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個詞,你肯定會笑著說:“買東西我還不會么!”沒錯,你可能還真不會。
說到這我又要不禮貌的把人分為兩類了,請原諒這并非我的真實想法,而是為了敘述事情的需要。
我雖然生活在一個相對富足的家庭里面,但是我也不知道我是受了我姥的影響還是什么原因,總是莫名的珍惜自己的東西,別人能用一年的,我基本都能用到這個物件在市面上淘汰了也不壞。
那這和購物有什么關(guān)系呢?你買東西為什么要逛呢?你覺得逛是僅僅在挑自己喜歡的物件嗎?其實不然,逛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大家都有占便宜的心里,希望能夠花最少的錢,買到最好的東西,也就是現(xiàn)在人們常說的性價比高的東西。但我不得不告訴你,其實說這話的人,就是一個窮人,先別急著反駁,看看我的論據(jù)。如果這里面的邏輯和普通人一樣,我還有什么必要浪費這么多字給你解釋呢?
如果你足夠富有,你看上了一個東西,你的舉動應(yīng)該是什么?應(yīng)該毫不猶豫的去買了它。但不巧的是,你看上的這個東西有兩個廠家你都比較滿意,那到底買哪個呢?比如這是件衣服吧,然后你就會從這個店跑到那個店,試完這件,試那件,要從中找到淘汰一個的理由。但是不知不覺間,你從這里面損失了什么?損失了大把的時間,如果你是一個老板,你是一個做大事的人,你記住,你最值錢的根本不是什么金銀首飾房產(chǎn)、地產(chǎn),而是時間。也就是說,在你試衣服的時候,這衣服的成本已經(jīng)增加了,只是你不知道,你不覺得時間也是它成本里面的一部分。那你比來比去你能了解多少呢?它可能洗過以后會掉色,它可能穿幾天以后會起球,這些內(nèi)在的東西你通過比較能夠比出來嗎?說到底是因為你現(xiàn)在很有時間,而錢不多,如果你是錢很多時間很少的話,你不會這樣做的,你會直接把兩件衣服都買了,然后回去慢慢比較,都穿過以后你就知道它們之間的全部區(qū)別了。再者說,這件衣服有兩件有什么不可以嗎?唯一不可以的就是你兜里的錢不允許。所以,這又延伸出了窮富的差別原因,富人之所以很多思想先于窮人,包括審美、社會知識、消費觀念,那是因為富人他有錢,他用錢都已經(jīng)去試過錯了,而窮人呢,他沒有第二次機會,或者說如果他等到第二次機會會需要很久很久,這就是差別。
如果是我購物的話,我在去商場之前就已經(jīng)想好要買什么了,同時要圈一個品牌的范圍。為什么要選擇品牌?其實就兩個字——可靠??煽渴鞘裁匆馑?,就是省事。比如你買了一塊勞力士,一塊表你可以帶幾代都不會壞,時間非常準(zhǔn),做工精美像是工藝品一樣。你也可以買一塊假表,但是走走停停,出門之前就要調(diào)表,甚至放進搖表器里面它都無法準(zhǔn)時,而且假表還總壞,需要你不斷的找地方修表,換零件。這些都是要耗費你的精力和時間的。所以,買東西其實篩選的是品牌,做公司其實也是這個道理,你把幾個價格、品質(zhì)差不多的商店作為你選擇的范圍,這樣你就會節(jié)約很多時間,同時買到的東西也不會讓你操心,買到的東西是為你服務(wù)的,如果你買了東西以后三天兩頭的因為它去奔波,那你買這個東西還有什么意義呢?所以,我的建議是寧可買貴的買好的,絕對不買差的,不論差的多便宜,也不要買。為什么要買大牌的東西,因為大的牌子是大多數(shù)消費者檢驗過的,也是大多數(shù)人覺得不錯的,它禁得住考驗。
這就是我的購物理念。一是要買品牌的,適合自己消費能力的品牌。二是如果遇到喜歡的就都買了,沒必要花時間去對比,買回來用了自然就知道誰好誰壞了。三是如果社交需要可以買奢侈品,前提是工作需要社交需要,而不是成為攀比炫富的工具,如果你還需要拿這些東西炫富攀比,那只能說明你是個窮人,也是一個自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