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實生活

苗女秀秀

第三章 上學

苗女秀秀 四夕林子 1111 2024-07-31 23:01:00

  秀秀轉(zhuǎn)眼到了上學的年紀,但六七十年代的貴州,交通很不方便,唯一的一所小學離家有六公里的路程,只能沿著羊腸小道步行,每天路上來回的時間接近4個小時。家里大人都忙著田間勞作和接活補貼家用,沒有人有時間接送秀秀上學,考慮到他一個女娃兒一個人去上學不安全,所以一直到鄰居家的男孩到了7歲上學的年齡,十歲的秀秀有了伴才跟著八歲的妹妹招娣及鄰居7歲男孩小強一起去上學。

  秀秀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每天課堂上朗讀聲音最大的就是她,作業(yè)寫的最認真的也是她。老師經(jīng)常把她的作業(yè)當做范本給同學們學習。

  上學的時光,除了來回路上的艱辛以外,其實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幸福的,因為可以從書本上接觸到另外一個世界。同時可以結(jié)交一群小伙伴。

  通過老師的循循教導,年幼的秀秀開始意識到讀書對于艱苦的農(nóng)村孩子來說應(yīng)該是唯一的出路,所以秀秀抓住一切的時間來學習,課本讀完一遍又再讀一遍,重來不覺得辛苦和枯燥。所以不管是在課間,還是上學來回道路,或者在家里幫父母帶妹妹,秀秀的手里都離不開書本,雖然還幾次在路上因為看書太入迷還摔了跤,把一起上學的招娣和小強逗得哈哈大笑,秀秀也改變不了這個習慣。

  當然付出了會有收獲,在期中和期末的考試中秀秀一直名列前茅,遙遙領(lǐng)先于第二名。而調(diào)皮搗蛋的招娣和小強則是每天抓緊一切時間玩耍,所以成績毫無意外的排在倒數(shù)。秀秀雖然時不時以一個大姐姐的身份去教育他們兩個,但是經(jīng)常迎來的都是他倆的鬼臉。因為在那個年代,大多數(shù)父母長輩對學習成績不是很看重,覺得小孩只要健健康康的,去讀書會寫自己名字,會算數(shù),認識錢就行。

  奶奶也常常教導秀秀,這么一刻不離書本的可別變書呆子了,我們苗族的女娃兒還是要學會刺繡,學會銀飾的編絲。因為苗族的女孩子出嫁的衣服被褥都是奶奶,媽媽和自己一針一線的繡出來的。一個女孩子在苗族不會刺繡,不會銀飾編絲,不會唱山歌,不會跳蘆笙,以后長大后是嫁不出去的,所以奶奶也常常拿掉秀秀手里的書,一點點的給她和妹妹們講苗族的文化,教他們刺繡,教他們唱歌跳舞。

  但是比起那些,秀秀更感興趣的是書本的內(nèi)容,不過在奶奶教導時,秀秀還是很認真的去聽,因為她覺得這是對奶奶的一種尊重。在苗族來講,長輩們是有絕對的權(quán)威的,長輩訓話要認真聽講,長輩沒有落座動筷子,小輩們是不能先動筷子的,一般比較靠里面的幾個座位也是長輩們的,小孩一般坐在比較靠外的位置,方便給長輩拿酒或者盛飯等。

  不過六七十年代的老師都是村里稍微有一點點的文化基礎(chǔ)的代課老師,說的普通話還是地方味很濃的普通話,可能本身的水平也只是小學畢業(yè),但好歹有人教讀書寫字在當時的農(nóng)村來說已經(jīng)很不錯了,因為當時的很多人其實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所以能上學的秀秀總覺得自己是上天眷顧的幸運兒。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