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韜突然現(xiàn)身京城,東宮連夜異動,自然瞞不過在京諸臣,而且太子也沒想瞞著。
他已著人將“梁帝駕崩”的噩耗,散布京城,以此試探在京諸臣。
臨川王府,書房內(nèi)。
“殿下,京城怕是變亂在即!”
御史中丞周剛峰與刑部尚書厲維鈞,聯(lián)袂求見臨川王,一入書房,便直入正題。
京城的詭異氣氛,令二人深感憂慮,原本取靜觀其變態(tài)度的二人,終是等不下去了。
一旦太子僭越登基,他們可是再無顏面見梁帝的,事情的發(fā)展已經(jīng)到了他們無法淡定的程度。
當此風雨飄搖之際,他們首先想到的,便是梁帝六弟、宗正卿臨川王。
“厲尚書、周中丞,二位怕是危言聳聽了吧?!?p> 臨川王故作糊涂。
太子的一系列反常舉動,他是看在眼里的,之所以裝傻,部分原因是辨不清周、厲二人的真實立場。
若周、厲二人是太子派來試探的,輕易表態(tài)便將引火燒身,他自然要明哲保身的。
除此以外,或許他更有耐心,仍在靜觀待變,或許他亦對皇位有所覬覦。
若是后者,太子鬧得越兇,甚至盡誅兄弟及子侄,反而對他越有利。
梁帝直系血脈獨留太子一支,待將其推翻,他便是南梁皇位的最正統(tǒng)的繼承人了。
若太子果如此,他的手反而干凈了。
否則為了坐穩(wěn)皇位,他勢必要誅盡梁帝直系子孫,不留后患。
當然,他究竟作何想,外人不得而知。
周、厲二人聯(lián)袂拜訪于他,看重的是他皇弟的身份與“特殊”的能力。
身為太子皇叔,他出面規(guī)勸最是合適不過。
近乎是“無能”代名詞的他,即便有心皇位,亦難功成如愿。
總之,他出面最好,不出面亦無傷大局。
“殿下,你!”
厲維鈞氣結(jié),一時說不出話來。
他都被太子罷了官,還能是太子的人么?還有必要提防么?
而京中的局勢,亦已然不能再任其發(fā)展下去了,必須出手干預。
所以,剛正如他,對臨川王的優(yōu)柔寡斷是干著急,卻奈何不得。
他能看出來臨川王的顧慮重重,周剛峰自然也能。
似乎早有預料,只見周剛峰從容取出一封手書,恭敬地遞了過去,溫言說道:
“這是陛下離京前秘授下官的,殿下不必疑慮,下官可以為厲尚書作保?!?p> 梁帝的筆跡,臨川王熟悉得不能再熟,任何偽造的梁帝手書都無法瞞過他的眼睛。
畢竟兩兄弟自幼便在一起讀書習字,是不是皇兄的筆跡,還不是一看便知。
確認手書確是出自梁帝御筆,臨川王不再裝傻,也不能再裝傻了,他起身致歉:
“二位見諒,事涉太子,本王不得不謹慎應對。”
“殿下,可是已有應變之策?”
既然事已挑明,待賓主重新坐定,厲維鈞直問。
別說已被罷官,就是仍在刑部尚書任上,遇到此等變故,他也是很難應對的。
若是冒死勸諫無法奏效,手中沒有兵權(quán)的他是無法阻止太子的。
而官拜宗正卿的臨川王,雖然亦不掌兵,卻于皇族之內(nèi)、朝野上下頗有人望。
他若能出面,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太子或可回心轉(zhuǎn)意。
周剛峰的處境,與厲維鈞是類似的。
他手中的監(jiān)察之權(quán),是建立在梁帝仍然在位的基礎(chǔ)上的。
若太子登基為帝,他可沒有監(jiān)察新皇的權(quán)力,即使太子名位不正。
所以,他也投來了關(guān)切的目光,側(cè)耳傾聽。
“應變之策倒也談不上,不過是一個‘拖’字?!?p> 臨川王話里有話,還是不說透。
其實,他說的是兩層意思:
若梁帝當真崩于陣前,那太子登基便是順理成章,根本談不到僭越。
如此,便不需要所謂的應變,依朝禮侍奉新君便是。
若梁帝仍然在世,東宮傳出來的“梁帝駕崩”為虛,只須拖到梁帝率兵回京,一切便可迎刃而解。
在他看來,京中出了如此之大的變故,梁帝是絕不會置之不理的,哪怕是魏軍兇頑難纏。
大不了割地求和,暫時息兵,好騰出手來處理“家務”。
如此,亦不需要應變,恭奉圣駕回京便是,剩下的事就是人家父子之間的事了。
于此之外,便妙不可言了。
梁帝父子刀兵相向,任何一方最終勝出,于他皆無害。
若是兩敗俱傷,梁帝還不幸崩于內(nèi)戰(zhàn),南梁皇位便距他不過咫尺了。
總之,拖是他最好的應變之道,也許還能拖出一個皇位呢。
規(guī)勸、制止太子?
他是不會做這種事的,不煽風點火就不錯了。
這就是一個坐等撿漏的主兒,缺乏擔當?shù)挠職狻?p> 估計梁帝就是站在那讓他砍,他多半會選擇等待梁帝或氣死、或老死,也不敢動手的。
“拖?太子殿下已是箭在弦上,如何拖得?
殿下,再拖下去,大梁將無力回天矣!”
厲維鈞被臨川王的不溫不火,氣得面如豬肝,一片紫紅。
他已然顧不上尊卑,直斥臨川王,希望臨川王能認清形勢。
梁帝正在淮南苦戰(zhàn),若任由太子肆意行事,一旦太子僭越登上皇位,勢必會置梁帝于死地。
須知一山不容二虎,一國不存二君。
屆時,腹背受敵的梁帝,必然難逃一死,京營精銳亦將隨之覆滅。
京營精銳盡喪的南梁,就是想偏安江南,也不過是一廂情愿罷了,北魏兵鋒必乘勢渡江。
虜騎蹂躪江南,南梁將萬劫不復,天傾東南!
作為南梁的忠臣,梁帝倚重之肱骨,厲維鈞豈能不怒?
“厲尚書,言過其實了,不至于的。”
臨川王也不氣惱,仍是一團和氣,似乎根本意識不到迫近的國殤。
“你!”
厲維鈞再度氣結(jié)。
手指顫抖地指著臨川王,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殿下,厲尚書也是心憂國事,冒犯之處還請見諒。”
周剛峰適時出面打圓場,他心里的焦急絲毫不亞于厲維鈞,只是不想與臨川王弄得過僵。
畢竟他和厲維鈞二人之力,不足以應對眼下京中的局勢,能否阻止太子,希望還要寄托在臨川王的身上。
《梁書·武帝紀》載曰:
刑部尚書厲公維鈞、御史中丞周公剛峰,聯(lián)袂謁臨川王,臨川王明哲保身,態(tài)度曖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