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明:我的外甥朱厚照

第四章 無妄之災

大明:我的外甥朱厚照 一頁非常書 2256 2022-10-25 07:42:57

  邁步進入暖閣,張鶴齡當先見到的,并非是弘治皇帝。

  而是那朝堂諸部堂官,以及錦衣衛(wèi)指揮使牟斌。

  這些都是弘治皇帝的心腹近臣,也是整個大明朝江山的砥柱中樞。

  張鶴齡進門之時,正瞧見這些朝堂柱石們個個眉頭緊鎖,面現(xiàn)憂慮,似乎他們碰上了什么難題。

  可當朝臣們撇過臉來,看清進暖閣的是他張鶴齡之后,立時又露出不屑鄙夷之色。

  很顯然,朝堂諸公,對于他壽寧伯這個外戚,都是瞧不上眼的。

  哼,你們瞧不上爺,爺還懶得搭理你們呢……張鶴齡心里嘀咕了聲,懶得理會這些自命不凡的朝臣們。

  “咳咳!”

  “壽寧伯,朕聽聞你欺壓良善,竟將北平城中的畫舫勾欄給砸了,可有此事?”

  一聲氣若游絲的問詢,喚得張鶴齡趕忙斂神上顧,正瞧見面色蠟黃的弘治皇帝。

  弘治帝正斜斜靠在暖閣正中的龍榻之上,看上去有氣無力,他面相虛弱,身子干瘦,實是副行將就木的狀態(tài)。

  他分明才三十來歲,可兩鬢已是斑白,面相也極顯蒼老,乍看上去該是有四五十歲的年貌。

  想不到自己這靠山姐夫已衰弱到如此地步,張鶴齡心中已是一沉。

  “回稟陛下,臣知錯,還望陛下恕罪!”

  出于對這位勵精圖治的皇帝的尊重,張鶴齡并沒有出言頂撞,他老老實實躬身行禮,先認個錯再說。

  這副乖順態(tài)度,倒叫那弘治帝有些錯愕,連暖閣中諸位朝臣也面現(xiàn)疑惑,交頭接耳議論起來。

  在眾人心里,壽寧伯素來紈绔輕慢,何時見他這般低聲下氣認錯?

  “罷了,你既已有悔意,此事尚且罷了。朕令你回府閉門三日,自思其過,你可認罰?”

  弘治帝對此倒極為滿意,稍一錯愕之后,便即滿意點頭。

  閉門思過三日,這樣的責罰顯然是不疼不癢。

  張鶴齡心下已十分滿意,這位弘治帝果然寬厚,不愧是素有賢名的老好人皇帝。

  他正高高興興拱了手,打算謝恩領罰,卻是不想又聽得身后傳來一聲冷哼。

  “哼!”

  “陛下,微臣以為,此罰難以服眾,怕有損陛下清名!”

  站出來說話的,是一蒼勁老者,此人年紀不小,卻中氣十足,他站出來時腰板挺直,面露沉肅,頗有些耿正之相。

  張鶴齡當然認得此人,這人正是兵部侍郎劉大夏。

  這可是個硬骨頭,素來以直顏犯諫,中正耿介聞名。

  說是世上一等一的清官,但張鶴齡看來,這人不過是個老古董,保守頑固至極。

  “劉愛卿,此話怎講?”

  弘治帝已微蹙了眉頭,朝劉大夏望了過去。

  “啟稟陛下,如今宣化府剛逢大難,正是上蒼感念陛下施政不妥,德行有虧,故而降下責罰?!?p>  “如今壽寧伯欺壓良善,鬧得民不聊生,陛下若再輕言放過,豈不罪上加罪,更招致百姓不滿、民心動蕩?”

  那劉大夏梗著脖子,洋洋灑灑說了一通大道理。

  這話在張鶴齡聽來,是格外刺耳。

  什么宣化府大難,與老子有何關聯(lián)?

  皇帝都說了要輕拿輕放,你算哪根蔥,非得橫插一杠?

  弘治帝略略沉吟:“這壽寧伯一事,怕與那地龍翻身毫無關聯(lián),將兩件事合而為一,怕是不妥吧?”

  “陛下,這二者看似無關,卻都是陛下施政不善所致?!?p>  “這壽寧伯素來舉止乖張放浪,陛下卻多次輕善待之?!?p>  劉大夏又梗了梗脖子,強將兩手一拱:“依老臣看來,上蒼降下地龍之怒,多半與陛下屢次縱容貴戚有關聯(lián)?!?p>  聽得這劉大夏滿口胡咧咧,張鶴齡那叫氣不打一處來。

  他已聽了明白,大明近來出了大事——那宣化府出了地龍翻身之事,即是地震。

  想來,先前諸臣一臉憂慮,正是為了此事。

  可是,這劉大夏竟將此天災人禍,攀咬到皇帝頭上,竟還牽連到他張鶴齡身上了。

  被牽扯到那天災之事,這罪名可就大了!

  張鶴齡咬牙切齒,心中已將那劉大夏劃入死敵陣營。

  “依劉愛卿之見,此事該如何處置?”

  弘治帝面現(xiàn)猶豫道。

  “依老臣看,陛下當重罰壽寧伯,而后頒下罪己詔,自認過往縱容外戚之罪?!?p>  “如此,方能求得上蒼原囿,安撫受災百姓!”

  劉大夏又一拱手,中氣十足道。

  他這話倒說得簡單,可張鶴齡聽來卻已咬牙切齒。

  你個老小子,竟還要天子重罰于我……你算哪根蔥啊?

  張鶴齡立馬看向弘治皇帝。

  此時的弘治帝已緊蹙了眉頭,低頭沉吟起來。

  看得出來,劉大夏的說辭,已叫他心生猶豫。

  張鶴齡心下一凜,可不能叫弘治帝改了主意啊!

  得想個法子,駁倒這劉大夏。

  暖閣之中,朝臣們垂手斂目,一副做壁上觀的架勢。

  大家對于劉大夏的提議,自也是樂見其成的。

  身為大明朝臣,誰沒聽過這壽寧伯的惡名???

  如今地龍翻身,天降大災,正好拿這壽寧伯頂個罪,不也美滋滋嗎?

  反正倒霉的是他壽寧伯,與咱們何干?

  眾人正自看戲,那弘治帝已從沉吟之中抽回了神來。

  弘治帝緩緩抬首,望了一眼劉大夏,又用略有歉意的眼神望向了張鶴齡。

  很顯然,他已做下決斷,要拿張鶴齡問罪了。

  “且慢!”

  卻是在此時,那張鶴齡率先拱手,搶先發(fā)難。

  眾臣卻是一驚,沒想到這小子還有臉開口。

  砸畫舫的是你,正好撞到這天災當口,你不老老實實認罪,還想鬧什么幺蛾子?

  “劉大人此言差矣!

  “地龍翻身,乃是自然災害,此事與陛下絕無關聯(lián)?!?p>  “為何劉大人非要將此事攀扯到陛下頭上,竟說是陛下施政不善所致?”

  眾目睽睽之下,張鶴齡竟駁斥起劉大夏來。

  而他駁斥劉大夏的由頭,竟是那地龍之事。

  百官們心下偷笑,你壽寧伯哪里懂得治災之事,非要與劉大夏辯駁此事,你不是找死么?

  劉大夏已冷哼起來:“看來壽寧伯對這地龍之事,頗有研究了?那依你看來,此事當如何處置?”

  他這是強行將話題引入政事,想與張鶴齡在其不熟悉的領域辯論。

  “地龍翻身,導致百姓死傷慘重,民不聊生,此時當盡力救助百姓,消彌災患。”

  “依我看來,當下里最重要的,是盡快遣官軍前去災區(qū),救助那受災百姓。地龍翻身,定有不少房舍倒塌,以致災民被困,官軍盡快趕去,或還可救助這些瀕死之人?!?p>  “其二,百姓傷亡慘重,當遣醫(yī)官前去救助!”

  “其三,盡快組織糧食帳篷等救援物資,解決災區(qū)百姓缺糧及居無定所之難。”

  張鶴齡聲若宏鐘,擲地有聲,條條例例舉措,說得暖閣里鴉雀無聲。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