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下鄉(xiāng)
沈卿遲這一夜都沒有睡好,明明感覺已經(jīng)睡著了,但大腦卻異常清醒,仿佛整宿都沒睡似的。
沈卿遲今天醒的格外早,起床洗漱下樓,看見媽媽在廚房里忙活。
幸福的感覺油然而生,可惜今天就要離開家了。
“卿卿,今天起的這么早啊”文心月把菜端出來。
“是的,媽媽,有點睡不著?!鄙蚯溥t走進廚房里拿碗筷。
“你爸爸和弟弟去街上買水果去了,昨天出門都忘了,你帶幾個路上吃吃,出門在外爸爸媽媽照顧不到你,你一定要好好的。
咱們家條件寬裕,你下鄉(xiāng)干活不要太累到自己了。你的第一要務是好好照顧好自己,然后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照顧外公外婆……”
“好的,媽媽,我保證做到?!鄙蚯溥t右手伸直,掌心豎直。
俏皮的小動作沖淡了一絲離別的傷感。恰好此時,沈軍回來了。
一家四口開始吃起了早飯,今天的早飯可不像昨晚一樣慢了,大家不言而喻地吃的快些了。
文心月把午飯給打包好后,一家人向火車站前進。
到了車站后,沈軍看見了好朋友謝浩,疑惑道“老謝啊,你家小子也下鄉(xiāng)?。俊?p> “是的,這小子天天在家游手好閑的,我看他不爽,讓他下鄉(xiāng)去練練?!敝x浩恨鐵不成鋼地說。
“老謝,你怎么老是詆毀我名聲,我那是在家寫書,這可是個大事?!敝x文逸反駁道。
“卿卿啊,我給你介紹一個人,你謝叔的兒子——謝文逸。以后在鄉(xiāng)下你們可要多扶持彼此?!鄙蜍娬f。
沈卿遲和謝文逸對視一眼,差點沒罵出來,他們是初中同學,還是前后桌。謝文逸初中時比較叛逆上課就不太愛上,盡管他比較矮,老師也把他安排到后面,怕影響其他同學上課。
他最喜歡的是語文課,沈卿遲初中時抽條的快,長的高,老是擋住謝文逸的黑板,謝文逸手欠,就開始揪沈卿遲的小辮子。
幸好當時謝浩工作原因搬家的比較快,不然這兩人就鬧得天翻地覆了。
“文逸記得照顧好卿卿,多幫她搬搬行李,要不然回家有你好受的?!敝x浩威脅道。
“謝謝叔叔?!鄙蚯溥t揚起了笑容,挑釁的看了一眼謝文逸。
隨著一陣火車鳴笛聲響起,火車緩緩往前開動。
“爸爸媽媽弟弟再見,你們要好好照顧自己!”沈卿遲揮揮手。
慢慢的,火車速度提了起來,火車站送行的人,只能淚目看著火車遠去。
文心月忍不住哭了起來,這是沈卿遲第一次在沒有她的陪伴下駛向遠方。
火車內(nèi)。
沈卿遲把目光從窗外收回,滿臉的不舍。
謝文逸欠揍地說“沈小遲,這么多年沒見,你怎么沒點長進,還是這么愛哭?!?p> “滾,這么些年,你一點都沒變,還是那么欠揍?!鄙蚯溥t說。
車廂內(nèi)很是嘈雜,大部分人都帶著大包小包,穿著樸素的衣服,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
這列火車是知青專列,車上的人基本都是剛高中畢業(yè),作為知青下鄉(xiāng)的年輕人。這幾年按照規(guī)定,除了有工作的子女,每家每戶只能留一個孩子在家,其余的必須作為知青下鄉(xiāng)。
現(xiàn)在這個年月,一個蘿卜一個坑,城鎮(zhèn)的工作崗位正處于飽和狀態(tài),根本沒有多余的位置。因此,大部分年輕人必須得按照規(guī)定作為知青下鄉(xiāng)。
“你們說話真有意思啊,你們好,我叫吳詩雨,來自z省。這次下鄉(xiāng)的地點是h省,上溪市范縣,明橋公社的紅心生產(chǎn)大隊。”吳詩雨聽了他們的對話后忍不住笑了一下。
“你好,我叫沈卿遲,也是來自z省,下鄉(xiāng)的地點也是h省,上溪市范縣,明橋公社的紅心生產(chǎn)大隊。”沈卿遲按照吳詩雨的介紹方式說。
“好巧啊,我是z省塢海市的”吳詩雨驚訝了笑笑。
“我是你的鄰市靈山市的,這是我的朋友謝文逸,他平時嘴會欠欠的,有些時候你不用理他?!鄙蚯溥t回答。
王瑩瑩笑了笑:“不得不說我們幾人挺有緣分的,相對而坐,去的也是一個地方。自我介紹一下,我叫王瑩瑩,s省和你們?nèi)サ氖峭粋€大隊”
“是啊,太巧了!”沈卿遲開心的笑笑,臉上還帶著兩個小梨渦。
大家隨意聊著,打發(fā)時間。都是剛剛高中畢業(yè),年紀也十七八上下,共同話題還是蠻多的。
不多時,到吃飯的時間了。大家都沒有吃火車上的食物。一是火車上的食物需要火車專用的糧票才能購買,這種票一般人沒有。二是火車上的食物價格比較貴,還是從家里帶的好吃又實惠。
沈卿遲拿出媽媽做的愛心便當,里面有紅燒肉、宮保雞丁、紅燒茄子等菜,都是她愛吃的。
謝文逸就簡單了些,他媽媽給他在包子鋪買的大肉包子。
吳詩雨則是黃窩窩頭,由玉米面做成,這是火車上大部分人吃的中飯。這不是精細的玉米面,是混合了玉米棒一起磨成的,現(xiàn)在的糧食珍貴,只要能吃的基本上都做成了口糧。
王瑩瑩吃的是饅頭,不過不是白面饅頭,看顏色應該是二合面做成的,比如白面加玉米面。
簡簡單單的一頓中飯,體現(xiàn)了每個人的家庭條件。這年頭走在大街上,胖的人老讓人羨慕了,沒有一點家庭條件身上哪里來的肉。
吃完中飯兩個小時后,終于到了范縣的火車站臺了,大家紛紛拿起自己的行李走出去。
外面掛著橫幅,寫著:“知識青年到農(nóng)村去,接受貧下中農(nóng)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農(nóng)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歡迎知青同志的到來。”
到達橫幅那里后,許多年輕人都在那里等,在橫幅邊胸口別著一個小紅花的,就是公社里各個大隊出來接知青的代表,待會帶著他們一起去村里。
在那里站了等了半個多小時,喇叭里喊起了人名,“接下來我念到名字的失去紅橋公社的,張明、吳芬……”念到名字的人自覺的在那人面前排起了隊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