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崇禎有家店

第二十二章 見孫承宗

崇禎有家店 江湖大俠客 3090 2016-09-23 22:08:03

  王在晉?聽到這個名字,袁崇煥明顯就是一愣,隨即就沉默了下去,良久袁崇煥才開口說道:“恩師,這件事情你怎么看?”

  看了一眼袁崇煥,孫承宗沉聲說道:“皇上的心思很難把握,估計也是在權衡!”

  權衡,兩個字代表的含義很深刻,是有人舉薦了王在晉,還是崇禎皇帝自己的想法?孫承宗一時間也沒有想明白,不過孫承宗明白,王在晉進京代表著崇禎皇帝對遼東之事的關注。

  在遼東之事上,自己和王在晉的主張不同,顯然崇禎皇帝還沒想到采取哪種策略。

  皇宮大內,崇禎皇帝靠在龍椅上,面無表情的翻動著手中的奏折,看了幾眼,隨手就扔到了桌子上。這是一份參劾遼東督師王之臣的奏折,什么貪污軍餉,將帥不和。

  遼東,這兩個字很沉重,崇禎皇帝明白,這是要有人借著遼東之事生事了。自己對魏忠賢的模糊態(tài)度,到現(xiàn)在也沒有動魏家閣老,顯然有人沉不住氣了,想從另外一個方向打開缺口。

  看了一眼王承恩,崇禎皇帝開口問道:“袁崇煥進京之后做了什么?”

  “回皇上,袁崇煥進京之后去了孫府,他去見了孫承宗!”王承恩躬著身子說道。

  孫承宗?他在京城?崇禎皇帝直接從椅子上坐了起來。明朝末年繞不過的名字,除了袁崇煥之外,還有就是孫承宗,這一位袁崇煥的恩師。

  關于孫承宗,崇禎皇帝最直觀的就是孫承宗的死,崇禎十一年,清軍大舉進攻,十一月,進攻高陽。賦閑在家的孫承宗率全城軍民守城,城破被擒,自縊而死。

  他的五個兒子,六個孫子,兩個侄子,八個侄孫戰(zhàn)死,孫家百余人遇難。孫承宗時年七十六歲,當時崇禎皇帝聽了這個消息,也做了一番樣子,可是連一個謚號都沒給孫承宗,這也體現(xiàn)出崇禎皇帝刻薄寡恩的一面。

  雖然對孫承宗的爭議很多,但是對他的忠誠這方面,基本沒什么爭議,畢竟孫承宗一家死的太壯烈了。

  袁崇煥在遼東的失敗,很多人歸咎于孫承宗制定政策的失敗,其實也不竟然。畢竟袁崇煥的政策和孫承宗并不一樣,比如孫承宗就很支持毛文龍,主張聯(lián)合蒙古和朝鮮。

  可是袁崇煥卻不是如此,在后金進攻朝鮮的時候,他在大凌河筑城,建設自己的防線,導致朝鮮直接導向了后金。

  毛文龍打敗了后金和朝鮮的聯(lián)軍,袁崇煥直接殺了毛文龍,很難讓人不懷疑袁崇煥的動機。

  朝鮮歸附后金,毛文龍被殺,導致后金可以從容西進,征服蒙古,進而繞道直取京城。袁崇煥將寧錦防線經(jīng)營的密不透風,那又如何?京城都差一點成了后金的跑馬場。

  袁崇煥曾經(jīng)信誓旦旦的對崇禎皇帝說五年平遼,這也是崇禎皇帝大力支持他的原因,要錢給錢,要人給人。

  甚至連袁崇煥殺了毛文龍,崇禎皇帝都沒有追究他,結果他就搞成了這個樣子。五年期滿之際,眼看平遼無望的袁崇煥,心中打起另外一個主意,那就是和后金議和。

  一旦議和成功,自然就是平定了遼東,以此來圓自己對崇禎皇帝五年平遼的保證。

  可是議和與平遼,這兩個概念在崇禎皇帝這里是不一樣的,崇禎皇帝覺得自己被袁崇煥給耍了?;ㄙM了這么多的精力,這么多的錢,結果居然是議和?崇禎皇帝怎么可能接受。

  在加上后金繞路圍困京城,崇禎皇帝對袁崇煥的不滿也就達到了峰值。朝中有人參劾袁崇煥,又將他殺了毛文龍的舊事翻了出來,一句話,毛文龍沒死之時,后金根本無力統(tǒng)一蒙古,也無力繞路進犯京城。

  崇禎皇帝對袁崇煥的容忍終于到了極限,直接將他下獄,然后干掉了。

  如果說熊廷弼的死是黨爭的犧牲品,那么袁崇煥的死,基本上就是自己做的。

  要知道袁崇煥可是兵部尚書銜,總督遼東軍政,賜尚方寶劍,可以說在遼東大權在握。崇禎皇帝清空國庫支持袁崇煥,為的就是袁崇煥五年平遼。在崇禎皇帝看來,平遼就是滅了后金,收復失地。

  五年的時間,崇禎皇帝等得起,即便是清空國庫,只要平定了后金也是值得的。

  可是事實上,五年平遼成了夢中泡影,錢卻如流水一般花了出去,最后袁崇煥卻搞了一個議和來唬弄崇禎皇帝,崇禎皇帝不殺他都奇怪了。

  對于孫承宗和袁崇煥,崇禎皇帝拎得很清,知道兩個人不是一個套路。如果孫承宗在遼東,遼東局勢不會糜爛成那個樣子,畢竟孫承宗守遼東的時候,遼東局勢也很穩(wěn)定。

  朝廷沒錢的時候,孫承宗也看的清局勢,不說大話空話,而是做實際的事情。

  天啟五年,給事中郭興治請求朝中大臣討論孫承宗的去留問題,很多人都彈劾孫承宗說他冒領軍餉,而吏部尚書崔景榮支持孫承宗。

  天啟皇帝下詔讓孫承宗繼續(xù)督師遼東,卻讓孫承宗精兵簡將,減少軍餉。而孫承宗剛剛派遣諸將分別駐守錦州、大小凌河、松山、杏山、石屯等地,擴張二百里,將尤世祿、李秉誠等將罷免,裁剪軍隊一萬七千人,節(jié)省開支六十八萬兩。

  在節(jié)省開支的情況下,孫承宗大量的在遼東屯田開源,前后修復九座大城,四十五座堡壘,招練兵馬十一萬,建立十二個車營、五個水營、兩個火器營,八個前鋒后勁營,制造甲胄、軍用器械、弓矢、炮石等打仗用的裝備有幾百萬,開疆擴土四百里,屯田五千頃,年收入十五萬。

  天啟皇帝記孫承宗大功,讓他的兒子世襲錦衣衛(wèi)千戶。

  崇禎皇帝一直對孫承宗不以為然,原因是到了后期,孫承宗對東林黨的口號看的很清楚,提出了很多否定意見,結果不想而知,崇禎皇帝全都拒絕了。

  最著名的就是崇禎四年,孫承宗當時還在遼東,對崇禎皇帝也沒有死心。

  根據(jù)他多年的治遼經(jīng)驗,孫承宗又上書邊關政務共計十六件事,但崇禎皇帝見書后卻不采納。孫承宗于是在高陽城居住七年,朱由檢屢次召用,孫承宗全都拒絕。

  從這件事情之后,孫承宗對崇禎皇帝和朝廷完全喪失了信心,至于最后戰(zhàn)死,為了自己的名節(jié),也為了自己心中的那種堅持,所以現(xiàn)在的崇禎皇帝一直覺得孫承宗死得凄涼,死的憋屈。

  其實崇禎皇帝看重孫承宗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孫承宗會治軍,能練兵。

  孫承宗遺留的軍事著作有車營扣答合編》,這是他在督師薊遼,經(jīng)營遼西防務時,籌劃反攻遼東與其屬下討論軍事問題的記錄整理而成的。

  全書共一百零八個問答,由《車營總說》、《車營百八扣》、《車營百八答》和《車營百八說》等四部分組成,通過問、答、說、圖等對車營編組方法、營陣布列、行軍作戰(zhàn)、后勤保障等問題,作了詳細的分析和解說。在作戰(zhàn)指導思想上,很重視發(fā)揮火器的作用與各兵種的協(xié)同動作。如說:“用車在用火”,“用火在疊陣”。所謂“用火”即是發(fā)揚火力,所謂疊陣即步、騎、炮重疊配置,彼此協(xié)同,長短相補。

  戰(zhàn)斗隊形也要因地制宜,靈活機動地使用方、圓、曲、直、銳等各種隊形,向人們展示了火器和冷兵器并用時代,步、騎、炮等諸兵種協(xié)同作戰(zhàn)的雛形,在軍事思想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車營百八答》則多出自贊畫鹿善繼、副總兵官茅元儀等人之手。當時由于保密,未能全部刊行。

  崇禎皇帝對這一點很看重,自己想要練兵,沒有一個會練兵的人是不行的。

  崇禎皇帝心中的第一人選就是孫承宗,無論他的其他想法如何,單單是練兵一點,整個大明恐怕沒人能夠和他比肩。

  以徐光啟研發(fā)火器,用孫承宗來練兵,崇禎皇帝覺的是非常合理的安排。

  原本以為孫承宗在老家,沒想到他就在京城,崇禎皇帝立馬動了心思,看了一眼身邊的王承恩,直接吩咐道:“王承恩,宣孫承宗進宮,你親自去,明白嗎?”

  “奴婢明白!”王承恩答應了一聲,帶著人就向外走了出去。

  崇禎皇帝在大殿里面走了來回,深深的舒了一口氣,孫承宗被打壓,其實也有黨爭的原因。

  身為天啟皇帝的老師,孫承宗可以說位高權重,人脈極廣,在魏忠賢當權時代,魏忠賢也沒能將孫承宗怎么樣。

  當時魏忠賢企圖擴張權利,見到孫承宗功勞非常高,想要攀附,于是派劉應坤向孫承宗表明自己的意思。但孫承宗見到劉應坤之后與他一句話也不說,魏忠賢因此記恨孫承宗。

  魏忠賢迫害朝中大臣,將楊漣、趙南星、高攀龍等驅逐出京,孫承宗正在巡視薊州一帶,想到上反對奏書皇上未必會親自閱覽,于是以賀壽為由請求入朝面奏,借機彈劾魏忠賢。魏廣微聽說后將這個消息告訴了魏忠賢,說孫承宗打算以清君側為由殺掉魏忠賢,魏忠賢于是跑到皇帝朱由校床前,哭著求情。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