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明:我的外甥朱厚照

第七十一章 邊關大捷

大明:我的外甥朱厚照 一頁非常書 2047 2022-11-19 12:01:00

  宣化府的攻防格局,忽地發(fā)生了極大扭轉。

  從前,韃靼人靠著驍勇游騎,屢屢得手,已將那宣府防衛(wèi)沖得七零八碎。

  可最近一段時間,數(shù)次偷襲,都被對方逮個正著。

  每一回,韃靼游騎都是以小股力量,硬扛下對方至少近千人的包圍。

  其結果,自然是被全數(shù)殲滅。

  一回兩回,接連著三次偷襲,都是如此。

  韃靼人徹底懵了,他們不知道,為何每回明軍都能支援得那般及時。

  難道他們開了天眼,早在咱們偷襲之前,就已預知了軍情?

  這個問題沒有答案。

  無奈之下,韃靼人只能暫緩偷襲計劃,偃旗息鼓暫作歇整。

  而與此同時,一封報喜軍情,已由那宣化府總兵府,傳至了京里兵部,又被兵部上程內閣,最終傳到了弘治皇帝的桌案之上。

  ……

  “哈哈哈,好!”

  “打得漂亮!”

  “來人,傳召壽寧伯進宮覲見!”

  張鶴齡看到大股錦衣衛(wèi)沖到府里的時候,實是驚慌害怕了一陣兒。

  最近幾天,他偷偷摸摸派人往那西山而去,已運了不少礦石回來。

  為的,自然是制造玻璃。

  那礦石的效果極佳,制造出的玻璃晶瑩剔透,正是他理想中的玻璃原料。

  張鶴齡料想,這礦石該是某種石英石料,其主要成分,正是制造玻璃的二氧化硅。

  既然找到原材料,開廠制造玻璃之事,就已被提上了日程。

  但有個問題擺在眼前。

  這石英石礦在西山里頭,那西山份屬朝廷,當然不容人開采。

  張鶴齡已派出人四下尋找,想從京師周邊的其他地方,尋找這石英礦藏。

  但在找到其他礦藏之前,總得先備一些石料,將這玻璃工坊開起來。

  主動找朝廷要,怕是有些費事。

  那就只能偷咯?

  于是,這些天里,他派了家中奴仆,沿著上回那條小道,無數(shù)次溜進西山,偷盜礦石。

  反正被捉住了也不打緊,無非運些石料嘛!

  大不了就“老實”承認,說咱們西山集市正在蓋房子,正缺這些堅硬的石料。

  只要不是偷煤偷炭,朝廷那邊也不會糾責。

  但今日,大批錦衣衛(wèi)突然殺來,張鶴齡倒真給嚇了個半死。

  不就是偷了些礦石嘛,至于這么興師動眾?

  正自擔憂之時,那群錦衣衛(wèi)之后,竟又走出了老太監(jiān)蕭敬。

  “壽寧伯,陛下急召,還請您趕緊進宮!”

  那蕭敬一臉喜色,看樣子是有好消息了。

  張鶴齡松了口氣,敢情不是為了偷礦的事。

  他立刻跟著蕭敬入了宮,一路打聽之下,才得知方才有軍情來報。

  具體軍情,蕭敬卻是不知,但看皇帝的喜氣勁兒,想來是有大捷了。

  “宣化府?”

  張鶴齡帶著猜測進了御書房,正瞧見弘治皇帝正背著手在殿內走來走去。

  一般這副場景,通常是皇帝遇到了難題,心下急躁時才會背手走動。

  但此刻卻是不然,弘治皇帝此時扼腕攥拳,一臉大仇得報的興奮勁兒。

  很顯然他是心中高興,激奮之下才在殿里走來走去。

  “陛下,可是宣化府那邊……”

  張鶴齡大步進殿,也顧不得君臣禮節(jié),張嘴便問。

  卻沒想到那弘治皇帝更是激動,不待張鶴齡將話說完,便已握拳朝他揚來:“不錯!正是宣化府大捷!”

  “當真?”

  張鶴齡心下一喜,那宣化府屢遭韃靼人偷襲,實是影響邊關穩(wěn)定,大挫明軍軍心。

  但這一回重挫敵軍,總算是給邊官將士們找回了信心。

  “望遠鏡送去宣化府,立即收獲奇效?!?p>  “短短兩天時間,我朝邊軍已打退韃靼人三次偷襲?!?p>  “其中兩次全間殲敵軍,一次重傷對方,只有十余人逃回大漠?!?p>  “三次守關大捷,共斬韃靼近千騎兵!”

  弘治皇帝朗聲而笑,激動地炫耀起邊關軍情。

  張鶴齡心中也激動萬分,不知不覺間,他也已融入了大明,為大明邊關大捷而欣喜激動。

  他的命運,與大明,與朱家皇族已融為一體,那邊關安定,干系他張鶴齡的身家安全,自然是要為之獻上一份力氣的。

  張鶴齡此刻又在慶幸,幸虧有那王守仁,助自己成功找到批量生產玻璃的方法。

  從今往后,那望遠鏡要多少有多少了。

  “壽寧伯,你此番立下大功,該是當賞!”

  弘治皇帝含笑捋須,抬手便喝道:“著令,封賞壽寧伯良田……”

  “且慢!”

  張鶴齡卻是斷然喝止:“陛下,良田就不必了,臣名下良田萬畝,要那么多田做什么?”

  前身是個土地迷,一門心思就知道要田要地,以至于名下無數(shù)良田。

  這田地雖說是多多益善的好東西,但此刻張鶴齡卻更希望換成另一塊寶地。

  “你不要良田?那賞你金銀寶器,又或者是香車美女?”

  弘治皇帝愣了愣,好奇問道。

  “這些臣都不要……”

  張鶴齡搖了搖頭,旋擠笑道:“臣想請陛下,將那西山里的一處礦洞賜給臣?!?p>  “西山?”

  弘治皇帝皺了皺眉,他知曉西山乃是煤礦富集之地,那里隨處都能挖到煤炭。

  這壽寧伯想要西山的礦洞,難道是想挖煤?

  這可是個難題,那煤炭乃是重要資源,可不好隨意封賞啊……

  弘治正思量間,張鶴齡又開口了。

  “陛下勿要誤會,臣并非是要一處煤炭礦藏。臣所要的那處礦洞,對朝廷來說一文不值。”

  “那里不過有一處晶石礦藏,那晶石卻是制造望遠鏡的重要原料。”

  “臣之所以要那處礦藏,正是為了朝廷制造大量望遠鏡之用?!?p>  張鶴齡說得有理有據(jù),真誠無比。

  弘治皇帝一聽,心下更是大喜不已。

  “你是說……往后那望遠鏡,可隨意批量制造?”

  這望遠鏡一共只有三十來只,弘治皇帝覺得數(shù)量太少。

  若是這東西可批量制造,那每處關口,每個要塞,都能配上一只。

  我大明邊關可報安寧!

  “正是!”

  張鶴齡斷然點頭:“此前,制造望遠鏡需要要極珍貴的無色琉璃,臣卻偶然發(fā)現(xiàn),用那晶礦可以制出替代無色琉璃的玻璃?!?p>  “有了那礦石,臣可保證,能批量制出望遠鏡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