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似乎來的太快,昨日的自己還只是個放牛娃,搖身一變的今日,李凡卻連太子這個流程都省略了。當李凡一步步走上臺階,一步步靠近自己的王座,他的心情卻反而平靜下來。
此時,他站在自己的王座面前,那鑲金雕龍的寶座顯得威武不凡,不像俗物。百官們看著他一步步走到了王座前,然后又都低下了頭,人們都有著各自的心思。
李凡靜靜的,他什么都沒有想,他沒有再猶豫,他轉過身來,看著文武百官,然后看著殿外,目光愈發(fā)高遠起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百官們齊聲喝頌,這一刻,李凡成了皇帝,百官們都跪了下來。
但李凡知道,這些人都不曾謀面,他們跪的也不是自己,而只是地上的這塊青石板而已。
“眾愛卿平身!”這是早就擬好的過程,而那兩位極其尊貴的女人也轉到了幕后。太皇太后沒有看太后一眼,她只是靜靜的坐在備好的椅子上,微微帶著笑。而太后竟然也顯得很淡定,她并沒有因為即位的皇帝不是自己的兒子而生氣暴怒。
“謝陛下!”那前殿的山呼萬歲讓太皇太后看到了希望,此時,她腦海里的李凡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朕知道,朕年幼,不堪大用,但請諸位臣工輔佐與朕,朕也定然不負諸位。朕是第一次見大家,諸位臣工也是第一次見朕。不管如何,這天下大事愿與君等共議?!崩罘舱f了很多話,這是他走進宮殿想到的第一件事。
就此,李凡作為皇帝第一天的朝議開始了。
“陛下,老臣有事起奏?!币粋€老人捧著玉圭顫顫巍巍的走到大殿中央,俯下身來。
“奏來。”李凡看著老人這般舉動,這讓李凡由心的敬重,竟然站起身來。老人白發(fā)蒼蒼卻依舊堅持上朝,顯然,這位怕是三朝元老了。
“這位是護國公,名為陳鎮(zhèn)山,是太祖皇帝的得力戰(zhàn)將,乃是四朝元老?!碧O(jiān)低聲說道。李凡看了他一眼,這個太監(jiān)年歲不大,但看上去也有三十歲的模樣。太監(jiān)迎來皇帝的目光,便低下頭來往后退了一步不再說話,他依然還沒有摸透這位皇帝的脾氣。
“老臣以為,新君已立,但先帝靈柩卻還在宮里擺著,這頭等大事便是要下葬先王,請陛下披麻戴孝厚葬先王?!崩先穗m老,怕是都有八九十的年歲了,但聲音卻依舊能在宮殿上響起,距離寶座這么遠,皇帝都能聽得見。
“準奏?!崩罘蚕氲阶蛱煲姷降哪莻€地方,怕是就是自己那短命的皇叔的靈堂,當即發(fā)聲表示同意。本來嘛,于私,那位是自己的皇叔;于公,那位是前任皇帝,縱然萬般不是,畢竟是大唐的先王。
“老臣還以為,此事當從速而辦,雖諸般不敬,但時下乃是多事之秋,太多大事等著陛下去解決,臣請陛下特事特決?!蓖ハ铝⒓刺幪庯w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總有人說說道道。
李凡第一次做皇帝,四朝元老便給他出了第一個難題。依據(jù)古禮,這下葬的也著實倉促了些,李凡為此事猶豫不決,大臣們也都等待著皇帝的旨意。
“準奏。”皇帝的聲音相比護國公顯得稚嫩清脆,但誰都能聽得出,皇帝對于這樣一件大不敬的決定猶豫過也十分堅定的給出了答案。
“老臣要說的第二件事,眼下外敵來犯,那南面的島嶼小國,雖叫不上名字卻年年犯境,簡直算不上個國家,卻更像是土匪,臣建議令一支兵馬前去,以免他為禍深遠,恐補救不及,此不足為慮。而那北方蠻族已經(jīng)統(tǒng)一北境諸多小國,這不過是短短五年之間發(fā)生的事。臣請陛下準臣領一支兵馬前去守護邊疆,以防不測?!?p> 老臣雖老,卻依舊帶著殺伐之氣。李凡這才知道,護國公所有的報奏全是為了抵御那犯境和還沒有犯境的敵人。剛做皇帝的李凡連眼前的臣子們都還沒有認全,對于這么大的事情,他還是猶豫了。
“此事不可操之過急,待先皇下葬,朕再下旨意,護國公忠心報國,賜坐!”李凡想來思去,總覺得自己說的話還是有些呆板,面對這個老臣,李凡覺得自己有些難以應付。
太皇太后和那位太后聆聽著皇帝第一次處理朝政。盡管李凡處事總還有些生疏,而且對于先王下葬的事情似乎有些急促,但誰有這個魄力去做這么一件傷及皇室尊嚴的事情。
太后紋絲不動,手里卻做著小動作,臉上的面容硬生生懟出了笑。
護國公許是猜透了這位新皇帝的小心思,但什么也不說,便退到一邊,然后坐在了太監(jiān)搬過來的椅子上,他總覺得,小皇帝并不昏庸,卻太善良了。歷經(jīng)四朝的他是從兵荒馬亂之中走到現(xiàn)在的,他知道自己老了,但卻不愿意看見這個偌大的皇朝就這么毀于一旦。
李凡很敬重這位老人,也知道老人其實并不想為難他。老人只是太急了,他想盡快催生出一個合格的君王。
“母后,您瞧,這位新皇帝雖然年幼卻很老練呢?!碧笪⑽⒁恍?,似乎是在夸贊他。
“你以為哀家瞧不透你那點心思,當初是你把兒子送出去的,不然坐在那里的定不是他了,哼?!碧侍蠛苌鷼?,她甩甩衣袖,握著拐杖的手都有些微微顫抖。
太后低下頭來,自覺失言,便不敢作聲,她還是很害怕,她詛咒著,這新皇帝早晚會被刺客刺死。
新皇帝坐朝兩個多時辰,仍然沒有退朝的意思。李凡看著一個個大臣們把這幾天積壓的奏章一一奏報上來,雖然很多事情他不知道如何處決,很多時候他都會問計于這些大臣,大多數(shù)時候,大臣們都會給出合理的答案。
比如什么地方發(fā)生災情需要賑災,怎么賑災,誰去賑災竟然都已經(jīng)擬定好了。皇帝只是坐在那里,聽著大家的議論和決定,大臣們有的點頭有的搖頭,這些李凡都看在眼里。
護國公看著年輕的皇帝,他感到很不幸又感到很榮幸,他覺得這位新皇帝已經(jīng)做得足夠好了。
時光走的太快,時至晌午,就是大臣們都有些疲憊。他們很詫異,都這么久了,皇帝似乎依然精神抖擻,而他們已經(jīng)有些吃不消了。年紀大的都被賜坐,可是這朝依舊沒有退。
太監(jiān)曾提醒皇帝一次,“該退朝了?!比缓蟊阏驹谝贿叢桓页雎暋K亲疃妹髡鼙I淼娜?,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可不知道這位新皇帝到底能燒幾把火。
李凡第一次做皇帝,他自己都不知道這朝會需要開多久,他并不知道,這比前任皇帝的“有事起奏,無事退朝”的時間多上了十倍。
兩個時辰后,百官們終于不再有本奏報了,庭下鴉雀無聲,都是捧著玉圭站在那里。
“可還有本奏?”李凡也瞧不見動靜了,于是站起身來。
“退朝?!碧O(jiān)當即高聲喊道。
李凡意猶未盡,這是第一次聽政,這可比聽私塾先生講課來的生動些,當他聽到“退朝”時,就像是聽到下課一樣。皇帝又一次看了那太監(jiān)一眼,然后揮揮衣袖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