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要做晚課,一聲聲在念經文。一悟不會念,師父叫一悟敲磐。
師父念一句,一悟敲一下,師父再念一句,一悟再敲一下。如此重復,起初,一悟還能夠跟得上,慢慢地,一悟明顯慢了下來。
師父依然在不緊不慢地念著,可一悟越來越敲得慢了,師父念兩三句,一悟會敲一下。
后來,沒有磐的聲音了,只有師父的念經聲,還有一悟的鼾聲。等一悟醒過來時,他會吃驚地發(fā)現(xiàn)師父依然在念經,自己卻頭枕在師父盤起的膝蓋上。遇到天冷,一悟的身上會多一條小毛毯。
每當這個時候,一悟總會感激地望一眼師父,重新坐起來敲磐,用心去敲磐。
漸漸地,師父那里念一聲,一悟的手就動一下,不前不后,配合得非常自然。
佛殿上有盞燈,填著油,永遠像要熄滅,永遠不會熄滅。香爐里面有燃燒的香,香煙裊裊。香氣鉆入了一悟的鼻子,油燈映入了一悟的眼簾。
一切變得模糊,房子,師父,還有屋外的青蛙聲,似曾存在,似曾不存在。
大海,飛鳥,貝殼,忽明忽暗。
爸爸,媽媽,一悟,還有那只愛爬在床上撒嬌賣萌的小花貓,朦朦朧朧。
星光下
有座城
城里有座山
山里有座廟
廟里有個禪房
禪房里面有一個中年和尚和一個小和尚
“不!一悟才不做和尚!”
這個聲音好像從天籟而來,好像從一悟的肚子里冒出來的。一悟聞見了香氣,肚子開始咕咕咕咕叫。
香客放在大肚子佛前的水果,正在散發(fā)著香氣。一悟爬起來,拿起一個蘋果,像老鼠一樣啃起來。
師父已經停止了念經,在打坐,師父閉著眼睛,對一悟的偷吃不聞不問。
黑夜里,看不見飛鳥,卻能夠聽見鳥的叫聲,那是一只貓頭鷹,天天晚上停留在院子里的一棵大樹上,咕咕咕要叫半個小時左右,好像也在做晚課。
油燈散發(fā)出來的光照在師父的額頭上,師父的額頭多了一塊金。臺階處,靜靜地躺著一堆大小不一的石頭,在夜色中比著美麗。
一悟輕輕提著腳,跑到院里。抬起頭看見了滿天繁星,低下頭,看見了燈光下自己的影子。
“抬頭是天,低頭是地。天是用來看的,地是用來走的?!?p> 屋外的世界很熱鬧,蟋蟀在墻角彈著琴,青蛙哇哇哇和貓頭鷹比嗓子,一只狐貍蹲在大樹下仰望著黑暗中的樹林,樹頭上睡覺的麻雀發(fā)出了“唧唧復唧唧”的聲音。
屋里想起了磐的沉悶聲,師父又開始了誦經,不過這次師父不會讓一悟敲磐,他自己一邊在敲,一邊在誦經。
涼亭下,懸掛著一把古劍,銹跡斑斑,劍身是銅的,有點黃。一悟從來沒有看見師父拔過劍,師父年輕的時候是不是一個劍客?師父為什么要棄劍用棍?師父為什么要出家當和尚?
師父,對一悟而言就是一個謎。油燈下,師父翻過了一頁又一頁的書。
書的紙張是黃色的,有點舊,字上的墨跡有些褪色,可是師父每次拿起書,依然像對待珍寶一樣,小心翼翼,唯恐弄傷了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