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穆天黎詩作帶來的震撼
逍遙文會可是大夏最近幾十年,儒生們的盛事,當(dāng)然不會這么快就結(jié)束,之前以廬山為題作詩,只是逍遙文會的第一場,也是每屆的保留項目。
為了讓山腳下的那些儒生們,也能知道逍遙文會第一場的內(nèi)容,早有專人將徐文所作的《廬山瀑布》以及穆天黎接連所作的《望廬山瀑布》、《望廬山》謄寫下來,傳到山腳,以供儒生們欣賞。
那些修煉者們,卻是已經(jīng)進入了陣法之中,進行屬于他們的考核。
“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p> “好詩,好詩啊,無比形象地寫出了廬山瀑布的壯觀,不愧是素有詩名的徐文徐詩人?!?p> 山腳下,由于徐文率先作詩,所以他的詩作也最早傳到山腳,讓這些儒生們可以欣賞。
徐文如今快到而立之年,是三年前開始揚名,做出不少詩作,得到夏凌蒼看重,邀其前來參加逍遙文會。
在穆天黎崛起之前,這一次逍遙文會贏面最大的,其實是徐文,因為逍遙文會比的最多的就是作詩。
“來了,來了,又來一首詩了?!?p> “也不知道是誰這么倒霉,跟在徐文的后面作詩?!?p> 有人對第二首詩充滿期待,也有人對第二首詩抱著看好戲的態(tài)度,因為他們是徐文的擁躉,最欣賞徐文的詩。
“這是穆天黎穆公子所作詩句,其名為《望廬山瀑布》?!?p> 那傳遞了詩作下來的人激動地開口了,并不是因為這詩乃是穆天黎作的,而是因為他已經(jīng)看過了這首詩,驚為天人。
“穆公子所作?既如此,我等倒要好好欣賞觀摩一番。”
如果說徐文是憑借這三年的時間,積累的詩名,那么,穆天黎可以說是這不到一個月時間里靠著幾句話積累的才名。
三不,四句,極其出名,尤其是前段時間剛說的讀書四句,更是被奉為圭臬,不知道讓多少儒生覺醒了思想。
他們也想看看,這有著大才之名的穆天黎,詩作又是如何?
“望廬山瀑布?這不是抄襲徐詩人的詩作嗎?”
“我看這穆公子,名不副實嗎?!?p> 有徐文的擁躉對穆天黎的詩作表示不屑一顧,從這名字都能看出來,穆天黎的作詩水平一定不怎么樣。
“閉嘴!你這個無知之徒!”
那傳遞詩作的儒生,怒斥一番,他是看過穆天黎詩作的,自然知道穆天黎的詩作水平如何。
“你連看都沒看就枉自開口,真是徒增笑柄?!?p> “徐文的詩,和穆公子的詩比起來,簡直就是渣滓。”
在此之前,這個儒生其實也比較欣賞徐文的詩,可看過穆天黎的詩后,頓時就覺得徐文的詩落了下乘。
“你!”
徐文的擁躉豈能受如此屈辱,正當(dāng)其想開口反駁之際,但聞耳邊傳來陣陣驚呼聲。
“嘶!此詩……恐怖如斯??!”
“前所未聞,穆公子真大才也!”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此二句格局之大,其景之狀,其勢之猛,世間罕有啊?!?p> 不少儒生皆盡嘆服,這個景象,極大程度地吸引了這個徐文擁躉的目光,不免心生好奇。
“且讓吾觀之!”
徐文擁躉不顧旁人好似要吃人的目光,一把奪過那穆天黎的詩作。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p> “嘶!”
高聲吟詠出穆天黎《望廬山瀑布》之后,徐文擁躉不由得倒吸一口,只覺渾身一震,他方才好似真的看到有一銀河從面前垂直落下,讓他驚出一身冷汗。
徐文的最后兩句“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迸c穆天黎的最后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焙喼本褪菦]有辦法相比。
一個還只是在廬山內(nèi),一個都已經(jīng)飛到九天之上。
格局小了,景色差了,氣勢弱了。
“又來一首!”
“徐文直言穆公子詩作太過失真,不夠?qū)憣崳鹿赢?dāng)即再作一首進行反駁,其名《望廬山》!”
啪嗒!
還是剛才那傳遞詩作下來的儒生,這一次,他更加興奮了,興奮到跑著跑著沒看清腳下臺階,直接摔倒在地,也不理會自己的疼痛,高舉著穆天黎的詩作。
“給我看看!”
“給我看看!”
當(dāng)即,所有儒生們都瘋狂了,一個個爭先恐后地撲向穆天黎詩作,試圖第一個看到。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p> 有一儒生運氣好,正好就在邊上,抬手就接過了穆天黎的《望廬山》,隨后大聲吟詠起來。
靜!
無比寂靜!
成百上千個儒生站在一起,卻無一人發(fā)出聲響。
“妙啊!真妙啊!”
“前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不同角度千姿百態(tài)的廬山風(fēng)景?!?p> “后兩句是即景說理,深談游山之體會,蘊含人生哲理。”
“前作《望廬山瀑布》以極為壯觀瑰麗的想象寫出廬山瀑布其景之狀,現(xiàn)作《望廬山》以簡單的文字道盡廬山奇秀形象給人以美感的同時,還令人深省?!?p> “穆公子,真大才也!”
所有讀完穆天黎兩個詩作的儒生,無不對穆天黎的才華表示嘆服。
先前的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說出了讀書人的信念和骨氣。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道出了讀書人的畢生理念,告訴讀書人為了什么而讀書。
現(xiàn)在這兩首與廬山有關(guān)的詩作,證明了穆天黎不光只會說大道理,還能寫詩,還能通過寫詩讓人明白道理。
如此才華,世所罕見。
尚在山巔參加逍遙文會的穆天黎,可不知道山腳下發(fā)生的事情,他只知道,逍遙文會還沒結(jié)束,甚至,才剛剛開始。
第一場的命題作詩,是每屆逍遙文會的保留項目,還不算精彩和刺激,當(dāng)然,穆天黎的兩首作品,已經(jīng)非常精彩了,將這第一個項目已經(jīng)頂?shù)搅烁叱薄?p> 逍遙文會的第二場,依舊是作詩,依舊是命題作詩,但主題已經(jīng)不是廬山,而是人。
與人有關(guān)的詩作,難度并不小,因為特征難找。
寫山,寫水,寫花,寫鳥等詩作,整體是從它們的特征來描寫,或表達景色之美,或借景抒情,而寫人,就沒那么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