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貢,可是有客來乎?”
應劭年三十有一,思覺敏銳,見諸葛珪面變,不由得出言道。
諸葛珪側眸看了眼面帶笑容的應劭,面上恢復往日肅穆,也未隱瞞,道:“乃是我家小侄,前番過博縣,這次歸來,素來拜望!”
“莫非是諸葛家高才?”
瑯琊諸葛氏,即于臨郡,應劭第一時間想到者,正是諸葛珪于瑯琊郡之子侄。
出乎意料的是,諸葛珪搖頭道:“其非諸葛氏子,乃是泰山郡本郡之人,方才仲遠汝所言之,去歲時,那場黃巾匪賊,以襲往來行客,終救得行客,含我親眷者,正此人也!”
應劭本是隨口一問,他聞諸葛珪所言,忽然想起前方時于郡府熱議之事,抬首道:“哦?君貢所論之,莫為那于冀州立功,今為朝廷所任的昌慮少年縣長劉祈?”
劉祈年不及弱冠,于冀州戰(zhàn)事中,獻計助胡軫大破張梁,后為胡軫向朝中請薦,甚至鬧到天子那里,以少年之姿,憑軍功,任一地縣長,此時不僅是泰山郡郡縣熱議,連雒陽也有過一次轟動。
甚至還有御史,為此彈劾過青州牧胡軫,以之任人唯親……
但事后天子發(fā)話,加上劉祈,于胡軫所稟,為魯恭王之后,亦屬宗室子弟,此事方不了了之。
今漢之于察舉制下,不論天子自光和元年以來,賣官而至官場混亂,原為地方主官者,出身本就很重要。除卻地方長官所舉,可得授官之外,也就宗室子弟寬容一些。
應劭今次舉高第,再次升遷,拜泰山太守,說起來,同劉祈還有些關系。
而劉祈這半月來,回往鄉(xiāng)地,于杜鄉(xiāng)處事,加上在郡中,無多友人通信,并不知道,自己以弱年之姿,就任昌慮縣長,引得軒然大波。
諸葛珪消息靈通不少,知曉內情,遂于當日同劉祈交談中,告誡其當腳踏實地,不可沉迷虛名。
今見應劭似乎很敢興趣,他頷首道:“正是希德!
希德年紀雖少,但如今次太山能得大勝,其與我所論,謀略得當,可是難得之才。”
應劭目光一閃,這劉氏子能為諸葛珪這等徐州名儒,視作子侄,如此推崇,可見深得諸葛珪信賴。
他沉吟道:“我對此間少年,甚是好奇,君貢若不請之相見乎?”
~
諸葛家的門子,早于劉祈面孔記下,在向家中主人通報后,一路將劉祈幾人,迎入到了客舍。
初來郡治,如劉幼娘,劉紀等,何嘗見過這般高門大院,矜持間,一雙眼珠卻是不斷亂動,打量四周。
待諸葛瑾匆忙初來,相互見禮后,劉祈才得知,諸葛珪正在書舍接見貴客,方到任不久的太守應劭。
應劭!
聽聞這個名字,再通過諸葛瑾敘述,知之為汝南人。
劉祈便能肯定,這里的應劭,應該就是東漢末年的法學家、學者應劭應仲遠,司隸校尉應奉之子,《后漢書》錄有應劭本傳。
本以為和自己無大關系,受章氏所召,正待同弟妹往后宅路上,又有侍從來傳,諸葛珪讓他過去一趟。
劉祈只好停步,看向弟妹道:“阿紀,幼娘,你等且隨大郎,前去拜見伯母,為兄少頃便至!”
等來到書舍時,即聽聞諸葛珪正同一個爽朗聲音交談,他隨之踏入見禮,不覺間,打量了應劭一眼。
應劭要比諸葛珪年輕一些,一雙丹鳳眼充滿智慧,頗顯富雅之態(tài)。
歷史上,也曾與諸葛珪在泰山郡,搭檔過很長一段時間。漢獻帝初平二年(191年),黃巾軍入泰,他同諸葛珪各領兵士激戰(zhàn),諸葛珪后戰(zhàn)死。后因曹氏父子之死,曹操大怒,即徐州之屠,應劭由此而入袁紹部下。
而在劉祈見禮后,諸葛珪便將之介紹給了應劭,并向劉祈道:“仲遠今為泰山太守,亦算汝之長輩,不用拘束!”
劉祈忙面向應劭又一禮道:“見過府君!”
看出劉祈一言一行,頗合禮數(shù),即知其家貧,亦不墜宗室風度,應劭好感大增,面帶笑容道:“勿須多禮,我同君貢一見如故,汝即為君貢視作子侄,即不是外人!”
隨之,劉祈入座下首小案,以做侍奉。
應劭則問起冀州戰(zhàn)事,劉祈從容告之,另有儒學等課業(yè)諸事,好在劉祈自半年前醒來后,尋得書冊,自學不少,又有方真于畔解答,也算對答如流。
書舍內,不斷傳來應劭爽朗笑容。
告別諸葛珪前,應劭尋來筆墨,當即書信一封,交給劉祈,道:“徐州糜氏,乃徐州巨賈,其祖輩世代經商,,家門之內,仆僮門客近萬之眾。
我與子仲(麋竺),其正是東??る钥h人,與昌慮相距,并不算遙遠。
希德此番往之,若遇所需,不妨持我書信見之?!?p> 劉祈聞此,見諸葛珪輕輕頷首,他忙接過告謝,心中浮現(xiàn)起一個人名,麋竺。
劉備大舅子!
也是劉備的大金主!
對于應劭同糜氏中人相識,劉祈并不意外。
時下各地世家大族,尤其相鄰郡縣,關系可謂是千絲萬縷。
汝南應氏,作為地方大族,同徐州糜氏有所交往,也是情理之中。
不過,商賈終究比不過實權官吏,想來應劭同麋竺關系也是一般。而今與他手書一封,也是賣給諸葛珪一個人情。
應劭初來泰山郡,接下來需要諸葛珪這個郡丞,配合料理者多也!
而政治,常為利益交換之結果。
看到諸葛珪腿部有傷,劉祈攙扶之,一同相送應劭。
等將應劭送出府舍,回到院中后,諸葛珪并沒有提及書信之事,而是關心起劉祈行程。
劉祈遂將個中計劃道出,諸葛珪認真聽著,對劉祈處事周全,興嘆不已。
等一同來到后宅,看到劉家兄妹,于此見禮后,諸葛珪道:“希德與汝等,自幼喪父母,刻苦不已。
今來到家舍,便將此地當做家也!
阿瑾,阿月,阿敏,阿亮……
希德前救汝等性命,今阿紀、幼娘至,汝等當視作兄妹!”
除了尚在襁褓中的幼子諸葛均,諸葛珪一連叫了四子女名字。
“是,阿父!”諸葛瑾兄妹,包括小小年紀諸葛亮,小胳膊小腿也是站得筆直應聲。
劉祈看向旁邊弟妹,還有一側諸葛兄妹,以及前方的諸葛珪夫婦,便覺心暖。
拾新
抱歉書友們,家中停電,今日先兩更,用手機碼了一章,速度太慢了,看夜半來電能補上不。 或者明天四更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