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元年四月二十九日,也就是崇禎十七年的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從山海關敗退下來,回到了紫禁城,在武英殿內(nèi)進行了“代明稱帝”的加冕儀式,隨后倉皇的撤出了進城了,剛剛投降大順不久的大明官員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弄得有些不知所措。
李自成走了,他們應該何去何從?
眾位大臣看著剛才還在舉行加冕儀式的武英殿,現(xiàn)在已是人走茶涼,一時間人心惶惶,京城的軍隊都撤走了,要是韃靼打過來了那可如何是好?。?p> 正在眾位大臣議論紛紛的時候,駱養(yǎng)性從人群中走了出來。
“諸位大臣稍安勿躁?!?p> 駱養(yǎng)性在大順的監(jiān)獄中受到了幾次三番的毒打,現(xiàn)在身上都還是傷痕累累,家人擔心他死在監(jiān)獄之中,獻上了三萬兩銀子才保下了性命,可他的弟弟駱養(yǎng)心和駱養(yǎng)志都死在了大順軍的酷刑之下。
“我接到消息稱,吳三桂從李自成手上把太子殿下救下來了,過幾天吳三桂就會帶著太子殿下返回京師,我們應該趁現(xiàn)在準備好恭迎太子殿下繼位?!?p> 大順軍三月十九日破城之時,只有永王和定王兩位殿下出現(xiàn)了,眾人都傳聞太子殿下出城的時候就被大順軍抓走做人質(zhì)了,后來李自成出師山海關,卻沒帶永王定王二位殿下做人質(zhì),就是因為手里有太子殿下,不需要多此一舉了。
聽到這個消息,官員們個個喜極而泣。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p> “這真是天佑我大明!”
“太子殿下能夠平安回來繼承大統(tǒng),也不枉我忍辱負重,假意投降?!?p> “吳三桂實乃棟梁之臣,國之利器!”
駱養(yǎng)性找來了吏部侍郎沈惟炳,讓他先備下崇禎皇帝的靈位。雖然駱養(yǎng)性曾經(jīng)祝福過夏啟帶著皇上逃跑,但李自成離開京城那么久,夏啟還沒有帶著皇上返回,只怕是兇多吉少了,沒準出城門的時候被亂兵殺死,也沒準在難民之中遭了毒手。
五月初二,文武百官在午門的崇禎皇帝靈位之前嚎哭不已,這場面實在是聞者落淚,聽者傷心,大明朝昔日的貞良死節(jié)之臣在幾天之內(nèi)又回到了京城,禮畢以后,駱養(yǎng)性在朝陽門備下法駕,準備恭候太子殿下回京。
大臣們一個個著急的站在城樓上東張西望,左等右等的盼著太子殿下的回歸。
終于,大臣們遠遠的看見了一隊騎兵向京城的方向駛來,大臣們高興地歡呼道:“吳三桂送太子殿下回京了!”
駱養(yǎng)性聽到這個消息也急忙上了城樓,確實是大老遠就能看見一大隊人馬趕來,等到大隊人馬走進的時候,駱養(yǎng)性卻再也興奮不起來了,那支軍隊的大旗上赫然寫著一個“清”字。
大臣們看見這個“清”字一時間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駱金吾,這是怎么回事?”
“吳三桂呢?吳三桂不是已經(jīng)打了勝仗嗎?”
“駱都督,現(xiàn)在我們怎么辦??!”
在你一言我一語的爭論之中,大多數(shù)官員都想到了一個最好的辦法——投降。反正已經(jīng)改換過一次門庭了,他們不介意再換一次。
但這個提議得到大多數(shù)人的認可時,大家爭先恐后去拆掉崇禎皇帝的靈位,生怕因為剛才在他的靈位前哭的太傷心體現(xiàn)不出他們投降的誠懇。
“不許動,我看誰敢動!”
駱養(yǎng)性急忙拔出刀來攔在眾人的身前,不讓他們繼續(xù)對“先帝”不敬。
一位官員指責道:“駱都督,您是忠臣大家都佩服您,可我們上有老下有小還要活命啊,可不能陪著您拿身家性命開玩笑?!?p> 另一位官員附和道:“是啊,是啊,駱都督您就讓開吧,把皇上的靈位留在這里,萬一惹怒了韃靼們,只怕大家都要性命不保。”
“就是就是,駱都督您就讓開吧?!?p> 駱養(yǎng)性悲戚的說道:“你們吃著大明朝的俸祿才有了今天,國家落到反賊手里不能以死殉國也就算了,現(xiàn)在太子殿下還生死未卜,你們就一個個著急改換門庭,還要拆了皇上的靈位,你們對得起皇恩嗎?”
眾人沉默了一晌,突然人群中有人反駁道:“駱都督,您不是也沒有殉國嗎?”
“是啊是啊。”
“就是就是,憑什么拿這個來說教我們!”
文武百官又一次吵成了一鍋粥,就在這時,城門被緩緩推開了,騎在高頭大馬上威風凜凜進城的不是別人,正是百官們惦記的緊的吳三桂。
吳三桂一進來視線紛紛聚焦在了他的身上,吳三桂清了清嗓子,朗聲說道:“大家請安靜!”
于是文武百官停下了爭吵,安靜了下來,吳三桂見到崇禎皇帝的靈位,立刻下馬,走上前去跪地不去,懊悔地說道:“罪臣吳三桂救駕來遲,真是罪該萬死??!罪臣辜負了皇上的信任,對不起皇上??!”
駱養(yǎng)性悄悄的走到吳三桂身邊,問道:“吳總兵,你不是在山海關打了勝仗,救回了太子殿下嗎?”
“駱都督,實不相瞞,我的確是在山海關打退了李自成,但太子殿下的影子我都沒見過?!?p> “那你傳信回來讓我準備法駕是何用意?”
“我這也是為了保全大家伙嘛。”
說罷吳三桂站起身來說道:“諸位,我吳某人無德無能,能夠在山海關戰(zhàn)勝反賊李自成,除了托了皇上的洪福,還離不開一個人的幫助!”
伴隨著吳三桂的話語,城門外一個身穿韃靼服裝的也從門口進了城。
“這個人就是大清國的攝政王,多爾袞,是他義憤填膺,出兵相助,替崇禎陛下報了仇,打敗了反賊李自成?!?p> 看到多爾袞進城,眾人心中都明白了,此刻城外已經(jīng)被韃靼的軍隊包圍了。
多爾袞進到城內(nèi),也和吳三桂一樣走到崇禎皇帝的靈位前去祭拜。
“大明朝的崇禎皇帝文韜武略,可惜在下還無緣親眼一見便遭了反賊李自成的毒手,在下實在是痛心疾首啊!”
隨后看著京城官員們備下的法駕,問道:“請問這法駕是為誰準備的?”
吳三桂急忙上前答道:“當然是為大清國的順治陛下準備的。”
說罷吳三桂又趕緊給駱養(yǎng)性使了個眼色,問道:“駱都督,您說是吧?”
駱養(yǎng)性抬起頭,看著周圍文武百官殷切的眼神,想到城門外駐守著的韃靼騎兵,又看了一眼吳三桂,艱難的吐出了一個字。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