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明涅槃

第三十四章 剿匪良謀

大明涅槃 天涯之鹿 2426 2013-11-07 12:31:16

    席銘在馬車之中得到顧絳“匪首賊頭、除惡務(wù)盡”的指點后,這兩日一直在思索,這個策略真的能完全解除匪患嗎?將匪首賊頭全部屠戮,自然能將民匪的戰(zhàn)斗力大大削弱,但一個匪首倒下,自然會有接班之人,雖說后來者的能力一般不如前任首領(lǐng),但這未必便是定數(shù)。比如元末農(nóng)民起義,朱元璋取代韓山童與劉福通之后,義軍實力明顯增強,最終推翻蒙元。而目前也有血淋淋的例子,幾年之后,現(xiàn)在稱號為“闖將”的李自成,在高迎祥被擒獲并凌遲處死后,繼承闖王稱號,最終發(fā)展壯大,建立大順國。因此,即便能消滅一隊義軍之首領(lǐng),如果不對其從眾加以安置,他們必然會推出新的首領(lǐng)繼續(xù)反叛,或者投奔其他義軍領(lǐng)袖。怎樣才是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呢?

  經(jīng)過一番苦思冥想,席銘想到:曾經(jīng)看過后世左宗棠平亂寧夏的政策。便在顧絳那八字方針后,又加了八個字,“戰(zhàn)事在前,安置在后”。

  此時他聽到皇帝問起,早已胸有成竹,從容道:“消滅匪首是迅捷解除叛亂武裝的捷徑,然則后續(xù)手段不跟進,民匪便會推選首領(lǐng)復(fù)戰(zhàn),或是投奔其他匪首。因此臣下提出‘戰(zhàn)事在前,安置在后’的方略。武力打擊流賊是必須的,但是必須對參與叛亂的農(nóng)民加以安撫,給予他們糧食和田地,糧食可以讓他們生存下去,而田地,則能讓他們看到希望。既然能過太平日子,誰又愿意繼續(xù)當流民叛賊呢?”

  崇禎蒼白的臉上,陡然泛起一些紅暈,神情似乎有些激動。這次明軍將幾股流賊包圍在河南,極有希望一舉殲滅。然而崇禎心中還是有些不安,一則怕流賊沖出包圍圈,二則怕此亂平息之后,幾年內(nèi)又有新的匪患產(chǎn)生。席銘這番話讓他看到了根除匪患的希望,是啊,如果能過上太平日子,農(nóng)民又怎會愿意流離失所,對抗朝廷呢。

  他看著眼前這個年輕將領(lǐng),心中暗想:按照兵部的評語,此人作戰(zhàn)勇猛,帶隊有方。不經(jīng)歷親自詢策,還真不知道他竟是個大局清晰的戰(zhàn)略高手。

  席銘看著皇帝鼓勵的眼神,知道自己所言已經(jīng)打動了他,心中雀躍,繼續(xù)言道:“安置流民之后,可給他們分發(fā)定量口糧,當然還有田地和種子。為了防止農(nóng)民將種子作為口糧吃掉,可以在春耕前幾天下發(fā)種子,并派專人監(jiān)督,這樣一季過后,作物成熟收割,便不用再發(fā)定量口糧,慢慢的這些農(nóng)民便可自給自足。此外,還可以在流民安置地區(qū)建立學堂,讓小孩們有學上,這樣更能穩(wěn)定流民的情緒.......”

  剛言道這,席銘突然發(fā)現(xiàn)崇禎泛起紅暈的臉龐突然變得暗淡,眉頭又重新皺了起來。他不知道自己哪句話觸動了皇帝,心中狐疑,言辭也立即停止。

  崇禎嘆了口氣道:你可知這個策略有個絕大的漏洞?”

  席銘頓時緊張起來,這個辦法是后世軍事家左宗棠平定寧夏時使用的方略。當時**叛亂,寧夏流民四起,千里田地荒蕪,用了這個方略后,不但將民眾安定下來,而且迅速恢復(fù)了生產(chǎn),沒幾年,寧夏就回復(fù)了欣欣向榮的局面,這個方略會有什么漏洞呢?

  他趕緊回道:“臣下不知,請萬歲曉諭?!?p>  崇禎盯著席銘,一字一頓的道:“要安置流民,分發(fā)田地,朕問你,這地從何而來?”

  席銘一怔,回道:“流賊占領(lǐng)大片土地,收回之后,便可分發(fā)給參與叛亂的農(nóng)民?!?p>  崇禎冷笑道:“你難道不知,流賊侵占的土地,原本是有主人的嗎?”

  席銘未想到這點,冷汗頓時就下來了。他這才想起之前看過明朝末期土地兼并嚴重的文章。洪武帝開國以來,大量土地被皇帝以恩賞的形式賜予皇室宗親或有功大臣,而各地的官紳也千方百計的通過各種手段兼并土地。

  其中最突出的例子便是藩王占田。萬歷時期,最寵愛的兒子福王就藩河南,神宗一次就賜予田地二百萬畝,河南土地不夠,“并取山東、湖廣田益之”。天啟時,明熹宗下令撥給桂、惠、瑞三王和遂平、寧國二公主的莊田,少者七八十萬畝,多者三百萬畝。以至于各州縣無田可撥,于是勒令人民分攤銀租,叫作“無地之租”。

  這些被官紳豪強兼并的土地,被義軍占領(lǐng)后,以“均田賦”的方式分發(fā)農(nóng)民。而朝廷打敗義軍收回土地后,便要歸還給之前的所有者。

  因此,這些“收回”的土地并不是無主之地,按大明律,是不能分發(fā)給民眾的。席銘心中焦急,土地兼并如此嚴重,大批農(nóng)民無田可種,在重餉之下淪為流賊。而即便對他們進行招降、安撫,但依舊得不到土地,必然會繼續(xù)叛亂。土地問題不解決,這就是個無解的循環(huán)。

  情急之下,席銘不禁言道:“藩王重臣占有大量不納糧之土地,不如削之,分給民眾,以安其心?!?p>  崇禎臉色一變,斥道:“胡鬧!按大明律,此乃私財,焉能輕動?況且藩王乃皇室宗親,此時外敵環(huán)伺,正要同心協(xié)力之時,這樣做豈不讓他們背心離德?再則,輕動兄弟們的土地,朕這天子之臉面又往哪擱?”

  皇帝言辭如此嚴厲,席銘不敢再坐著了,趕緊跪在地上。心中卻是暗想:又是皇帝臉面,人言崇禎皇帝一生為面子所累,真是所言非虛啊。

  崇禎見席銘已匍匐在地,緩了口氣,溫言道:“起來吧,你年紀尚輕,且常年駐守邊關(guān),這些朝廷倫常自然曉之不多,也怪不得你。今日你提出的這些方略很有見地,證明你確實是個善于動腦,大局出眾的將才。日后朕之江山還要靠你們這些年輕人啊。”

  崇禎口中言道席銘方略很有見地,但包括“議和”、“安置流民”等方略一條都未采納。然而不久之后,在剿匪關(guān)鍵時刻,后金突襲大同。以及日后流民鎮(zhèn)壓后復(fù)起。這些事實證明,席銘之策略全是金玉良言。到那時,崇禎皇帝捶胸頓足,悔之晚矣。

  臨走之前,崇禎又特意囑咐席銘:“溫首輔今日早間曾申斥于你,但你不要惱他,他就是這么一個心直口快之人。你的“議和”策略,他的反對之語,其實都是為了國家,完全沒有私心。另外千萬記住一點,在朕眼皮底下,只要實心辦事,是不會吃虧的。但不可結(jié)黨,凡是結(jié)黨必然會營私。哪里有黨派,哪里便是一片烏煙瘴氣,朕從來容忍不了這點?!?p>  席銘心想:崇禎對溫體仁還是非常信任,不過言這老狐貍是心直口快之人,真讓人啼笑皆非。不過皇帝對結(jié)黨如此厭惡,看來在這方面要多加小心了。

  席銘辭出乾清宮,回堂館的路上一直思索:皇帝將自己調(diào)任河南兵備道,去往中原剿匪。如何才能將手下千人隊帶過去呢?說實話,有千人隊在手,席銘對剿匪之行,充滿信心,然而,萬一兵部不同意帶千人隊去河南,那自己帶一支陌生隊伍,能有必勝的把握嗎?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