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這個時代沒有鐵鍋
不是每個女人都是楊氏,四十四歲嫁給武士彟,還能先后為武士彟誕下三個女兒。
殺子之仇,即使不完全在李建成,李建成也絕對脫不得干系,不是李建成,李智云早被接回晉陽,哪里有后面的事情。
所以此時李淵的后宮之主實際和東宮是不合的,也就明面上還過得去罷了。
之前李元吉和太子走的近,自然也就和萬貴妃疏遠了,對萬貴妃的喜好自然不知。
“佳媚,你看著準備就好,等下午去了萬貴妃那里,一切都要留意,別惹到貴妃娘娘,她若有些言語刻薄,也別太當回事,畢竟是長輩。”
楊佳媚有些不解的看著李元吉,李元吉也不多說。萬貴妃和太子的恩怨,李元吉此時也不想多提。
萬貴妃就算對自己有成見,也不會太過,畢竟自己那時候也不大,一切都是李建成做主,他可是嫡長子。
一會紅兒回來,陳善意和瓶兒也跟在身后,看到陳善意,李元吉就招了招手,陳善意早走了李元吉面前。
此時李元吉忽然拍了拍額頭,看著陳善意,曾經(jīng)太穆皇后身邊的侍女,以前她可是伺候自己母后,唐國公夫人竇氏的,她應該和萬貴妃也挺熟。
畢竟太穆皇后在的時候還不是皇后,她的皇后封號是追封的,雖然前后追封了好幾次,不過生前她只是唐國公夫人,住在國公府。
既然只是國公夫人,那她和萬貴妃這位唐國公的側妃就住一個大宅子。
李元吉拍了拍額頭,就看著陳善意?,陳善意或許知道萬貴妃喜好。
“善意,恢復的如何了?”
“有勞殿下掛心,善意已經(jīng)完全恢復了,今早林先生也過來看了,說善意恢復的很好。”
“這就好,你恢復的好,本王一顆心也就放下了,這幾日想到你,總是有些提心吊膽?!?p> 楊佳媚看著陳善意,殿下對這個侍女這般好,她卻不奇怪,畢竟皇室一些秘聞她其實也是聽過的,
陳善意救過李元吉的事情,她是知道的,而且前幾天也是陳善意冒死為殿下吸取毒藥殘留,位置還有點尷尬,若是自己,總免不得有些不好意思。
這種侍女,殿下應該對她好,對她親近。
此時李元吉抓著陳善意的手,又仔仔細細,前前后后看過,才滿意點頭。
“對了,善意,我下午準備進宮看看貴妃娘娘,卻一時間不知道帶什么去才好?!?p> “萬貴妃么,她最是嘴饞!殿下帶些她喜歡吃的,肯定沒錯?!?p> 果真,看看,陳善意對萬貴妃還是極了解的,不愧是母后以前的侍女。
萬貴妃畢竟是李淵身邊的老嬪妃了,若是新人,陳善意肯定不會了解。
“嘴饞,這個倒是好辦了,不過今天看來是不能進宮了,需要時間準備。”
“殿下,一些小點心就好了,萬貴妃喜歡吃點心?!?p> “好了,過兩天再說,既然去,就送東西送到她心上。她現(xiàn)在是貴妃,不能和在國公府比,點心她不缺,怕早吃膩了?!?p> “殿下…”
陳善意本想說什么,殿下兩個字出口,卻一下子不知道怎么說了。
萬貴妃和太子的事,她這位國公府曾經(jīng)的侍女自然知道,殿下和太子走的那么近,怎么此時要去看萬貴妃?
不過以陳善意的身份,這話確實不能問。尊卑有別,即使殿下這幾日對她很是關心,她卻不能忘了自己的身份。
殿下自然有殿下的打算,想必殿下如此做,必有他的想法。
“善意,一會讓紅兒和瓶兒幫你,今天就搬進內院侍女住的院子。”
“謝殿下!”
“好了,去忙吧,對了,瓶兒也搬進那個院子,先在別院養(yǎng)一陣雞崽鴨崽?!?p> 紅兒瓶兒和陳善意離開,李元吉已經(jīng)起身。
嘴饞,這個對于別人還真不知道送什么,可李元吉到底不同,華夏千年的飲食積累,足以讓李元吉找到合適送萬貴妃的菜品點心。
女人嘴饞,就好應付了,就怕她沒什么特別的喜好。
“對了,佳媚,陪我去廚房走走!”
“?。≡?,那種地方你可不能去!”
“君子遠庖廚,先不說我是不是君子,即使是君子,這句話說的也只是君子該遠殺生之事,而不是不能去廚房。”
李元吉說完,哈哈大笑,已經(jīng)拉了自己王妃的手,向著廚房方向走去。
不管這個時代的人怎么理解君子遠庖廚,反正李元吉完全沒將這當事。
齊王府的廚房也有好幾個,為主人準備膳食的和為侍女下人府丁準備吃食的完全是分開的。
等走到地方,因為還是早晨,早膳早已用過,廚房這里很是清閑,只有一個煮飯的侍女悠閑坐在那里,手搖蒲扇,對抗著越來越顯燥熱的天氣。
李元吉走近,那侍女早丟了蒲扇,就趕緊拜見殿下和王妃。
“殿下,您怎么來了這邊?”
“這邊本王為何不能來,好了,起身了,帶本王到里面看看?!?p> 侍女不敢多話,帶了李元吉,就往廚房走。
廚房是兩進的,里面還有一個儲物間。走進廚房,李元吉就皺了皺眉,因為他沒看到鐵鍋,灶臺倒是有,旁邊也有劈好的干柴堆積,可是灶臺上吊著的只是一個陶罐。
鐵鍋要到北宋才有,因為北宋開始用煤煉鐵,鐵的產(chǎn)量明顯增加,鐵鍋也就在宋朝相應出現(xiàn)了。
所以此時唐代沒有鐵鍋,一般用的是陶器和青銅器。
李元吉看到那個陶罐之時才想起這事,也難怪這幾日吃的東西不是蒸的就是煮的,搞的李元吉都吃的膩了。
沒鐵鍋倒是一個問題,此時鐵的產(chǎn)量不高,基本用來打造武器,盔甲,農(nóng)具這類了,至于民生,能不用鐵自然少用鐵。
看來要先打一口鐵鍋啊!你能想到,來大唐想吃一些后世的東西,需要先打一口鐵鍋。
所幸李元吉的身份,打一口鍋不難,社會上的鐵產(chǎn)量少,可也不缺齊王府十幾斤幾十斤的。
看到那個陶罐,李元吉嘆氣,等走進儲物間,看到幾個放在石臺上的袋子和一些擺放的蔬菜,李元吉又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