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寧居士編纂的《三字經》背完了?嗯,滾瓜爛熟、一字不差,你且倒著背一遍看看。咦!竟然可以倒背如流,算你厲害。
今日講《千字文》與《百家姓》,什么?竟然也能倒背如流了!好吧,那你倒著背一遍《孝經》看看。還沒學?那是老夫疏忽了。
《易經》有云:蒙以養(yǎng)正,圣功也?!缎⒔洝吩疲悍蛐?,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芍裰校笥谛?,明日老夫便開始授你《孝經》,不求你能倒背如流,只求你能深明其意、以正本心?!?p> “咳咳,今日開始講《孝經》,且隨老夫念來……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洞笱拧吩疲簾o念爾祖,聿修厥德?!?p> 李夫子身著一身藍色直裰,表情嚴肅的坐在書桌后,聽趙彥與王麟念完后,手中戒尺啪的一聲拍在桌上,問道:“此乃《孝經》開宗明義第一篇,汝等可知何意?”
李夫子手中戒尺長七寸,厚半寸,寬一寸,上書‘蒙以養(yǎng)正’四個篆字,這可不是擺設,打在掌心上生疼。初時,趙彥曾旁敲側擊詢問李夫子,以‘茍日新’之語應如何做八股文,之后可是沒少被李夫子用手中戒尺懲戒。
此時見這須發(fā)灰白的小老頭兒用兩只小眼睛‘虎視眈眈’的盯著自己,趙彥頓時精神一振,掃了眼一旁做‘鴕鳥狀’的王麟,隨后將方才所念文字在腦中過了一遍,而后答道:“回夫子,這幾句話的意思是,孔子教育其弟子曾子,人的一切都是父母賦予,此乃孝道的起始……孝,最初應該從侍奉父母開始,然后效力于君王,最終建功立業(yè),功成名就。是以,《大雅》中說∶思念你的先祖,修養(yǎng)自己的德行?!?p> 李夫子暗地里贊了一聲,他對趙彥的回答頗為滿意,不過矜傲始于縱容,他教育學生可不會成天在口頭上夸贊,只見其面無表情的點點頭,說道:“尚可,且聽老夫講解一番?!?p> 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孝經這四本書,乃是這時代通用的啟蒙書籍,趙彥雖然無奈,在李夫子的堅持下,卻不得不靜下心來從頭到尾的學了一遍。直到得到李夫子肯定之后,趙彥千般懇求,這才開始研讀起四書中的《大學》,此時天氣已經開始炎熱起來,恍惚中竟是到了五月仲夏時節(jié)。
俗話說:五月槐花香。鄉(xiāng)間路旁的槐樹長的枝葉茂密、綠蔭如蓋,其上的槐花皺縮卷曲、重疊懸垂,花香清幽、沁人心脾,單只是聞一聞就讓人陶醉不已。
今日恰值休沐,趙彥拿著書冊來到院墻外的小溪旁,本想在樹底下乘涼看書,不想扭頭看到一棵大槐樹上滿樹鮮嫩的槐花,由此不禁想起自己穿越之前,小時候每逢槐花盛開的時候,總會弄下一些槐花回家,或聞香或生食,別有一番童趣。
如今斗轉星移,自己身邊的人和物都不是曾經的那些,甚至連這具身體也不是原裝的,這槐花……想必也不是曾經的那些槐花了吧。
趙彥隨手摘下一株槐花,放在手心中暗自神傷,不遠處傳來的一陣咳嗽聲卻是猛然將其驚醒。
“夫子,您怎么在這里?”
李夫子氣喘吁吁的走了過來,走近之后只見其兩頰潮紅,額頭大汗淋漓,前胸的單衣濕*漉*漉、汗津津一片,顯然是在烈日下趕了不短的路。
“老夫去了一趟州城,回來時恰好路過而已?!崩罘蜃铀π湔戳苏搭~頭的汗水,又道:“不想?yún)s看到你這焚琴煮鶴之舉。槐花空靈,本無罪過,你又不是三歲頑童,竟爾辣手摧花,真是有辱斯文?!?p> 啥?辣手摧花?趙彥無語片刻。
“夫子,您且在樹蔭下稍待,學生去家里取水來讓您解解渴。”趙彥將手中槐花隨手一扔,拔腳就要往家走,他可不想待在這兒聽李夫子嘮叨。
李夫子冷著臉說道:“不必了,老夫不渴?!?p> 趙彥停住腳步,尷尬的搓了搓手,而后將袍袖捋正,對于這位有些迂腐卻又不失方正可愛的老夫子,趙彥實在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只能乖乖低頭挨訓。
李夫子啰啰嗦嗦說了半晌,不知是見趙彥認罪態(tài)度良好,還是說累了,見旁邊有塊青石,便停住話頭,拂了拂后坐了上去。
“夫子教訓的是,學生知錯了?!壁w彥看李夫子的架勢,似乎頗有繼續(xù)說教下去的意思,他心中發(fā)苦,忙趁隙陪著笑臉‘認罪’。
李夫子心緒已然平靜下來,此時也覺得自己確實有些小題大做,扭頭看到地上的槐花后卻是心中一動,沉吟說道:“老夫出個對子,你若能對上,老夫便寬宥你這花下曬裈之舉。若是對不上,你便將這些槐花好生葬了如何?”
“學生愿聞其詳?!壁w彥心道,就算能對上,為了拍您老人家的馬屁,我也只能將這花葬了。
李夫子點點頭,想了想后說道:“上聯(lián)是:今日頑童放浪,攀樹摘花如牛嚼牡丹?!?p> 趙彥這些日子被李夫子折磨的欲*仙*欲死,文字基本功倒是有了些功底,這對對子與《千字文》類似,求的是對仗工整、平仄協(xié)調,他最近經常用腦,穿越后思維也是越發(fā)清晰明朗,略一沉吟心中便有了腹稿。
“夫子,學生的下聯(lián)是:他年士子風流,蟾宮折桂必不忘師恩?!壁w彥心下得意,這下聯(lián)既對仗工整,又拍了老夫子的馬屁,自己也真是沒誰了。
不忘師恩?李老夫子聞言心中頗為寬慰,在他看來,趙彥雖然底子薄,但以這些日子看來,其聰明不輸那些所謂的‘神童’,為人行事間也可圈可點,又過目成誦,近乎過目不忘,比自己當初可是強出不少,假以時日,只要自己用心教授,其成就定然不凡,此時這下聯(lián)對仗工整不說,只說內涵寓意便頗為不俗,孺子可教啊。
“哼,小小少年敢言蟾宮折桂,真是大言不慚?!崩罘蜃涌诓粚π牡陌逯樥f道,眼中神色卻出賣了他。
這句話不是對子卻像對子,趙彥隨口便想說:“哈,老老匹夫竟然目中無人,實乃胡說八道?!毙液泌w彥知機的快,及時收住了嘴,否則此言一出,李老夫子估計得氣個半身不遂。
日子依舊平淡,每天除了讀書便是練字,趙彥甘之如飴的汲取著這個時代的知識,有李隱李夫子在一旁引導,再加上穿越后趙彥的腦子確實遠超常人,故而其進境之快,連他自己都頗為吃驚。
趙彥父子居住的小院中種著幾簇月季,花開后五顏六色,香氣馥郁。趙彥有時候不禁就想,若是將這些花瓣采下來,制作成香水販賣,想必肯定能發(fā)大財,不過他也只是想想,想完之后便強迫自己繼續(xù)捧起書本,開始研習‘圣人之言’,若是實在看不下去了,便在院中支上一張桌子,而后揮毫潑墨,開始練字。
臺閣體乃是因科舉制度而形成的考場通用字體,其形以烏黑、方正、光沼、等大為特點,源自明永樂時期的侍講學士沈度,在明代稱為臺閣體,后世的滿清則稱為館閣體。
李夫子看到過趙彥的毛筆字后,曾刻意指點過他幾句,譬如五指執(zhí)筆,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掌虛如握卵,腕力是關鍵等等。
有了正經的老師指點,肯定要比自己摸索著前進要好得多,趙彥不厭其煩的向李夫子討教,他心里也知道,想要練好字,還是需要靜下心來多多練習,多多揣摩,最好能比照著范本臨摹,筆耕不輟,這樣總有量變產生質變的時候。
王家的書房里不缺名人字畫,各種字帖自然也不缺,趙彥向王業(yè)借來幾份字帖,每日晨起和臨睡前便臨摹幾幅字,幾個月下來,他寫的字倒也中規(guī)中矩、有模有樣,只是若讓內行人來看的話,卻也只能道一句勉強入眼。
《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齊治平’思想的文章,全文共計兩千字出頭,與《中庸》、《論語》、《孟子》并稱四書,一般是正式踏入名教的開篇之學。
這些日子趙彥已然將這兩千多字通讀了近百遍,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再結合李夫子所講解的內容,已然將這部略顯艱澀的文章理解個十之八*九,不過若是單憑這個就想去應付明年的縣試,那明顯是腦筋有問題,趙彥自然不會這么天真。
經過李夫子的‘掃盲’,趙彥對于此時的科舉制度已然略微了解了一些,嚴格說來的話,一名普通讀書人想要金榜題名,共計要經過四道從小到大的關卡,那就是童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
童試又分為縣試、府試與院試,通過之后可以獲得秀才功名,也叫做生員,鄉(xiāng)試通過后是舉人,會試過后是進士,殿試則是進士排位戰(zhàn),評委是大明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