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三國:我在江東做股東

第四十九章 新兵

三國:我在江東做股東 綠豆湯清熱 1874 2022-07-18 15:10:55

  陵陽城內外都是一副熱火朝天的場景,但是回到陵陽的孫策,卻發(fā)現(xiàn)自己好像找不到事兒干。

  孫策作為主公,江東集團的一把手,雖然現(xiàn)在沒人這么叫他,但是大家都早已經默認了。

  政務方面全都是張云在負責,孫策在張紘手下鞭策了這么久,要說幫忙也是能幫上的,但是沒必要。

  就不去干擾子昂了。

  孫策大搖大擺的從縣府門口路過,絲毫沒有進去看一眼的打算。

  看一眼不要緊,萬一被張云抓了壯丁,孫策可沒地兒說理去。

  相比起令他頭大的政務,孫策還是更喜歡軍務一點。

  由于之前的戰(zhàn)果太過豐碩,陵陽一下子有點吃不下,出現(xiàn)了明顯的消化不良。

  這種情況下張云就更不能讓孫策再領兵外出了,吃撐了沒關系,撐死了關系就大了。

  所以張云這個三把手,直接給一把手下了禁足令,沒有他的允許,孫策就只能老老實實的待在陵陽城中。

  既然不能領兵外出,又不想去處理那些繁雜的政務,孫策只能一頭扎進軍營之中。

  可是孫策扎進去后,卻發(fā)現(xiàn)好像沒自己的位置了。

  幾位丹陽教官,原本是專門訓練丹陽精兵的,而如今黃蓋已經基本掌握了丹陽兵的訓練方式,算是出師了,而張云明顯更信得過黃蓋。

  所以所有丹陽兵的訓練都是黃蓋一人在負責,幾位丹陽教官,在張云的刻意安排之下,被迫成為了新兵教官。

  張云之所以這么做,就是為了盡可能的斷絕私兵這種情況。

  后世東吳之所以那么拉跨,除了十萬大帝本身拉跨之外,跟各個將領的私兵也有很大的關系。

  不光是東吳,曹魏蜀漢兩大集團也有這樣的問題,或者說,天下諸侯都有這么個問題,那就是軍隊大半都是由將領的私兵構成。

  例如樂進,當年二爺在江陵,把駐守襄陽的樂進揍得夠嗆,手中的士卒幾乎損失殆盡。

  打光了怎么辦?曹老板可沒那么好心還給他補兵,給錢給糧就不錯了,把樂進丟到合肥自己去補充兵源,自己去練兵。

  練得怎么樣曹老板也不會過問,反正到時候戰(zhàn)場上拉了胯就是你的責任。

  相比起其他的諸侯,曹魏集團有一點不同,也是曹魏集團之所以那么能打的原因,就是因為曹老板手中有青州兵作為基本盤。

  這些青州兵不屬于任何一個將領,只聽曹老板一人的,所以上陣殺敵時,也不會存在擔心戰(zhàn)損而故意不出力的行為。

  因此曹老板也格外的縱容這些青州兵,不因為別的,只因為這是他自己的兵。

  以至于曹操死后,這些青州兵吵著鬧著不干了,要回家種田。

  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就是曹老板的兵,既然曹老板死了,頭頭沒了,那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而由一群理想主義者組成的蜀漢集團情況比較復雜,大耳朵和丞相還在的時候,還能夠維持這份理想,各個派系的爭斗還隱藏在水面之下,該出力的時候也不含糊,只是偶爾犯點迷糊。

  等到丞相仙逝后,理想破滅,作為繼任者的姜維,顯然不具備維持這份理想的領導力和魅力,蜀漢的派系之爭也逐漸浮出水面,拖后腿的事情時有發(fā)生。

  江東集團的情景則更要艱難幾分,因為十萬大帝和姜維一樣,是作為繼承者,而不是開拓者。

  十萬大帝為了維持孫策打下的這份基業(yè),不讓其產生分裂,付出了大量的代價。

  不同于從底下爬上來的孫策,一開始就處于上方的孫權脫離了群眾,周瑜這個二把手在時還好說,周于死后,孫權只能依托于政治手段來掌控兵權。

  人人都擔心自己淪為政治斗爭中的犧牲品,而手中的士卒,是為數(shù)不多能讓他們感到安全的東西,要是打光了,豈不是淪為魚肉任人宰割。

  所以往往外出作戰(zhàn)時,既不勇猛,但是也沒有退縮,保存實力的同時,不停的觀望。

  要是勝了,那就沖上去搶兩口吃的,要是露出一絲敗像,那這些人早早的就做好了溜之大吉的準備。

  人人都這么想,人人都不愿出力,仗怎么可能打得贏。

  以至于在合肥,張遼率八百騎兵沖進來的時候,孫權這個一把手差點被活捉。

  當然打防守戰(zhàn)的時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除了不好退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以后有機會再慢慢說。

  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新兵營的存在就十分有必要了。

  所有的士卒在新兵營中走了一遭后,身上就已經打上了孫策的標簽,怎么分配兵力那是孫策的事,反正整個江東集團只能有一個私兵頭子。

  有了這么一出,轉了一圈之后,回收將領的士卒也就變得順理成章起來。

  將將領的私兵回收,換成新兵營中經過了系統(tǒng)訓練的士卒,搞不好還多分你幾百人,任誰也挑不出半點毛病。

  有句話叫做崽賣爺田不心疼,既然都不是自己的兵,誰還會刻意的縮在后方,打光就打光唄,反正只要作戰(zhàn)勇猛,沒有拖后腿,等戰(zhàn)后再分配就是了。

  當然這樣也不是沒有缺點,為了保證戰(zhàn)斗力,不可能到打仗了才臨時給將領分配士卒,不然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下場,大宋已經給張云演示過了。

  士卒在一個將領手下呆久了,勢必也會收到影響,這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再怎么說,也比私兵要好得多。

  其次就是可能會出現(xiàn)不愛惜士卒的情況發(fā)生,畢竟不是自己的東西,但好像只有三爺有這個習慣。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