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鳳凰鳳皇止青梧

第三十二章 皇帝夫子(二)

鳳凰鳳皇止青梧 晏羽清荷 3104 2024-03-29 15:09:33

  苻堅問道:“咦——你倒是說說看?屈子如何愚不可及了?”

  阮轅道:“弟子不僅覺得屈子愚不可及,而且文中大有許多顛三倒四前后矛盾之處,讓人覺得屈子有些人格分裂,所以弟子越往下面背越不能說服自己,也就背得不怎么流暢了。”

  苻堅道:“哦?那你好好給寡……老夫說說,咱們一道來分辨分辨。”

  阮轅道:“就拿‘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這幾句來說,他文中盡是香草美人,何等清幽高雅,大有老莊之風骨,他自己不也是盡量在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品行高潔不與世俗同流的形象嗎?而且他深知當時楚國政局黑暗奸臣當?shù)?,他本可一心放在山水間做一位出塵脫俗的‘姑射神人’,只求仙問道便好,為何要墮落于塵世,偏來摻和朝廷那些烏七八糟的事,這不是愚不可及是什么?”

  “……”

  阮轅抹了抹鼻子,深吸一口氣,繼續(xù)說道:“還有‘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幾句,無一不是在說自己有心無力,既沒有肅清政事,還落得小人一味讒言詆毀,然后一再強調(diào)自己如何如何品德高尚,呵呵!實在有些自降身份卻又過分標榜了,說白了更像是在用唯美的詞藻發(fā)牢騷,既然認清了現(xiàn)狀也確實卷了進來,就一心一意地默默做事就好,哪怕事事皆不如意遭人詆毀誹謗,但起碼問心無愧呀!這便不枉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大丈夫,何必哭天搶地做怨婦狀。所以弟子私以為屈子是一個想得清楚做得糊涂之人,尤其到最后跳汨羅江一節(jié),不管是出于心灰意冷還是以死明志,都顯得有些懦弱了。”

  “……”

  “而且屈子的心胸和眼界也有些狹隘,既然他說‘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既然屈子悲天憫人心系蒼生,就不該獨獨只憐憫他楚國的百姓,天下百姓都屬‘蒼生’,都是他該憐憫和拯救的對象?。〖热怀蛔R君,君可以到別的國家去,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一樣可以‘哀民生之多艱’?。?p>  我簡直被這個小孩兒驚呆了:這樣的見解和認識,哪里像是古代讀死書的腐儒,大胸襟大氣魄更超越了民族界限,具有現(xiàn)代的唯物主義哲學觀,還能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前途不可限量?。?p>  我看苻堅半晌沒有說話,心里便知他是被這小孩兒‘狂轟濫炸’似的獨到見解給難住了,不過你總算是人家的夫子,若是此番被問得目瞪口呆,那日后在這些孩子的心目中又有何威信可言,就讓姑娘我來給你解圍吧!

  于是也清了清嗓子,問了那孩子:“很好!阮轅,你今年多大了?”

  阮轅轉(zhuǎn)過身來,向我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禮:“弟子十三歲了。”

  我點點頭:“十三歲就能對屈子的文義理解得如此深刻,并有自己的一番獨到見解,實在不簡單,前途無量??!”我心頭一轉(zhuǎn),突然想到了范老先生的《岳陽樓記》里面的一句話剛好能作答,且還能顯出自己很有學問的樣子,便道:“你先用你自己理解的意思說說,‘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句話的意思?!”

  阮轅想了一下,隨即自信地朗聲說道:“是說‘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在山野中不做官時,就為國君擔憂。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地方也擔憂。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p>  我笑道:“所以你再想想,仔細感悟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的含義,應(yīng)該就能更加理解屈子的心境了。”

  阮轅又想了一會兒,笑道:“弟子明白了,女夫子是想點撥弟子,屈子無論處在何種情境下,追逐山水也好身居高位也好,他的初衷總是不變,即‘憂國憂民’,所以香草美人也好小人讒言也罷,屈子這些外在施加他統(tǒng)統(tǒng)都未曾放在心上,唯有‘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才是畢生追求?!?p>  我面上微笑著點頭,內(nèi)里卻心虛道:“這可是你自己悟出來的,我可啥都沒說,其實讓我說也說不了你這樣深刻透徹?!?p>  阮轅再次向我鞠躬道:“多謝女夫子釋疑,為弟子明燈指路?!?p>  我補充道:“不過你說他不該跳汨羅江一節(jié),我也深有同感,雖然顯得很有氣節(jié),但那終不過是身后之名,既然心懷天下,就更該留著有用之身,為天下人的幸福安寧而鞠躬盡瘁,哪怕是為此而死,也不枉為大丈夫也?!?p>  阮轅聽得異常激動,連連點頭稱是,眼中盡是對我的信服敬佩之情,瞧得我也挺受用的。

  苻堅也聽得悠然神往,拍案叫絕:“你們都說得好極了,對極了,好一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也是老夫的畢生追求,就指望這天下能夠戰(zhàn)火消弭,人心歸一,百姓都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苻堅接著又來檢查一個身材較高長相老成的少年,令他背誦《大學》第一章節(jié)。

  這少年也是胸有成竹朗朗而背:“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p>  老成少年背得十分流利,中間一點磕絆都沒有,且他的語音,吐屬清晰,

  苻堅捋著髭須點點頭,又說道:“那你來把這一段的大意來說一說?!?p>  老成少年恭謹?shù)木弦还阏f道:“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應(yīng)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zhèn)靜不躁;鎮(zhèn)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祥;思慮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獲。每樣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jié)。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于認識、研究萬事萬物。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后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后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養(yǎng)品性;品性修養(yǎng)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養(yǎng)品性為根本。若這個根本被擾亂了,家庭、家族、國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輕重緩急,本末倒置卻想做好事情,這也同樣是不可能的!

  苻堅微笑道:“不僅背得好,解釋得也很好!”

  老成少年道:“夫子,弟子也有一事不解?!?p>  苻堅道:“你也說來聽聽!”

  老成少年道:“倘若我立身行道,長成品學兼優(yōu)的有德君子,可我身邊的人萬一都粗魯野蠻、目不識丁,又或者將來我在朝為官,身邊也自有貪婪奸佞之徒,這些人莫說治國平天下了,便是修身齊家也難以做到,但是治國之事一人之力總是太過渺小,需君臣齊心才行,倘若我空有一腔抱負,最后卻落得個跟屈子一樣的下場:君王不理解,群臣排擠毀謗,那我豈非也要傷心死了,豈非也要心灰意冷地去投江?”

  苻堅哈哈一笑道:“屈子,那真是文采斐然,這個內(nèi)心嘛——就太過脆弱了,須知君子既要立德立行、身端影正,也要審時度勢能屈能伸嘛!只要報效國家體恤百姓的初心不變,那對待小人也用些比他更高明的小人方法,將其制服甚至能為我所用,方才是智信兼?zhèn)淙瞬?。?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