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社會生活,遇到最多,也是不大容易處理的事情,我認為:不是工作,是人際關系。
工作是死的,人是活的。
人是活的,且性格五花八門,所遇到的事情也各式各樣,如果沒有經驗,是不會處理融洽的。
我先說這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我不以為然,防什么???他還能把你怎么樣?
可是,經歷的事情多了,遇到的人多了,就知道,人家說的很有道理,是自己為人處世經驗的總結。
上中學時,我們班調來了一名新學生,還是老師的孩子,老師警告我說:他家人都不好管他。
我和對待每名同學一樣對待他。
他新來乍到,住我家西邊的廠區(qū),每天上學就找我一起去。我們無話不說,形影不離,老師的話也早忘了。我覺得交了個不錯的同學呢。
可是,晚上,我放學回到家,媽媽和陳嬸問我這個同學的情況,我說:他是新調我們班的。
沒了?媽媽和陳嬸追問。
我忽然想起老師的話:他家人都不好管他。他曾經被少管過。我告訴她們了。
媽媽感激的看著陳嬸說:“果然是?!?p> “是什么?”我問。
“你陳嬸說的,這孩子和其他孩子不一樣,看,少管過。”媽媽說。
“什么說少管?”我當時不知道。
“就是犯過嚴重錯誤的少年,被送到一個專門的地方,實行管理和教育?!标悑鹫f。
“老師沒說他犯了什么錯誤嗎?”媽媽問我。
“我還真不知道。老師也沒說。只說少管過。不好管?!蔽艺f。
我按媽媽和陳嬸的話去做,冷淡他了。他好像也覺察到了。不和我一起上學一起放學玩了。
后來,他又轉學了。
據說,在新學校打架,又被勞教了。
這事我始終記得,記得他的相貌和笑臉。
我只記得,我和他有了隔閡之后,他曾經和我鬧翻了,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發(fā)火。
是什么原因,我們產生了隔閡呢?是媽媽和陳嬸找我的談話。
我不明白,他們怎么看出來,他是個問題學生的。我并沒有覺得,我們相處還是和其他同學一樣。
在一次和媽媽聊天時,我們說起了這件往事。
媽媽告訴我,陳嬸是街道治安員,警惕高,她看這孩子和其他孩子不一樣,賊眉鼠眼的,就告訴媽媽別把我?guī)牧?。才有了那次談話。我明白了?p> 可我不明白的是,大人看出來,我什么也沒感覺到。大人為我好。但我受到大人的影響,和他不來往了。但我是班干部。我不應該和他接近,改變他嗎?
我想起有部電視劇《平凡世界》,講的就是一群被集中在工讀學校的有問題的孩子教育改造的事。
其中,一個情節(jié)說的就是,其實他們是孩子,只不過有多種因素影響了他們的成長進步,讓他們內心扭曲了,和別的孩子不一樣了,他們要么封閉自己,要么害怕,要么玩世不恭,這就是他們的經歷,造成的心理問題,所以,在外人看來,他們和別的孩子不一樣,這就是其中的原因。
長大后,我想起這件事,假如時光倒流,回到從前上學時代,我和他友好的相處,沒有隔閡,沒有那次爭吵,沒有孤立,他是不是就不轉學了,也不會二次因打架勞教了吧。
誰知道呢,時光不會倒流的。
這件事,引起了我對過去的反思,對問題少年多關注,希望社會給與他們更多的關懷溫暖幫助,讓他們走出陰影,重新回到正常生活里來,不斷學習進步,這樣,社會就多了一個好青年,少了一個罪犯。
在報社工作時,我和主編說起過這件事情。
主編說,不必質疑和自責。你們都有道理。
我問主編為人處事之道。
“與人為善,以誠相待?!敝骶幷f。
為什么呢?我大惑不解。
老子說過“德善、德信?!敝骶幱惺氯ヌ幚砹恕?p> 我查閱老子《道德經》。查到了。直白的話說就是: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那么整個社會的行為就歸于善良。誠實的人,我信任他,不誠實的人,我也信任他,那么整個社會的行為就歸于誠實。
人家的心懷多寬闊啊。我贊嘆。
可回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又有些疑惑了。
主編回來了,繼續(xù)和我探討說: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社會上還是好人多啊。壞人還是少數嗎。尤其是現在詐騙案件增多,還是要加強防范???
那不矛盾了嗎?我疑惑了。
不矛盾。任何事情都是兩方面。就如同你質疑這句話一樣,你也質疑我的了,老子的了,呵呵。其實,老子說的是社會,我說的是報社,你說的是過去的事。呵呵。主編說。
我頓開茅塞。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嗎。
我不知道,曾經的他,現在怎么樣了。
我學習主編在我為人處事的座右銘中,首先講:與人為善,以誠相待了。我要求自己,也樹立社會風氣,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