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景秀

第二十八章 百兩銀的故事

景秀 林綰清 1899 2018-06-01 21:41:16

  伯賢木木地站了起來,失魂落魄地轉(zhuǎn)身便要走。

  “公子,公子······”卻說晴遠見伯賢和老僧遲遲沒有動靜,心中擔(dān)心八皇子的安危,急得四下里打聽,此時好容易見著了,便三步并作兩步迎了上來。

  卻不防看見伯賢面色蒼白,失魂落魄的模樣,趕忙急急喚道:“公子?公子?”

  伯賢并不理會他,只是徑自轉(zhuǎn)過身,一步一步地,挪走了,晴遠慌忙追了上去,剛走出兩步,卻又回轉(zhuǎn)過來,一把揪住老僧的衣襟,“你是我家公子的恩人,卻不是我的恩人。若是我家公子有個閃失,我唯你是問!”

  老僧笑嘻嘻地看著他,慢斯條理地伸出一只手,將晴遠的手指一根一根地掰開,“我怎么舍得讓他有事,他呀······”

  “不過是故事聽得太少罷了。今天難得聽了那么多故事,興致高過頭罷了?!?p>  高興過頭是這樣子?晴遠皺緊了眉頭,看著公子失魂落魄的背影。

  “你是覺得他這樣失魂落魄,不像高興的樣子?”

  “嗯?!?p>  “那是因為,有個故事我還沒有告訴他結(jié)尾,他心里悶得慌罷了?!崩仙Σ[瞇地吃著楊梅。

  “·······”

  “誰知道他那么不經(jīng)逗,自己一下站起來就要走呢、不如這樣,”老僧笑瞇瞇地湊近晴遠,“你給我銀子,我把故事的結(jié)尾告訴你,等你主子高興了,你再把銀兩要回來就是?!?p>  “好吧?!鼻邕h聽了,眸子亮了亮,卻還是故作勉強地問道,“你要多少?”

  老僧伸出一個手指頭。

  “喏。”晴遠掏出了一個銅板。

  老僧嫌棄地望了一眼,別過頭去。

  晴遠撓撓頭,掏出十個銅板。

  老僧這次看都沒在看他,拎起三個籃子扭頭要走。

  晴遠望著漸行漸遠的八皇子,心中著急,慌忙堵上老僧,“你要多少?”

  老僧看著他,“十兩?!?p>  “十兩?”晴遠瞪大了眼睛,“師父說笑吧?”

  “你要跟我講價嗎?”老僧有意無意地瞥了一眼八皇子失魂落魄的身影。

  “······”晴遠只得低下頭,解下腰間的貂皮囊,從里頭取出一個小金元寶來。

  老僧接過,用手掂了掂,才滿意地放進袖中,對著晴遠說:“你只須告訴你家公子,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內(nèi)而亡?!?p>  便不再管晴遠的反應(yīng),抱著三個籃子,哼著小曲兒扭頭便走。

  晴遠愣了愣,趕忙追著他家公子而去。

  “公子······公子·······”晴遠馬不停蹄地走了幾里路,才趕上了他家公子,“你別不開心了,那故事的結(jié)尾,我知道?!?p>  “什么故事?”伯賢一臉莫名其妙。

  “就是老僧說與你,卻沒有講結(jié)尾的故事啊?!?p>  “有這回事?”伯賢皺起了眉頭。

  “沒······沒有嗎?”晴遠見八皇子一臉疑惑,心里也打起了鼓,一只手不由地去遮腰間的掉皮囊。

  “你腰間的皮囊,怎么好似癟了一些。”伯賢本不曾發(fā)覺,見晴遠心虛地去摸,才發(fā)現(xiàn)那鼓鼓囊囊的掉皮囊,似乎比早晨時要癟了一些。

  “是那奸猾的和尚!”晴遠氣得直跺腳。

  “他說公子你聽他講故事入了魔,可他偏有個結(jié)尾不曾告訴你,故而公子如此不快。所以······”

  “所以你就花銀子買了個結(jié)尾回來?”

  “公······公子恕罪,奴才·····不······我也是為你好哇?!鼻邕h有些緊張,結(jié)巴了起來。

  伯賢瞪了他一眼,“我何時又準(zhǔn)你自稱奴才了?”

  “我······我知道錯了。下次不敢了?!?p>  “沒有下次,”伯賢不想在這個話題上再繼續(xù)糾纏,“花了多少銀子?”

  “十兩?!?p>  “十兩?”伯賢瞪大了眼睛,“你也給他?”

  “奴······才······不·······我·······急著趕上主人,又想公子高興些,所以······”

  “好了,”伯賢有些厭煩晴遠還是改不了稱奴道婢的習(xí)慣,打斷道,“你把那什么故事的結(jié)尾說來我聽聽罷。”

  “那和尚說,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內(nèi)而亡。”晴遠見公子不再追問,緊張的情緒舒緩了些,話也將話講得利索了。

  “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內(nèi)而亡?!辈t在口中反復(fù)念著這一句話,眉目漸漸舒展開來,轉(zhuǎn)身便向著老僧離開的方向趕上去,便走邊回頭對著晴遠道,“走,我們?nèi)せ莘◣煾福 ?p>  “公子這是要把銀兩要回來?”

  “自然不是!”伯賢的聲音從不遠處傳來,“再給他九十兩!”

  晴遠的下巴“啪”地砸在了地上。

  

林綰清

重耳與申生: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shè)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xù)續(xù)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shù)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所以申生在內(nèi)而亡,重耳在外而生,比喻主動避禍保存自己。三國時荊州牧劉表的兒子劉琦向諸葛亮求自保的計策,諸葛亮就用申生重耳的故事啟發(fā)劉琦,使劉琦領(lǐng)兵在外,避免了蔡瑁的加害。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