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京師危機
“太子怎么跑到咱們這里來了?”
張鶴齡懵逼了,方才在皇宮中,自己還見過朱厚照的,當(dāng)時朱厚照還邀自己一起到西山,被自己給拒絕了。
卻是沒想到,趁著自己到集市上采買文墨書本之時,朱厚照竟捷足先登,搶先一步到了西山集市。
這本是無關(guān)緊要之事,可偏生不巧的是,又叫他給撞見反賊之事。
那小子最喜好刀兵,對這剿匪殺叛之事有極大興趣,叫他撞見,他豈會放過?
唉……罷了罷了……”
看著一臉苦澀的唐寅、趙猛等人,張鶴齡嘆了口氣。
朱厚照要胡鬧,這些人哪里敢攔?
“那反賊是些什么人?”
張鶴齡只希望,這是一班無足輕重的人物,免得叫太子給玩出亂子來,回頭不好收拾。
唐寅的眉頭,緊緊地蹙起,他抿了抿唇,臉色極是難看。
“喏,彌勒教……”
他抬了抬手,直到這時,張鶴齡才注意到他手中拿著一份小冊子。
“彌勒教?”
張鶴齡對這教派沒太大印象,但猜想也該是和白蓮教一般,是靠迷信唬騙百姓的。
他接過那小冊子翻了一翻,看到這冊子里所寫的,都是些殺人贖罪求長生之類的暴戾之詞。
“媽的……前陣子那白蓮教才在宣化府惹出亂子,這會兒又冒出個彌勒教……”
“這大明朝可真是人才輩出,盡出這些裝神弄鬼的反叛來……”
張鶴齡啐了口唾沫,低眉罵了幾句。
可再抬起頭來,卻又瞧見唐寅正朝自己這邊瞪眼。
他微微蹙眉,眼神里閃過些許迷惘,又暗含了莫名訝異。
似乎張鶴齡方才所說的話,讓他很難理解一般。
張鶴齡好奇道:“怎么了?”
唐寅這才指著那佛經(jīng)才冊,緩緩開口:“那白蓮教歷史悠久,一路發(fā)展下來,不斷吸收佛、道、摩尼等教教義。靠著歪曲這些教派的教義,他們唬騙了不少百姓,追隨他們造反作亂……”
他竟說起白蓮教的歷史來。
這些東西,張鶴齡倒也知曉一二,他懶得再聽唐寅啰嗦,正要擺手讓其直說重點。
卻又聽唐寅道:“到了我朝,他們又宣揚‘釋迦已死,彌勒當(dāng)世’,將那佛教教義大肆扭曲篡改,最終形成了一整套以殺伐為要旨的教義。尋常百姓不知白蓮教名,聽他們宣揚彌勒教義,便通稱其為‘彌勒教’!”
張鶴齡:“……”
他雖聽過白蓮教之名,卻沒想到它還有這一別稱,先前聽到彌勒教,還道這是效仿白蓮興建的西貝貨。
卻沒想,那幾個反賊,竟是貨真價實的白蓮教眾。
“你是說……那彌勒教,就是白蓮教?”
張鶴齡再次確認(rèn)一遍:“也即是說,剛剛你們抓了三個白蓮教眾,結(jié)果又叫太子給領(lǐng)走了?”
唐寅默然點頭。
“我了個去!”
張鶴齡立時轉(zhuǎn)身:“我得趕緊去找太子!”
那白蓮教是朝廷的心腹大患,錦衣衛(wèi)費盡心力都沒捉到黨羽,卻沒想到,竟叫這趙猛,一拳給擒下來了。
好不容易抓到白蓮教眾,自然得好好利用,可不能叫太子將他們給玩死了。
……
御書房中,內(nèi)閣三老已齊聚一堂,各部堂官也盡都在場。
大家今日被召到一起,商討的正是今日突發(fā)的一件大事——白蓮教作亂京師。
弘治皇帝面色陰沉,抬眸掃視眾卿:“怎么樣,諸位愛卿有什么看法?”
他目光游移,最終定格在了兵部尚書馬文升身上。
這剿匪做亂,本就是兵部的事。
馬文升今年已近八十,加上他身旁的助手劉大夏,兩個老家伙足有一百五十歲了。
可此刻,這兩人面色焦浮,全沒了年老者本該有的沉著淡定。
“陛下……微臣覺得,當(dāng)盡快派人在各城門值守,嚴(yán)防流民進京。同時,也該盤查審問京城之內(nèi)的所有流民,以防有白蓮逆黨潛伏其中。”
馬文升畢竟經(jīng)驗老道,沉吟片刻之后,終是給出的答復(fù)。
但弘治皇帝對這答案,顯然不大滿意:“如此一來,豈不鬧得人心惶惶?”
這么大的動作,想不驚動百姓,是不可能的。
馬文升沉嘆一聲:“京師乃國朝重地,逆賊在此生事,有損我大明國體?。 ?p> 這意思,兩害相權(quán)取其輕了,寧愿鬧得京師動蕩不安,也要嚴(yán)防流民生亂。
弘治皇帝拉下臉來,低頭沉吟。
“陛下,臣有意見?!?p> 卻是謝遷忽地站了出來,他先朝弘治拱手,又朝著資歷頗老的馬文升拱了拱手,隨即才開口:
“京畿流民,多半流竄在京郊,想那白蓮逆賊,也該是在京郊一帶游走活動。咱們只關(guān)上城門搜索盤查,怕是徒勞無功啊!”
弘治皇帝點點頭:“謝卿所言有理,可城外四通八達,可不好搜查緝捕??!”
這話等同于廢話,那白蓮教正是看中京郊防衛(wèi)疏松,才敢在那附近活動嗎?
若皇帝一聲令下,便能將京城附近全搜查個遍,他們也不敢如此造次了。
馬文升想了想,又道:“要不……調(diào)戍京的兵士清查京郊?”
北平城外有的是兵力,那戍京衛(wèi)師數(shù)十萬,真要發(fā)動起來,倒也能將京郊翻個底朝天。
但弘治皇帝立即搖頭:“區(qū)區(qū)幾個蟊賊,豈能動用大軍?”
戍京的軍衛(wèi)是干正事的,平日里負(fù)責(zé)操練打仗,哪能管這些反賊?
既便要調(diào)兵征討反賊,那也是針對大股反叛。
像如今這樣,小撥白蓮逆賊造反,攛掇著一些流民生事,調(diào)大部隊來,其實作用不大。
關(guān)鍵的問題,還是追查出白蓮教眾。
見堂下諸卿都沒再出聲,弘治皇帝終是抬手,朝旁邊的蕭敬問道:“牟斌那邊,有沒有消息?”
這種事,還是錦衣衛(wèi)更拿手。
蕭敬搖了搖頭:“牟指揮使已派人在城中搜查,又遣出錦衣衛(wèi)深入京郊各村鎮(zhèn)盤查,但目前為止,還沒有收獲?!?p> 此刻御書房里一片寧靜,蕭敬的話自然叫在場眾人聽了個干凈。
眾人將頭壓得更低,面上更顯沉凝。
查不出白蓮余孽下落,這京師就一直陷在危險之中,隨時有流民生事的風(fēng)險。
可真要下狠手對付流民,弘治皇帝是定然不肯的。
如今已陷入死局,除了被動防守外,再無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