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滿朝紫衣,莫若晉國公一人氣質(zhì)卓絕
自那日跨馬游街與瓊林宴后,前來拉攏戴思謙的人絡(luò)繹不絕。
“大人,門外的箱子又來了。”
又一小廝通報,“大人,門外吏部員外郎董卓求見?!?p> 戴思謙手中拿著本《楚辭》坐在書桌前看得入神,似是未曾聽見一般。
余白打趣道,“董卓?似乎是五皇子的人。還有那箱子都連續(xù)送好多日了,詩詞字畫金銀都送過了,我們要再拒絕,估計過兩日四皇子要幾個美人過來了?!?p> 熟悉的聲音從遠(yuǎn)處忽至,“這美人計對戴兄可不好使!”
戴思謙放下手中的書,起身相迎,“王兄今日得空了?”
王正卿看著旁邊空的木椅坐下,嘆了口氣道,“翰林院那幾個老匹夫非給我安排整理書籍,那書壘起來都有我這般高了。前些日子實(shí)在是脫不開身?!?p> 他給自己倒了杯茶,嘴角綻開一抹淡笑,“對了,門外的董卓被我勸回去了。不過,我覺得我們是該想想自己該站在哪一方了?!?p> 他的表情瞬間變得極為認(rèn)真,“朝中勢力錯綜復(fù)雜,主要的黨派是太子黨、四皇子黨、還有五皇子黨。大皇子腿腳不便,就算有心奪位,也是絕無可能了?!?p> 他仔細(xì)的看著戴思謙的表情,似是不喜談?wù)撨@個話題,于是便小心翼翼的找補(bǔ)道,“戴兄可是...還未曾想好?”
戴思謙纖長的手指在案上敲了敲,沉吟道,“我若是不站隊呢?”
王正卿眉心微蹙,“朝中之人可都趨炎附勢、陰險狡詐之輩,若是不站隊又非寵臣,怕是難以在京城中立足?!?p> 戴思謙聞言挑了挑眉,“那晉國公呢?他有站隊嗎?”
王正卿神色閃過一絲驚訝,“晉國公身份何其尊貴,他自是不用站隊。再者說,以晉國公的權(quán)勢,若他收個門客,皇帝怕是都要起疑心了?!彼穆曇粼秸f越小。
戴思謙卻不以為意,眼眸劃過嘲諷之色,“我領(lǐng)著這么多的俸祿,難道只是為了拉幫結(jié)派嗎?”
其實(shí)無論是北凜還是天齊,朝中大臣都會有悄悄站隊或是結(jié)黨營私的情況。
從前在北凜時薩仁就向父王稟明過,奈何北凜王疑心頗多,甚至疑心她對朝中之事太過了解。終究是讓她寒了心。
這次自己作為局中人倒是想看看,若不站隊,究竟落得個什么下場。
她提起筆,在白鹿宣上寫下一行詩。
整個動作行云流水,筆跡亦是遒勁有力。
她將那張紙遞給余白,“余白,幫我把這張紙貼在外面那箱子上,再原封不動的把箱子送回去。”
王正卿頗為好奇,攔住余白想看看里面的內(nèi)容。
奈何余白速度極快的繞過了他。他只好折返回去,眼神微微亮起的看著戴思謙。
戴思謙向后一靠,忽的轉(zhuǎn)腕開扇后,展顏一笑。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p> 這句詩看似是以女子的口吻為了守住節(jié)操拒絕他人的禮物,實(shí)則暗指文人為守住自己的立場婉拒高官的拉攏。
王正卿看著她的笑顏有些微微出神,他恍惚間覺得自己眼花了,方才那一剎那竟似是看見一位巧笑倩兮的女子。
他穩(wěn)了穩(wěn)心神,見戴思謙又恢復(fù)往日平靜的模樣。心中泛起一絲苦澀,或許……自己是真看錯了。
他忽的站起挺直身子,言語誠懇,眸色清亮,“戴兄,無論怎樣,我都支持你?!?p> 休沐日一晃而過。文武百官又開始日復(fù)一日的上朝。
戴思謙身著綠色官服,腰部圍犀角銙向金鑾殿走去。她一人正如綠意洶涌的夏日。
身后傳來呼喚聲,“念月兄,念月兄!”
戴思謙有些愣神,認(rèn)識的人中似乎很少有叫自己字的。她只覺得此人有些眼熟,但實(shí)在想不起來是誰。
那人身著一身綠色官服笑意盈盈的向她跑來。
“念月兄,是我呀。都察院經(jīng)歷于歸。瓊林宴上我們見過的?!?p> 還真是不記得。不過戴思謙記得,這經(jīng)歷司是負(fù)責(zé)考核官員政績的。
她雙手抱拳作揖禮,“于兄?!?p> 于歸拍了拍她的肩膀,“害,跟我還客氣什么。咱們都是一路人了?!?p> 什么一路人?戴思謙有些摸不著頭腦,自己昨日不是才回絕了那些禮品嗎,怎么今日就和別人站隊了。
一抹紫衣從人群中穿過,那人氣度不凡,身型挺拔筆直。
他步履矯健,清風(fēng)帶動他的衣袖,透出雍容華貴之感。
其余人等皆低下頭退至一旁恭敬行禮,“參見國公。”
那紫袍之人只是微微頷首,并沒有減慢步伐。
戴思謙行禮時聽見了金玉碰撞的清脆聲,她微不可查的抬了抬眼眸,瞥見了他腰間的底色為紫色的十三環(huán)蹀躞金玉帶。
可想而知蕭家是何等尊貴,與帝王的腰帶竟然只有底色不同。
戴蕭星緯走過后,于歸抬起身看著他遠(yuǎn)去的背影向戴思謙感慨道,“這宮中都流傳著一句話,‘滿朝紫衣,莫若晉國公一人氣質(zhì)卓絕’?!?p> 見戴思謙眼眸微瞇,他又笑嘻嘻道,“當(dāng)然了,念月兄可是圣上夸贊的玉質(zhì)金相。這滿朝綠衣,自然是不敵念月兄風(fēng)度翩翩?!?p> 戴思謙皮笑肉不笑,淡淡看了他一眼,“于兄謬贊?!?p> 這于歸為何來找自己,戴思謙心中已經(jīng)猜到了七八分。
昨日那木箱子是四皇子送的,門外的董卓是五皇子的人,而這兩個她都無一例外的拒絕了。
所以他才錯把自己當(dāng)成了太子的人。怕不是眼下不止他一人這么認(rèn)為。
她輕輕摩挲著手中的笏板,與于歸一同前行。
她心中暗自思量,此時還是靜觀其變較為妥當(dāng)。于是假意敷衍了他幾句。
金鑾殿內(nèi),此時安靜得連一根針掉下來都聽得清楚。
畢竟“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的道理大家都清楚。
此刻皇帝的臉色,像暴風(fēng)雨前的天色一般陰沉。
“朕剿匪一次,這土匪便卷土重來一次,難道你們是要看那青州悍匪騎到朕的頭上嗎!”
皇帝勃然大怒,他大手一揮將一旁公公端著的奏折盡數(shù)掃落在地。
那奏折順著臺階滾下,有一封恰好落在晉國公腳邊。
殿內(nèi)所有人一齊跪地,“圣上息怒?!?p> 皇帝冷笑一聲,“息怒,叫朕如何息怒!”
“皇上,微臣有一言不知當(dāng)講不當(dāng)講。”
“你起來說?!?p> “是。微臣以為,是悍匪太過狡詐騙過了朝廷派出的前去剿匪的武官。所以微臣以為應(yīng)派一文一武一同前去,文官可出謀劃策破解那悍匪的伎倆,武官可攻破悍匪的老巢?!?p> 戴思謙掃視了一眼正在發(fā)言的紫色官服的官員,沒記錯的話,似乎是刑部尚書。
皇帝淡淡問道,“可有合適的人選?”
“回圣上,自古英雄出少年。微臣覺得今科狀元郎足智多謀、洞若觀火,定能助圣上剿清悍匪?!?p> 戴思謙心中咯噔一下,隨后冷笑了一下,原來這幫老匹夫在這等著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