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天文學家郭守敬/馬可﹒波羅來華
?。牐犔煳膶W家郭守敬:
元世祖忽必烈非常重視吸收漢族的人才,劉秉忠便是他重用的漢族大臣之一。將國號定為元就是他的主張,劉秉忠還向忽必烈推薦了著名科學家郭守敬。
郭守敬出生在河北邢臺的一個學者家庭里,他的祖父郭榮學識淵博,對數學和水利都有深入的研究。祖父常常帶著小孫子東看看西摸摸,教他數學,教他技術。郭守敬認真讀書,刻苦鉆研,進步很快。十五六歲時,他曾經看到一幅從石刻上拓印的蓮花漏圖(古代一種計時器),沒用多長時間,他就弄清了它的制造方法和原理。
元世祖統(tǒng)一全國后,下令要修改歷法,郭守敬和王恂受命主持這項工作。由于原有的天文觀測儀器已經陳舊不堪,難以精確地測量天象,郭守敬便決定把創(chuàng)制天文儀器的工作放在首位。他說:“歷法的根本在于測驗,而測驗是否精確,首先要有精密的儀器。”于是,他自己動手創(chuàng)制和改造天文儀器。在3年之中,郭守敬制成了簡儀、圭表、仰儀等10多種天文儀器。
首先,郭守敬大膽地改革了圭表。圭表是我國古代發(fā)明的一種測量日影的工具,根據日影變化以決定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等二十四節(jié)氣。
郭宗敬又創(chuàng)制了簡儀。簡儀是用來測量日月星座位置的天文儀器,它是郭守敬對西漢落下閎發(fā)明的渾儀改造而來的。郭守敬大刀闊斧地把渾儀幾個妨礙視線的活動圓環(huán)去掉,又拆除原來作為固定支架的圓環(huán),改用柱子托住,這樣既簡單又實用,故稱簡儀。簡儀制成于1276年,比歐洲發(fā)明同樣類型的儀器要早300多年。
郭守敬不僅是一個天文學家,又是一個水利專家,他在水利方面所作的最大貢獻是開鑿了從大都到通州的“通惠河”。
1291年~1293年,郭守敬設計和實施了通惠河水利工程。工程解決了通州到BJ間繁忙的漕運,其科學性、合理性和實用性方面都堪稱水利工程的杰作。
有一年,成宗皇帝召郭守敬到上都,商議開鑿鐵幡竿河渠的事。郭守敬認為這個地方降雨量大,年年有山洪爆發(fā),要開鑿河渠,非得有六七十步寬不可。但是,負責官員嫌水利工程費用太大,不接受郭守敬的建議,在施工的時候,將郭守敬提出的寬度縮減了三分之一。結果,第二年大雨一來,山水兇猛下瀉,淹沒了許多人、畜、房子,差一點把皇帝的行宮也沖毀。成宗皇帝后悔莫及地說:“郭太史(郭守敬)真是神人,當初實在不該不聽他的話呀!”
郭守敬在歷法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他主持修訂了《授時歷》。按照《授時歷》,一年的長度是365.2425天,僅與真實數值相差26秒,3300多年才有一天的誤差,和我們現在使用的日歷在精確度上完全一致?!妒跁r歷》還給出了每經1黃道度的晝夜時間變化表格,其平均誤差為0.77分鐘。《授時歷》在測算方法上更加精確:它創(chuàng)用了三次差內插法用于對日月五星運動不均勻改正等的計算上;創(chuàng)用了類似球面三角的方法用于對太陽視緯、黃赤道宿度及白赤道宿度變換的計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修訂精確的《授時歷》,郭守敬組織了規(guī)??涨暗娜珖秶鷥鹊奶煳臏y量工作。無論從測點的數量,還是從分布的范圍上,都都遠遠超過了唐代的僧一行。
1303年,元成宗頒布命令:凡72歲的官員都去職返鄉(xiāng),唯獨郭守敬以純德實學和為世師法得以繼續(xù)留任。郭守敬一生堅持不懈地從事于科學實踐,直到86歲高齡還在進行著研究。
————————————————————————————————
馬可﹒波羅來華:
元世祖在位時期,中國是世界上最強大最富庶的國家,西方各國的使者、商人、旅行家紛紛慕名來中國觀光,其中最有名的要數馬可﹒波羅。
馬可﹒波羅的父親尼古拉﹒波羅和叔父瑪飛﹒波羅是威尼斯的商人,兄弟倆常常到國外去做生意。有一次,忽必烈的使者在布哈拉經過,見到這兩個歐洲商人,感到很新奇,便邀請他們一起來到上都(今NMG自治區(qū)多倫且西北)。忽必烈聽到來了兩個歐洲客人十分高興,把他們召進行宮,問這問那,特別熱情。
忽必烈從他們那兒聽說了一些歐洲的情況,要他們回歐洲給羅馬教皇捎個消息,請教皇派人來傳教。兩人就告別了忽必烈,離開了中國。他們在路了走了3年多才回到威尼斯。那時候,尼古拉的妻子已經死去,留下了已經15歲的孩子馬可﹒波羅。
馬可﹒波羅聽說父親和叔父說起中國的繁榮景象,羨慕得不得了,央求父親帶他一塊兒去中國。尼古拉覺得讓孩子一個人留在家里不放心,就決定帶他同走。
尼古拉兄弟拜見了教皇,隨后帶著馬可﹒波羅到中國來。路上又花了3年多時間,在1275年到了中國。那時候,忽必烈已經即位稱帝,聽說尼古拉兄弟來了,便派人到很遠的地方迎接,一直把他們接到上都。
尼古拉兄弟帶著馬可﹒波羅進宮拜見元世祖。元世祖一看尼古拉身邊站著一位少年,詫異地問這是誰,尼古拉回答說:“這是我的孩子,也是陛下的仆人?!?p>元世祖看著英俊的馬可﹒波羅,連聲說:“你來得太好了?!碑斕焱砩希雷嫣氐卦诨蕦m里舉行宴會歡迎他們。后來,又把他們留在朝廷里辦事。
馬可﹒波羅聰明伶俐,很快學會了蒙古語和漢語。元世祖見他進步這樣快,十分賞識他。沒有多久就派他去云南辦事。馬可﹒波羅每到一處,都留心觀察風俗人情?;氐酱蠖迹驮敿毾蛟雷鎱R報,元世祖高興地夸馬可﹒波羅能干。馬可﹒波羅在中國整整住了17年,被元世祖派到許多地方觀察,還經常出使到國外。
日子一久,3個歐洲人開始思念起家鄉(xiāng)來,三番五次向元世祖請求回國。但是元世祖寵愛著馬可﹒波羅,舍不得讓他們回去。到了后來,元世祖見他們思鄉(xiāng)心切,只好答應。
馬可﹒波羅回國后,向人們講述了東方和中國的情況。有一個名叫魯思梯謙的作家,把馬可﹒波羅講述的事記錄下來,編成一本叫作《馬可﹒波羅行記》(一名《東方聞見錄》)的書。在這本游記里,馬可﹒波羅把中國的著名城市都作了詳細的介紹,稱頌中國的富庶和文明。這本書一出版,便激起了歐洲人對中國文明的向往。
從那以后,中國和歐洲人、阿拉伯人之間的來往更加密切。阿拉伯的天文學、數學、醫(yī)學知識開始傳到中國來;中國古代的三大發(fā)明——指南針、印刷術、火藥也傳到了歐洲(中國的另一個大發(fā)明造紙術傳到歐洲要更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