公!”
趙云身上的傷勢已經(jīng)無大礙,他接到劉備的命令,讓他今晚前去敘舊,也聽說司馬無忌會前來。于是,趙云二話不說與傳話之人一同來到司馬無忌的帳內(nèi),見到司馬無忌就像是看見兄弟一樣,十分真誠。
司馬無忌聽聞劉備召見,他就與趙云一同前來。其實(shí),趙云前來不是為了別的,而是討教五箭齊發(fā)的絕技,還有感激司馬無忌救命之恩,前來道謝。雖說諸葛亮、徐庶懷疑司馬無忌的身份,可趙云切身的感受到司馬無忌的真心,沒有半點(diǎn)懷疑。
“子龍?jiān)趺磁c先生一同前來?”劉備見趙云、司馬無忌一起前來,略顯詫異。
趙云直說是為了感激司馬無忌救命之恩,便前去找他,正好與他一同前來,劉備聽聞后也是微微頷首,他從趙云的口中知道司馬無忌有舉世無雙的箭法。此外,司馬無忌腰間佩戴著湛盧劍,這是武將才會佩戴的。
因此,劉備知曉司馬無忌也是習(xí)武之人,哪怕是面見劉備,趙云、司馬無忌腰間的佩劍并未取下來。身為武將,劍不離身是必須要做到的事情,還有以防萬一有突發(fā)事件。
“先生是武將?”諸葛亮見司馬無忌劍不離身,也不知他腰間佩戴的是什么劍。
“學(xué)過幾年劍術(shù)!”司馬無忌淡淡的回道,他感覺諸葛亮、徐庶二人對自己有敵意。
徐庶接著說道:“‘水鏡先生’學(xué)究天人,元直與他交好,卻從未聽說先生會武?!?p> 司馬無忌笑道:“師傅教授無忌經(jīng)學(xué)等,卻未曾教授劍術(shù),無忌的劍術(shù)乃是另外一位傳授。至于那人是誰,無忌答應(yīng)那人絕不透露出他的身份及名諱,還請主公、先生見諒?!?p> “信守承諾,先生有難言之隱,玄德自然明白!”劉備也好奇司馬無忌的劍術(shù)從何處學(xué)來,他明白那次面見司馬徽時(shí),為何司馬無忌不在的原因,應(yīng)該是去學(xué)習(xí)劍術(shù),他也制止諸葛亮、徐庶二人繼續(xù)發(fā)問。
司馬無忌從諸葛亮、徐庶二人的問話便猜到,他們二人是在懷疑自己的身份。劉備對他深信不疑,而諸葛亮、徐庶二人卻不太信任自己,這也是人之常情。現(xiàn)在是非常時(shí)期,要是真的有奸細(xì)存在軍中,必然會讓大軍身陷危險(xiǎn)之中。
“先生,子龍與玄德說你五箭齊發(fā)救他一命,又救下玄德兩女,實(shí)在是感激不盡!”
“舉手之勞,此乃無忌該做之事!”司馬無忌急忙回禮,他救下劉備兩女,以及趙云,只是為了進(jìn)入劉備軍中效力,道:“無忌擔(dān)當(dāng)不起這個(gè)‘先生’稱呼,若是主公不嫌棄無忌尚且年輕,就稱呼‘無忌’如何?”
劉備見司馬無忌如此說,他也沒拒絕,便順從司馬無忌的意思。
“無忌先生,可知令師現(xiàn)今何處?”諸葛亮再次接過話。
司馬無忌搖頭不知,道:“師傅在何處,無忌不知!當(dāng)初師傅命我下山,便不再與我聯(lián)系,也不知近況如何?”
諸葛亮嘆道:“‘水鏡先生’早已抵達(dá)荊州,孔明與元直本想前去拜訪,卻不想曹操率領(lǐng)大軍南征,荊州襄陽接連失守,只怕先生已經(jīng)落入曹操手中。曹操乃是當(dāng)世梟雄,又愛才,他必定會去拜會先生?!?p> 司馬無忌愣住了,他是真的不知道司馬徽也在荊州襄陽,要是知道的話決不會放任不理,也不會只顧著徐庶之母,卻忘記司馬徽。諸葛亮如此說,也不是好心提醒,而是在試探司馬無忌的反應(yīng)。
徐庶、諸葛亮再次對望一眼,他們看見司馬無忌的反應(yīng),那不是假的,尋思道:“難道他真的是德操兄的傳人?”
“稟主公,剛剛有人從荊州襄陽送來一封信說是交給‘無忌’!”
司馬無忌急忙站起來,也顧不得劉備在此,他接過侍衛(wèi)手中的書信,直覺告訴他這份信是司馬徽讓人送過來的。當(dāng)他拆開,果然是司馬徽的筆跡,看完信后他的淚水止不住的流淌下來,大呼一聲:“師傅!”
趙云就在司馬無忌身旁,又見司馬無忌仰天痛哭起來,好奇之下也將書信拿起來看了,劉備、諸葛亮等人急切地看著他,他們總不能直接下去,只能看著趙云,等待他的回答,趙云看完后也是愣住了,低聲道:“‘水鏡先生’去了!”
劉備、諸葛亮、徐庶三人立即起身,趙云將信呈交給劉備,諸葛亮、徐庶也看了一遍,他們認(rèn)出是司馬徽的筆跡,又見稱呼以及內(nèi)容,他們的疑慮也打消了,眼前的司馬無忌的確是司馬徽的弟子。
此信便是司馬徽的遺書,更是他的遺言:“無忌,為師時(shí)日無多,故托好友仲子轉(zhuǎn)交。當(dāng)你看見這份信,你身在劉皇叔軍中,而我已離去矣;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你若身在劉皇叔軍中,必能看見此信。此時(shí),你應(yīng)該在劉皇叔軍中,為師亦能心安的離去?!?p> “若你看見此信,必是上天眷顧,為師亦能安心的離去!汝在我身邊學(xué)習(xí)多年,理應(yīng)明白尊師重道的道理,有些事當(dāng)且放下便是,不必耿耿于懷,此乃人倫五常之道也!”
“汝已出山,潛龍出淵,未來之路唯有你自行抉擇,為師雖不能親眼所見,卻有所感覺。若你看見此信,乃是天意也!汝定要好生輔佐劉皇叔,不可有任何悖逆之心,否則必遭天譴之!汝當(dāng)切記!切記!”
司馬無忌的身份在司馬徽遺言之中得到確認(rèn),只是諸葛亮、徐庶卻又不明白為何司馬徽用‘悖逆’而不用背叛,這讓他們有些費(fèi)解,還有幾處之詞他們也不甚明白。
但是,司馬無忌清楚司馬徽遺言中所指是何事,只不過他難以放下對劉備的怨憤,尤其是長坂坡戰(zhàn)役時(shí)更是親眼看見劉備心中只有國家大事,并無親情可言。雖是梟雄之人,卻有些不近人情,而司馬無忌對此很是厭惡。
若非師命難違,只怕司馬無忌真的不愿意再見劉備,這個(gè)生身之父!
司馬徽離世的消息,司馬無忌才知曉,信中沒有言明為何去世,只提及宋忠。并且,宋忠也親自寫了一封信送來,解釋了司馬徽死的情況,透露著一絲詭異,就像是司馬徽知曉命不久矣一樣,將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
當(dāng)初,司馬徽命他下山,自己又獨(dú)自前往荊州,這一切看上去都像是一個(gè)局似的。司馬無忌方才想起司馬徽死的地方便是荊州襄陽之地,為時(shí)已晚,未能及時(shí)制止。
司馬無忌看見此言,就像是司馬徽在自己面前一樣,親自對自己叮囑,那慈祥且戀戀不舍的模樣清晰地浮現(xiàn)在腦海中,司馬無忌失聲痛哭起來。司馬徽的影像想要安慰,卻無能為力,眷戀的看了一眼司馬無忌,永遠(yuǎn)的消失不見。
回想初次與司馬徽相見的畫面,又想起在一起數(shù)年之久,點(diǎn)點(diǎn)滴滴都浮現(xiàn)在腦海中。若非司馬徽的栽培,也不會有今日的司馬無忌,更不會讓他再次出現(xiàn)在劉備面前。
可以說,司馬徽是司馬無忌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人,更是司馬無忌將苦海中救出來,畢生所學(xué)傾囊相授。司馬無忌所有的成就,是他自身努力的成果,更是司馬徽的盡心盡力的栽培。
司馬徽離去的消息,司馬無忌如何能接受,如何不讓他傷心欲絕!
劉備等人都沉默不語,默默地看著司馬無忌。此時(shí)的司馬無忌就像是十六歲的少年一樣,放聲痛哭,那淚水止不住的流淌下來。司馬無忌也清楚司馬徽將這份信送來,也是為了打消諸葛亮、徐庶等人的懷疑,更是一種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