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寒二次下山,一路遠(yuǎn)行,舟車勞頓下思念之情反而淡了,但真情卻更加守一,心上人不在身旁,卻在心間。
這一悟后,洛寒又在世間游歷了數(shù)年,逛三川五岳,行路萬里遙,見人間百態(tài),游天下而思己行。
一晃竟已三十年,洛寒又想起來心中那個她,而此時剛好就在洛陽,與瑤池只有一海之隔,于是洛寒購置了一葉扁舟,就此出海去了。這段旅途也頗為多彩。
費盡千辛萬苦,終于抵達(dá)西土瑤池,洛寒懂得禮數(shù),先整了行頭,又備了拜帖,才由正門進(jìn)了圣地。
有瑤池弟子興趣問洛寒怎么來的,何時來的,洛寒如實說,她卻不信了,洛寒也只笑笑。終于見到她,原來她已經(jīng)當(dāng)了圣女,她身邊的侍女第一句話就是“你就是雪山宗那個不務(wù)正業(yè)的洛寒?”,二人敘懷良久,三天后才下了山。
洛寒自問“我可曾負(fù)過誰?”,除了大道他誰也不負(fù),百年間,洛寒從未為修煉而修煉,故境界提升寥寥無幾。洛寒再問“誰負(fù)過我?”,頓時老淚縱橫,除蒼天不負(fù)他,還有誰?洛寒含淚破境,御劍仙游而去。
先回了洛宅,如今的洛宅已經(jīng)人聲鼎沸,聽說里面住著一位老太太,原來是洛寒當(dāng)年的侍女。洛寒未進(jìn)宅門,再拜父母墓墳,再次離去,打算遠(yuǎn)離人世間,安靜修心,他的心真的亂了。
后修行界起了紛爭,大陸太古遺寶四起,修行門派無不為此大動干戈,洛寒不幸被攪入局,險象環(huán)生,甚至也看到雪山宗的人向他出手,只為了異寶?
再后來平白無故冒出一個青山宗,竟是雪山宗叛逆所創(chuàng)立,洛寒起了興趣,遂去報了門,好巧不巧被聘為門師,也罷,洛寒便當(dāng)了這門師。
世間不太平已經(jīng)很久了,洛寒的弟子越來越多,皆大有出息,也為洛寒臉上增了不少光,一日雪山宗來人拜山,又是廖師,他已經(jīng)是山中堂主,為何屈尊來了青山?原來,傳聞青山宗有為洛師,教人有方,所授之道也頗高明,如此才學(xué),怎能不為雪山所用,故廖師親自下山來請。
款待多日,洛寒起居依舊,并未答應(yīng),他與雪山宗的緣分可能盡了,廖師遺憾下了青山,回山后卻將洛寒的弟子位列入了名人堂。青山宗日益壯大,同時也將迎來挑戰(zhàn)。
后洛寒寒夜破境,就此成了“仙道高人”,山中想讓洛寒坐堂主,洛寒本意婉拒,卻盛情難卻。恰逢一流宗門比拼,青山宗竟然破格如冊,和洛寒有些關(guān)系,洛寒帶著宗派精英弟子參與比拼,僥幸得了名次,卻未問鼎。
此次大比青山宗弟子收獲頗多,一行人喜形于色,于十三樓小聚,隨后歸山,青山宗經(jīng)此大比,名氣更甚,大陸各宗門拜帖不斷,洛寒無奈接了接待的門面。
太古遺寶又現(xiàn),機(jī)緣莫大,洛寒自是沒有興趣,可宗內(nèi)高層卻極為重視,派宗內(nèi)三名堂主帶弟子前往奪寶,洛寒自然又在其列。
寶物非凡,很多宗門都紅了眼,殺伐時有發(fā)生,青山宗不比真正一流門派,損失慘重,甚至還殞命一位堂師,此行青山大敗,賠了夫人又折兵,青山內(nèi)氣氛一度消沉,后為死者舉辦了追悼大會,不少宗門派使者前來致哀,兇手也在其列。青山弟子不忿,挑出事端,幸好未出人命,此事便不了了之了。
洛寒搖首,你爭我大,哪有修行的樣子,故向宗主辭行,青山大震,洛寒其弟子們不舍,愿一同離去,宗門怎能同意,洛寒不愿生事端,安撫弟子們后獨自下山去了,不少師兄弟含淚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