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商議
蒙竹顏看上去倒是比阿歡要淡定得多。她甚至準備好茶水,就等眾人落座。
杜荃不厭其煩,將問題又問一遍。她回答得流利,全然不似前些天緊張無措的樣子。
若是沒有先從馬柳那兒審出事情真正的內(nèi)幕,杜荃等人恐怕真會相信她的說法。
杜荃委婉提示她:“你可真的將現(xiàn)場發(fā)生的事情都說清楚了?”
蒙竹顏對明姑姑的叮囑記得清楚,干脆地點了頭:“自然是說清楚了。”
知她亦有靈性天賦,又是蒙竹氏的人,杜荃再次提醒:“可是一字一句,分毫不差?”
“那是自然?!泵芍耦佇攀牡┑?“分毫不差?!?p> 而明姑姑見杜荃如此重點詢問是否真的將現(xiàn)場發(fā)生的事全部托出,已經(jīng)察覺出一些不對,想要阻止蒙竹顏回答,卻沒來得及。
她心中頓時警鈴大作,再瞧見杜頤輕輕柔柔地笑了,暗道一聲不好。
關在院中的這兩日,恐怕發(fā)生了些她們意料之外的事情。
只見杜頤笑著開口,說話語氣十分溫柔:“阿顏真的記清楚了嗎?莫不要因為記岔了,得個包庇罪人的名頭。”
這話是對著蒙竹顏說的,可明姑姑分明能覺出杜頤的眼神有意無意落到她身上。
未等她和蒙竹顏說什么,杜頤又道:“有時候一些看似重要的東西,其實并沒有那么重要?!?p> 杜頤似乎意有所指,說完此話便被杜荃用眼神制止。
明姑姑面上仍舊淡定,心中卻驚疑。
照理說,當時朱氏雙子、杜頤主仆都已離場,不可能會有其他人知道馬柳是在蒙竹玉授意下去追杜頤。
她與蒙竹顏都沒說,便剩下馬柳與蒙竹玉。
蒙竹玉本就是此事的操縱者之一,自然不可能將自己推入深淵,唯有一種可能,便是馬柳身上出了破綻。
思及此處,明姑姑心中一嘆。
手段凌厲的蒙竹玉也會有看錯人的一天。
她原以為,以蒙竹玉的心性與其在蒙竹漢心中的地位,是永遠都不會有失手的那一天的。
卻不想,蒙竹玉竟然會在這么一件說不上多難的事情上絆住了腳。
感嘆蒙竹玉的同時,明姑姑心中也有了別的思量。
蒙竹玉做事向來周全,此次敗露了,顯然是遇上了更加強大的對手,而這強大的對手此時無疑正站在自己面前。
明姑姑清楚自己身處的苗陵有多神秘,她眼前所看到的不過是冰山一角。若是杜荃拿一些聞所未聞的手段來對付馬柳,逼得馬柳說出真話,她們對蒙竹玉的包庇,相當于自己給自己扣上了參與害人的帽子。
這無疑是落入了圈套之中。
明姑姑腦中忽然閃過杜頤方才說的話。
有時候一些看似重要的東西,其實并沒有那么重要。
她讓蒙竹顏對蒙竹玉所作所為視而不見、避開不談,是想讓蒙竹顏能夠輕易脫身,不摻和進蒙竹漢與蒙竹玉二人的謀劃中。
這是她的想法,也是蒙竹漢的想法。
可如今,若馬柳招供,蒙竹顏再不提蒙竹玉授意馬柳一事,恐怕會將她自己扯入這無盡的漩渦之中。
這與初衷背道而馳。
況且,若是蒙竹玉無法翻身,蒙竹顏作為蒙竹一族唯一的嫡系,將會是板上釘釘?shù)睦^承人。
到了那時候……
明姑姑當機立斷,道了句:“我家姑娘太緊張了,一時忘記了,當日,其實玉姑娘是說了些別的話的?!?p> 杜頤望著她,笑問:“哦?是什么話,可說來聽聽?!币浑p眸子深不見底。
明姑姑未回應蒙竹顏訝異不解的眼神,同杜頤對視著,道:“那一日,在圣女離開后,玉姑娘罵過馬柳,便讓他快些去尋圣女,叫他幫圣女的忙。”
這下,不管是否對外公開審訊馬柳得來的信息,蒙竹玉都不可能抽身了。
蒙竹顏不明白,明明前兩日還說得好好的,只要一直否認便不會有事,此時杜荃和杜頤不過是多說了兩句話,怎么反而是明姑姑突然便招了。
這豈不是將整個蒙竹氏架在火上烤。
她不懂的是,自蒙竹漢決定用蒙竹玉的那一刻起,便必然做好了隨時將其舍棄的準備。
縱是給予蒙竹玉再多的重用與榮譽,一顆棋子,該放棄時,就當松手。
明姑姑此舉,不過是推了蒙竹漢一把罷了。
這些話,在殿前審訊時蒙竹顏與明姑姑都未曾說過,便有長老質(zhì)疑其真假,問道:“那蒙竹玉既然是說了這樣的話,怎的在大殿中面向眾人時,二位沒有說出來呢?”
蒙竹顏嘴張了張,不知說什么好,明姑姑則平靜道:“那時人多,且不少族人在場,壓力之下,我同姑娘都忘卻這樁事了?!?p> 這并未打消長老疑慮,他又問:“方才圣主問了兩次,問小姑娘是否一字一句未遺漏,將事情給說清楚。小姑娘分明答得肯定,說她所說分毫不差。你此時忽而這么說,我們是信你好,還是信小姑娘好?”
他說完此話,未注意到明姑姑交于身前的手輕拍了一下蒙竹顏肩頭。
蒙竹顏頓時直起身子,道:“我記得了,當時大姐確實說了那樣的話。殿中一時混亂,我腦子有些不清楚,這才忘了說出來。”
她如此說,長老也不好再質(zhì)疑。
這時,杜頤走上前來,給她斟了杯茶,柔聲道:“一時緊張,總是會忘記一些事的,可以理解?!?p> 蒙竹顏接過茶,不敢看她,一口便喝盡了。
她此時這么說,算是給蒙竹顏解圍,明姑姑向來對她未有什么想法,此時莫名生出了一絲感激。
與畏懼。
蒙竹顏比不過蒙竹玉,同樣沒法跟杜頤做比。
若是可以,她會盡力不讓蒙竹顏與杜頤為敵。
審訊再次取得進展,離開院子后,杜荃帶領眾人到了一處偏殿內(nèi),打算復盤整個事件,最后商議出一個面向大眾的說法。
三皇子率先表了態(tài),道在馬柳一事發(fā)生當晚便向大元皇帝去了信,表示馬柳此事惡劣,絕不能草草了事,需得向苗陵昭告,以免有人有意或無意破壞兩方之間的關系。
亦有長老表示,蒙竹一族是苗陵大族,其地位極高,不可撼動,蒙竹玉雖出自蒙竹氏,但此事是否與蒙竹氏內(nèi)部有聯(lián)系還尚未查明,不大好在明面對蒙竹氏進行懲戒。
杜荃亦贊同,他認為此事涉及苗陵內(nèi)政,不好說得太開。顧及了大元苗陵雙方的需求,他提議將所有事都推到蒙竹玉一人身上。
既不讓蒙竹氏面上太過難看,也不影響突出此事嚴重性,算得上是兩全其美。
于是,便就這么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