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武俠

皇帝又失蹤了

第九章 雞鳴驛江瀕

皇帝又失蹤了 傻命傻丫頭 2082 2017-06-13 11:41:36

  洪武四年制定中鹽例,根據(jù)里程遠(yuǎn)近,一至五石糧食可向政府換取一小引(二百斤)鹽引。

  此例以后隨形勢變化、米價高低而不斷有所變動。開中法大致分為報中、守支、市易三步。

  報中是鹽商按照明政府的招商榜文所要求的,把糧食運到指定的邊防地區(qū)糧倉,向政府換取鹽引;守支是鹽商換取鹽引后,憑鹽引到指定的鹽場守候支鹽;市易是鹽商把得到的鹽運到指定的地區(qū)銷售。

  鹽商們因為長途運輸糧食的耗費巨大,曾在各邊雇傭勞動力開墾田地,生產(chǎn)糧食,就地入倉換取鹽引,便于更多地獲利。

  因這種形式的屯田是由商人經(jīng)營的,故又稱商屯。

  明初商屯東到遼東,北到宣府大同,西到甘肅,南到交址,各處都有,其興盛對邊防軍糧儲備以及開發(fā)邊疆地區(qū)有一定作用。

  根據(jù)明朝政府的需要,除用糧米換取鹽引之外,有時也可用布絹、銀錢、馬匹等換取,但以糧換取是主要形式。

  憲宗成化年間停止各邊開中法,令鹽商于戶部、運司納糧換取鹽引。

  當(dāng)時,隨著統(tǒng)治階級的日益腐敗,皇室、宦官、貴族、官僚們見持有鹽引有利可圖,紛紛奏討鹽引,轉(zhuǎn)賣于鹽商,從中牟利。這一現(xiàn)象被稱為“占窩”。

  這種現(xiàn)象愈演愈烈,破壞了開中制度,也嚴(yán)重影響了大明政府的財政收入,改革鹽法以彌補國家的財政收入已勢在必行。

  孝宗弘治時,葉淇為戶部尚書,改舊制為商人以銀代米,交納于運司,解至太倉,再分給各邊,每引鹽輸銀三四錢不等,致太倉銀多至百余萬,國家的財政收入驟增。

  因此,邊地鹽商大都舉家內(nèi)遷,商屯迅速破壞,邊軍糧食儲備也因此大減,這是后話。

  此事講來復(fù)雜,眾看官只需知道,宣州最為重視鹽引,自建府以來,距離京畿最近,從朝中取得巨額鹽引最近,故九邊之中集糧最多,集散九邊最為便利。

  所以,大鹽商最多,糧食貿(mào)易最為發(fā)達(dá)。

  鐵無雙在師父手中接下來購糧的差事,進城之后便與章記糧行商洽。

  章記糧行老板考慮到今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糧農(nóng)的收成應(yīng)該不錯,糧食攬收難度不大。雙方草簽合約之后,鐵無雙放足定金預(yù)購,只待秋收之后準(zhǔn)時提貨。

  因為預(yù)定至提貨運糧之間有一個多月的間隔,玉摧紅外出另有安排。

  剩下孤單單的鐵無雙,他厭棄宣府大城城中嘈雜,準(zhǔn)備另擇一處遠(yuǎn)離市集之外另外租房居住。

  幾番挑選之下,選中一處別院,面對平原而背靠大山,風(fēng)雅倒是不論,果然敞亮清靜。

  聽聞,是一個叫做岳增的鹽商所建,居住期間,東主發(fā)生了一些不快,岳老爺干脆進城避禍。

  這座別院半荒廢至今,終于遇見鐵無雙這筆主顧,所以租金方面半買半送,價錢極為公道。

  鐵無雙細(xì)問不快之事,留守的門房只說與附近的山賊有關(guān),支支吾吾不得其詳。

  鐵無雙何等樣人,豈是小小山賊膽敢滋擾的,哈哈一笑之后再不追究,只丟下銀子吩咐準(zhǔn)備酒菜。

  那房主岳增銀錢充足又懂享受生活,別院之內(nèi)備貨極齊,門房迅速弄出四冷四熱盤佐酒,鐵無雙拉著他喝到明月初升。

  天下男兒皆好酒,鐵無雙的酒量能夠喝一個徹夜,自然也有人可以喝到天光。

  雞鳴山中雞鳴驛。

  馬鈴聲聲,飛塵滾滾,腰掛火印木牌,手持長火槍,攜雨衣,背負(fù)文書以行的驛卒們白日以馬鈴示令,夜則持炬火為號,驛道狹窄之時,則乘車乘馬的平民,背夫,聞鈴聲避諸道旁,驛卒們風(fēng)風(fēng)火火,本來晝夜不停。

  前朝元太祖成吉思汗率兵西征,在通往西域的大道上開辟驛路,設(shè)置“站赤”。

  站赤便是漢人口中的驛站。雞鳴驛便是其中之一,因靠近雞鳴山而得名,至本朝筑土垣修城墻,建驛丞署、驛倉、把總署、公館院、馬號,還有戲樓和寺廟。始終人氣不夠。

  在江瀕的眼中,雞鳴驛這等鳥地方,再擴建也僅僅是宣化府進京師的一個小小關(guān)口而己。

  今日天氣放晴,又逢十六,正是驛內(nèi)趕集的日子。

  于是商販們搬出貨品放置道邊,山民們挑來玉米雞蛋,獵戶拎著山雞野物,大家互事交換,涂脂抹粉的勾欄女子們借此嘻笑攬客,一片繁華景象。

  驛站之中趕集是個副業(yè),物貨交換的買賣講究你情我愿,偏偏此時集市正中爭吵不休。

  一身酒氣的江瀕大敞胸襟胸毛外露仰躺在頭道街的街尾,忍了又忍,終于開口罵道,“娘的,住口!”

  吵架那二人聞著這一吼,立刻悶了聲。

  江瀕白眼一翻,道,“以錢易貨,公平交易,你們吵個毛?!”

  原來,雞鳴驛內(nèi)的伙頭軍趁著今日趕集來此采買,正碰上獵戶打來一只大野豬在此出售,伙頭軍買下半邊野豬肉給驛內(nèi)兄弟們打牙祭之外,又另外挑選出野豬頭顱。

  但因在給野豬頭過秤時,伙頭軍與獵戶發(fā)生了爭執(zhí)。

  伙頭軍對江瀕道,“回千戶,他這豬頭重十八斤……”

  “你才豬頭咧!”這獵戶惡聲搶白一句,又斜著扭過頭來生生轉(zhuǎn)了一副笑臉說道,“老總,您看,我打的野豬頭多重,少說也有十八斤多,他不給錢,還搶!”

  江瀕吐著酒氣,白了一眼伙頭軍,叱道,“搶什么搶?有肉吃便不錯了,你搶他個豬頭作甚?”

  伙頭軍委屈地低下頭,他挑選出這個野豬頭,其實也是準(zhǔn)備拿回去鹵了給千戶長江瀕佐酒。

  江瀕對獵戶臉色不善道,“你要怎樣?”

  獵戶本來畏懼江千戶的目光,事己至此只能獵叉一頓,脖子一梗道,“十八斤重,一個銅子都不能少!”

  江瀕氣過又覺得好笑,劈手將野豬頭一把奪過,單手一拎豬耳尖,笑道,“十六斤五兩二錢!”

  對街酒坊的老兒也是多事,拎著沽酒的桿秤一稱,口中唱道,“十六斤五兩二錢,毫厘不差!”

  獵戶一驚,道,“江千戶,當(dāng)兵之前,您家也是殺豬的嗎?”

  江瀕鼻中哼了一聲,道,“老子的祖業(yè)便是殺人!”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