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ㄇ笫詹?,求推薦票?。?p> 謝慎雖然對《孟子》乃至四書十分熟悉,可對于這《四書集注》卻了解的不多。
這是謝慎的致命軟肋,要想在科舉上有所建樹,這個漏洞是遲早要補上的。
他匆忙翻開四書集注,找到這一段的注解,仔細研讀了起來。
其實這段話總結(jié)成一句就是中國歷代帝王都是將“愛民如子”作為評判是否為明君的標準。愛民如子的君主必定流芳百世......
可是該怎么破題呢?謝慎正自發(fā)愁間,忽然想到后世看的一篇八股例文,這篇文章似乎就是針對文王視民一節(jié)所作。
謝慎別的本事沒有,這過目不忘的本領(lǐng)卻是獨一份。
他深吸了一口氣,暗暗嘖嘆,天生我材必有用??!
......
......
將文章寫好,謝慎便閉上雙目,等待劉老夫子宣布時間到收卷。
像這樣的小考,白鹿書院每一個月都會進行兩到三次,為的便是幫助學(xué)生掌握實戰(zhàn)的感覺。若是都只講破題而不練習(xí)時文,到了縣試這些學(xué)生多半都會懵了。
劉老夫子是過來人,既然是為了應(yīng)試書院便要將細節(jié)做到極致,他也不屑于圖慕什么清流圣賢的虛名。
這一批的學(xué)生都是要參加明年縣試的,故而底子都極好,即便寫大題時文也沒有什么問題。不過謝慎寫的可是狀元名家的時文,為求穩(wěn)妥,他特地將幾處精彩的轉(zhuǎn)折刪去,留下瑕疵。
人啊,該出風頭的時候要出風頭,但適可而止,若是不懂得忍,那是要出大事的。
不知過了多久,劉老夫子點了點頭道:“收卷吧?!?p> 自有小廝將學(xué)生寫就的考卷交到劉老夫子書案前,至于那些胸無點墨,半晌憋不出一個屁的,自然白上一眼,不再理會。那小廝從謝慎身邊經(jīng)過時刻意停留了片刻,這一細節(jié)自然被謝慎注意到了。若說什么人最勢利,莫過這些書院中的小廝。跟著劉老夫子的時間久了,什么人是出自名門望族,什么人雖然是寒門子弟卻有才學(xué)他們看得比誰都清楚。對這些人他們表現(xiàn)的比誰都親近,而對旁的人,他們的態(tài)度則是冷若寒冰。
劉老夫子一一翻閱考卷,有的文章只匆匆掃過一眼便皺起眉來,有的則是看了足足盞茶的工夫。
謝慎眼皮都有些打架,心中暗暗腹誹,這老夫子也太矯情了吧,一篇文章需要看那么久嗎?他這篇文章早有腹稿,加之脫胎于狀元文稿,自然是信心滿滿。
這次他不得頭名誰能得頭名?那劉老夫子便再是庸碌之才也不會傻到不識好貨吧?
“哪個是謝慎?”
??!劉老夫子在叫自己?
謝慎一個激靈,望著不遠處的劉老夫子連忙道:“學(xué)生便是。”
“心存乎民與道,見周王無已之學(xué)焉?!?p> 劉老夫子捏著考卷走到謝慎身側(cè)沉聲問道:“這篇時文可是你作的?”
謝慎點了點頭:“確是學(xué)生作的?!?p> “好,好啊,想不到四門謝氏又出了一個英才啊?!?p> 余姚縣像其他各科舉強縣一樣,主要的科舉奇才都集中在幾大家族上。在弘治朝,科舉運勢最強盛的家族莫過于燭湖孫氏,四門謝氏,上塘王氏這三家。
相較于其他兩家,謝氏的鼎盛更多是因為出了謝遷這尊大佛。謝遷是成化十年的鄉(xiāng)試第一也就是解元,成化十一年又是進士第一,取得狀元,連中兩元實在是變態(tài)。后來謝遷的次子謝丕于弘治十八年中了一甲三名進士,謝遷父子二人皆進士及第,翰林為官,一時傳為美談。不過這些都是后話,暫且不表。
四門謝氏稱得上真正的世家,其先祖可以追溯到西晉,當時一部分謝氏子弟遷移到會稽后徙至臨海,又于宋末遷至紹興余姚。
若要真的追論起來,自己這一支五服之前和四門謝氏還是同源呢。
不過這個劉老夫子一定是搞錯了,現(xiàn)下自己這一支無論如何是不會被歸到四門謝氏的。
“額,學(xué)生并不是出自四門謝氏?!?p> 不管怎么樣,謝慎是不會做招搖撞騙這種事的,又不是沒有實力,何必攀附望族呢。
“不是四門謝氏?”
劉老夫子顯然十分驚訝,畢竟余姚縣幾乎家家有孩子讀書,寒門子弟出一兩個童生不稀奇,可這些寒門子能夠作出如此絕世的文章卻是有些讓人稱奇了。
謝慎心中十分無奈,這個劉老夫子看來收學(xué)生時也不過問家世出身,只要將束脩奉上,就可以到這白鹿書院聽課。雖然這人品差了一點,不過學(xué)問還是過硬的。謝慎只希望能夠早些通過小三元考試,成為一名秀才,也好逃脫白鹿書院。
“你這篇文章作的還是不錯的,不過比起孫若虛這篇還是要差上一點。”
劉老夫子捋了捋下頜的長髯,幽幽說道。雖然聲音很柔和,但在謝慎聽來卻是那么的刺耳。
實際上劉老夫子也很無語,學(xué)堂的學(xué)生這么多,他不可能對每一個學(xué)生的家世背景都了如指掌。這番倒真是鬧了個不大不小的笑話。
他教謝慎的時間不長,也沒有刻意對這個不起眼學(xué)生的家世背景進行調(diào)查,但從謝慎的穿著他也能判斷少年不可能是出自四門謝氏嫡系。但他思忖著至少這小子也應(yīng)該混個旁系別支吧。雖然旁系子弟在待遇上和嫡系子弟是天壤之別,但至少沾了一個四門謝氏的明頭,比之尋常寒門子弟可是好了太多了。
聽聞謝慎連望族的名頭都不沾,劉老夫子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zhuǎn)彎,雖然仍對謝慎所作文章進行了肯定,但卻將頭名定為了燭湖孫氏的子弟孫若虛。這孫若虛是燭湖孫氏長房長孫,在這一輩的孫氏子弟中學(xué)問最好,自然被寄予厚望。這劉老夫子也在孫若虛身上下了不少心血,寄希望于他能一路連捷,高中進士。
劉老夫子這輩子也就這樣了,不過若是能教出一兩個進士傳將出去也是美談一件。劉老夫子完全是把孫若虛按照自己兒子在培養(yǎng),不然他也不會在猶豫過后欽點孫若虛的文章為第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