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絕對不是一句空話和套話,欲取天下者,先取民心也!
元朝末年,元朝政府的所作所為在本來就很虐民的基礎上又火上澆油了一把,老百姓最基本的生存要求都不能滿足,百姓被逼無奈,只好造元朝的反。
朱元璋就是其中之一。
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有規(guī)律可行的,每一把鎖都有一把鑰匙可以打開。當時打開推翻元朝政權的這把鑰匙被朱元璋拿到了。
這把鑰匙就是“民心”。
朱元璋攻克集慶之后,不光元朝當局開始不敢小覷他,就連當時實力最強的兩支割據軍閥也開始重點關注這位后起之秀了,這兩支軍閥的頭目分別是張士誠和陳友諒。
元朝既然盯上了朱元璋,肯定要想辦法收拾,但當時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建都在汴梁(今天的開封)的龍鳳政權,作為紅巾軍的政治代表,正在跟元朝的主力軍正面作戰(zhàn),其他的割據政權也在跟元朝軍隊正在開展著拉鋸戰(zhàn),元朝根本騰不出手來料理管朱元璋。
朱元璋這會兒有時間有了喘息的時間,但農民出生的他根本閑不下來。這時他要著手做幾件事。
一是讓部隊修養(yǎng)生息,所謂休養(yǎng)生息就是吃飯的問題。
拿下太平和集慶后,搜刮的錢糧自然撐不了多久,現在自己當家,肯定不能老是向百姓伸手,就算伸了手,百姓也不一定有,常年戰(zhàn)火不斷,老百姓哪有時間和精力去搞農業(yè)發(fā)展?
聽說揚州那邊的青衣軍都已經出現人吃人的慘狀了。
朱元璋靈機一動,下令叫所有士兵都放下手中的刀槍,拿起墻角的鋤頭,全部下田種地,來個自給自足,史書上叫做“屯田”。
這就是朱元璋的性格,自己能辦到的事從來不求人。
朱元璋任命康茂才為都水營田使,也就相當于臨時性的農業(yè)局長兼水利局長,沒幾年功夫,倉庫都裝滿了,軍隊有吃的了,老百姓也不用交糧了,兩全其美的的事,老百姓沒了負擔自然高興,管理起來也沒什么太大障礙。
康茂才估計是軍事大學水利專業(yè)系畢業(yè)的,除了能帶兵打仗當間諜之外,還能興修水利工程,特別是造橋技術相當好,這個我們后邊會有介紹。
手里有糧,心中不慌。
那段時間,朱元璋大仗沒有,小仗不斷。在作抓農業(yè)工好的同時,軍事工作和社會治理工作也沒落下,他先后攻克鎮(zhèn)江、長興、常州、江陰、池州、徽州、揚州等地,這些地方都在應天的周邊,作為應天的軍事據點,能有效保護應天的大局穩(wěn)定。
在社會治理方面他的方法也是相當奏效,把所有的男同胞全部編入民兵預備役部隊,農閑之時,經常從部隊中派出教官下村開展民兵隊伍的軍事訓練,除了能強身健體之外,打仗的時候還能躲在家里放個冷槍冷箭啥的!
一般性的社會治安管理也交給這些民兵去治理,抓個小偷小摸、處理個矛盾糾紛啥的都不在話下。
第二件事是“愛民”。當兵打仗除了能混口飽飯吃,在攻城拔寨的時候順帶收點戰(zhàn)利品悄悄揣個腰包也是可以的,反正人多,不容易被發(fā)現。
但朱元璋火眼金睛,對于這種目無軍紀、法紀的行為早就想收拾人了。
他想,部隊的這種行為如果一直持續(xù)下去,最后一定會傷了老百姓的心,再想樹立好的口碑就難了。
這就關系到如何管理好幾萬人的部隊的問題了。雖然李善長幫朱元璋捋定了禁令,但總有一些人會是“死豬不怕開水燙”,比如常遇春。
朱元璋的辦法是和徐達先串通好,故意找徐達的茬。
徐達一直是一個比較沉穩(wěn)的將領。朱元璋不找常遇春演戲的目的是怕自己忍不住真殺了常遇春。
在攻打鎮(zhèn)江的時候,朱元璋早已明令禁止進城后不準殺人放火、奸淫搶劫,軍隊里的一個士兵估計是剛成熟,還沒嘗過禁果是啥滋味,沒管住自己的禍根,把人家黃花大閨女給糟蹋了。部隊里看到只雌性的蚊子都按耐不住,更別說揚州一帶的煙花柳巷之地。
仗打起來的時候,大伙都在保命,沒誰會去顧及這些小事兒,但朱元璋正在抓典型,那小子也只能認栽了。
一般殺個雞儆個猴目的就算達到了,但朱元璋覺得這個雞太小,必須殺個大的鴕鳥才能儆到所有的猴,他的目光轉到了徐達身上,批評徐達帶兵無方,縱容手下違背禁令,必須連坐,那位士兵的班長、連長、營長、團長、還有你這位師長一起全都給我綁了。
苦肉計能瞞過大部分人,瞞不過智囊團成員。就像黃蓋瞞過了江東八十萬將士,瞞過了曹操,沒能瞞過徐庶和諸葛亮。
李善長就是智囊團的團長,自然很清楚內幕,帶領所有文臣武將一起向朱元璋求情。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又是用那句永遠不會過時的話做了個順水人情便一筆帶過?!八雷锟擅?、活罪難逃。這次暫且記下,看你今后的表現。表現不好,老賬新賬一塊算。”
當領導的也不容易,不會玩點套路還真混不下去。
其實朱元璋的心里跟明鏡似得,他哪舍得殺徐達,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的道理他還是很清楚的,特別是對于他這樣一個頂級的軍事天才來說。
用徐達來配合演這場雙簧戲的目的,無非是想警告其他人,就連徐達這樣忠厚又有本事的將領朱元璋都舍得殺,倆人還是一塊出來打工的發(fā)小,朱元璋都不記情面,看來這次是動真格的了。惹不起!惹不起!
效果很好!
這件事情之后,朱元璋的軍隊在周邊都被老百姓口口相傳,這是一支值得老百姓信賴和依靠的好部隊,年輕人投軍都來投朱元璋的部隊,老百姓也都很支持朱元璋的部隊做任何事,這種無形之中建立起來的信任給朱元璋的部隊提供了強大的后勤保障,起碼不會擔心后院起火和禍起蕭墻的事情發(fā)生。
金杯銀杯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啊!老百姓的嘴就是最好的宣傳單。
第三件事是“養(yǎng)士”。所謂養(yǎng)士就是招募讀書人。
一個公司要想發(fā)展壯大,除了要有能夠提拳頭打架和叉腰罵街的人,還得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舞文弄墨會寫工作總結的人才。
但朱元璋的這個公司明確規(guī)定,文人只允許他在他身邊轉悠,其他人不允許養(yǎng)士。
因為武將一旦跟文人混在一起就會發(fā)生巨大的化學反應,搞不好會有毀滅性的災難,跟原子彈的核裂變似的。
但要如何界定誰是文人,誰是武將呢?
武將首先要具備武夫的基本素質,要區(qū)分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幾點:一言不合就開干,說話帶臟字,見誰不服就拳打腳踢,打過群架砍過人的基本都算得上武將。
文人就不太好區(qū)別了,說話不帶臟字兒的不一定是文人,還有老實人和啞巴;膽兒小的就不敢打架。還有就是有些偽君子,本來素質就很低,文化也不高,滿嘴的仁義道德、之乎者也,很具有欺騙性,你不知道他到底有沒有真本事。
估計當時朱元璋收集謀士的方法是先看名氣,再看文憑,三看長相,是看言語。
名氣大不大?當時沒有電腦,你根本百度不了,主要是看當地老百姓對他的評價,老百姓的智慧是無窮的,老百姓認可了基本就八九不離十了。因為誰幫老百姓做過好事,老百姓就會感激誰!還會會幫忙宣傳你好人好事的先進事跡,這是不成文的潛規(guī)則。就像智多星吳用一樣,轉為鄉(xiāng)里的人化解家庭糾紛,時間久了就成了軍師。
文憑就是看你參加科舉取得的成績,是秀才、舉人還是進士?成人教育的文憑也認,是孝廉的都可以算。
長相這個就比較直觀了,要么就是長得很帥,要么就是長得很怪,像我這種相貌平平的人一般是入不了圍的。長得帥的就不說了,長得比較奇怪的(也俗稱丑,丑要丑得有特點)也不少,比如:晏子、龐統、楊堅,還有朱元璋本人,從成功學的角度,史官都會想辦法美化,但從美學的角度分析,這幾個人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比較倒胃口。
語言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內在,科學研究證明“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彼季S是什么?思維就是古代人所謂的“心”。有沒有真才實學?有沒有臨危不亂的勇氣?有沒有經天緯地的智慧?都能通過說話體現出來,有口吃的人才是通過寫出來的。
如果你七天憋出六個字,你就算是說破大天也無濟于事。
張士誠最后敗給朱元璋,除了張士誠說的“運氣”之外,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在選拔人才上,有這樣一句話形容張士誠在選人用人的不足,“丞相干事業(yè),專用黃菜葉,一朝西風起,干癟?!彼逻叺膸讉€謀臣分別姓黃、姓蔡和姓葉。
朱元璋從安徽到江蘇再到浙江一帶,先后招納李善長、馮國用、朱升、楊憲、宋濂、劉基、葉琛、章溢等文人,并在應天蓋下一座樓給這些文人謀士居住,這座樓叫做禮賢館。有點類似于今天的人才公寓。
這幫人當中劉基是個不可多得人才,他不僅在當時很有名,到現在也很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