藐視吳臣若小兒
單刀赴會敢平欺
當年一段英雄氣
尤勝相如在澠池
注解
本詩贊揚關羽單刀赴會
藐視:輕視
平欺:略勝一籌
當年:以前
相如:藺相如,生卒不詳,今BD市曲陽縣相如村人。戰(zhàn)國時趙國上卿,趙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跡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這三個事件
藺相如原為宦者令舍人。趙惠文王時,秦昭王寫信給趙王,愿以十五個城池換取“和氏璧”。藺相如奉命帶“和氏璧”來到秦國,據(jù)理力爭,機智周旋,終于完璧歸趙。公元前279年,秦王與趙王相會于澠池(今河南澠池西),他隨侍趙惠文王,當面斥責強大的秦國,不辱國體,使趙王沒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為上卿,居官于廉頗之上。廉頗居功自恃,不服相如,恥居其下,并揚言要羞辱相如。藺相如為保持將相和睦,不使外敵有隙可乘,始終回避忍讓。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善自謙抑的精神感動了廉頗,于是親自到藺相如府上負荊請罪,二人成為刎頸之交
澠池:指公元前279年,藺相如隨從趙惠文王與秦昭王會于澠池之事。詳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白話譯文
藐視吳國的臣子,把他們當做小孩子,在實力對等的情況下,關羽的氣概更勝一籌。當年他的這一段英雄歷史,更勝過藺相如赴會澠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