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我為太子師

第99章 吃下去的都要吐回來

我為太子師 邊走邊問 2065 2022-12-05 23:59:36

  盡管楊安對冷玉蘭再三好言相勸,讓她回到父母身邊。

  可冷玉蘭卻是堅決不肯。

  太子也過來問冷玉蘭父母兄弟在何處,冷玉蘭也只說不知。

  無奈之下,楊安和太子只得將冷玉蘭交給趙七,讓他負責看護。

  趙七本來只對打架感興趣,聽楊安讓他安排面前的女子,十分不情愿。

  可等他看清冷玉蘭的容貌時,立馬就變了一副神色,居然將冷玉蘭帶到一邊,兩人聊得十分投機。

  安排好冷玉蘭后,楊安和太子便商議下一步的計劃。

  此時錢府的賓客早已走了個干凈,只剩下錢府的下人,以及太子和楊安的人。

  因為天色已晚,楊安和太子等人,當晚就留宿在錢府。

  第二日一早,他們兵分兩路。

  一路,由趙孟德帶著五名士兵,清點官倉內官糧的情況,同時派人到趙家、李家和王家的糧倉去查到官糧的證據。

  另一路,則由楊安和太子押著錢壽安趕往衙門。

  縣衙里的人昨天得到消息,早已在此等候。

  楊安走進大堂,坐在本該是縣令坐的位置上,開始審理錢壽安貪污挪用官糧一案。

  而太子則坐在一旁監(jiān)審。

  整個審問過程,遠比楊安想象的要艱難。

  楊安以為經過昨天的較量之后,錢壽安所犯的罪行證據確鑿,沒有什么可隱瞞的了。

  錢壽安現在所要招供的,就是交待出幕后之人。

  正如太子所說,一個小小的縣令,如果沒有后臺,就是給他天大的膽子,他也不敢做出這種殺頭的事情。

  可是錢壽安的嘴,嚴實得出乎太子和楊安的意料之外。

  盡管楊安和太子讓錢壽安坦白從寬,將功補過,

  可錢壽安就是咬緊牙根,死都不肯承認背后有主使之人。

  他從頭到尾,始終都咬定,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一人所為,與他人無干。

  而楊安若是追問官糧去處,錢壽安便沉默不語,堅決不肯說糧食都和誰進行了交易。

  楊安這一路沒有審出來什么結果,而趙孟德的那一路卻旗開得勝。

  對錢壽安審了一個多時辰之后,趙孟德的人便來回報。

  經過清點,官倉內尚有近一半糧食。

  同時,他們在咸陽的三個大戶,趙家、李家和王家分別搜出極少一部分官糧。

  而且,趙孟德還說,這三家大戶,正要將上有官糧字樣的盛裝米袋進行銷毀。

  如果他們遲去一步,就連這僅有的證據,也會被銷毀干凈。

  得知官倉內還有近一半的官糧,總算是個好消息。

  楊安和太子本來還擔心,如果官糧被錢壽安給折騰殆盡,此行賑災,無異于難上加難。

  有了剩余一半的官糧做保障,楊安和太子再談起賑災來,終于有了底氣。

  經過商議之后,兩人當即決定,賑災分兩個方面進行:

  一、設立施粥點;

  根據咸陽縣內目前的受災情況,及逃荒人口密度,在人多的地方由專人就地架起大鍋,熬制米粥。

  米粥熬制標準,以一根筷子落下不倒為準。

  二、開倉放糧。

  在全縣貼上布告,告知所有難民朝廷開倉放糧,所有逃荒的災民回到原居住之地后,便可領到朝廷派放的口糧。

  而派放口糧的依據,便是根據朝廷“輸籍定樣”戶口數。

  “輸籍定樣”,原本是隋文帝為了合理收取老百姓賦稅而出臺的一項政策。

  而眼下,在賑災時也恰好派上了用場。

  因為楊安和太子采取的兩項措施,都是實心實意的在為災民辦實事,是真心為災民著想,很快就贏得了縣衙內大部分人的擁護和愛戴。

  有人主動站了出來,要參與到賑災的行動之中。

  對于這些人,楊安和太子當然表示歡迎,因為他們本來就人手不夠。

  而對于那些態(tài)度不明者,楊安和太子也不勉強,只要他們不添亂,也暫時不用管他。

  在派出人手盡快實施開倉放糧之后,楊安和太子再次商議,如何處理趙家、李家和王家糧倉之內發(fā)現官糧的事情。

  太子認為這三家太過于膽大包天,應該和錢壽安同等處理。

  但楊安認為,因為昨天當著他們的面許諾過,只抓錢壽安一人其他人既往不咎;

  再加上此三家大戶,在咸陽城內根深地固,處理得不好,容易引起更大的騷亂;

  所以暫時不便處理這三家大戶。

  太子聽到楊安的分析后,尊敬地表示,還是少師考慮周到,一切聽少師安排。

  但楊安跟后說道,雖然這三家可以暫時不處理,

  但是,少了的一半官糧,還是要從他們身上找回來。

  吃下去多少,就要吐出來多少。

  隨后,楊安和太子,讓人將三家的家主找了過來。

  楊安提出,現在關中大旱,是非常時期,三位家主作為咸陽城內的大戶,應該為災民做些什么。

  為災民做事,也就是為朝廷做事,是在為皇上分憂解難。

  朝廷會記住你們的功勞,皇上也會記得你們的貢獻。

  雖然楊安閉口不提在三家糧倉中發(fā)現官糧的事情,但是三位家主心中有數,這是給他們留著面子。

  當下,三位家主紛紛表示,愿意捐出若干糧食,幫助朝廷賑災。

  楊安和太子一聽,這三人實在是吝嗇,僅僅只捐了一小部分,與官倉中所少的一半糧食還相差太遠。

  于是楊安表示,這點糧食,只是杯水車薪,根本不夠災民吃幾天的。

  三位家主立時明白,這是嫌他們捐得太少,于是很默契地將數量往上提了一些。

  可是增加的數量有限,還是不能讓楊安和太子滿意。

  于是,三位家主只得再次將數量往上提。

  楊安和太子還是嫌少,讓他們再商量個數字。

  可盡管嫌少,楊安和太子還是只字不提在三家糧倉內發(fā)現官糧的事情。

  如此再三,三位家主都坐不住了,想要告辭離開縣衙。

  可是楊安和太子不開口,再加上趙七和趙孟德在一旁虎視眈眈地盯著,他們誰也不敢走。

  三位家主經過多次商議之后,楊安和太子聽著數字,覺得應該差不多能補上官倉內所少的一半糧食,這才口氣有所松動。

  可是,楊安和太子仍然沒有點頭。

  三位家主只得再次進行商議。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