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反其道而行的高明
故事里,事情發(fā)酵,就連男主角的女友都不相信男主了。
男主孤立無援,走在路上被指指點點。
而小女孩兒,則因為變成了“受害者”受到了頗多照顧。
看著《狩獵》里的內容,鄧芝云心中五味陳雜。
往日的回憶,像是瘋了一樣,折磨著她。
短短的一部短篇小說,她花了半個多小時,才讀到一半。
中間好幾次停下來,走到窗口呼吸外面的新鮮空氣。
男主被警察帶走了,又被安然無恙的放回來了。
按道理來講,這樣總能洗清男主的嫌疑了。
可結果,并沒有。
因為,男主家的玻璃被砸破了,養(yǎng)的大黃狗,也被殘忍的殺害了。
看到這里,鄧芝云哭了。
她倒是沒有經歷過家里的玻璃被砸破,也沒有經歷過寵物被殺死。
但,她每天上學騎乘的自行車,車輪被毀壞,車座被扯下,車把被擰歪,作業(yè)被丟垃圾桶,凳子被丟到樓下,等等,等等。
鄧芝云對《狩獵》中的男主所遭遇的一切,感同身受。
在這些年里,鄧芝云從來不敢輕易相信誰的話,她只相信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
也從不輕易跟著話風去私語誰。
自己淋過雨,就總想為別人撐把傘。
鄧芝云,正是如此。
男主終于爆發(fā)了,在佛像前,在眾人前……
他的好友,終于相信他了。
帶著善意的晚餐,來到了男主家。
看到這里,鄧芝云已經淚如雨下。
為《狩獵》中男主所受的委屈,也為自己曾經所受的委屈。
故事,似乎到了尾聲。
一年后,大家再次聚集起來。
男主的兒子成年了,村長送了他一把獵槍。
當男主帶著兒子打獵,獨自尋找獵物時,一顆子彈飛馳而來,擊在了樹上。
男主,終究是沒有看清楚開槍的人。
是的,他怎么可能看清楚呢?
那人站在道德制高點,站在陽光下的?。?p> 故事,完。
鄧芝云也終于在看完最后一句話,明白了這部小說,為什么叫做《狩獵》了。
謊言之下的可憐蟲,不正是所有“正派”口中逃無可逃的獵物嗎?
鄧芝云坐在電腦前,久久無法平復。
她呆愣著,仿佛時間都停滯了。
就連她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在想什么。
腦袋空空的,可情緒卻有些低落,有些難過。
似乎是莫名其妙的,但追根溯源,還是有跡可循的。
不知道過了多久,鄧芝云才緩沖過來。
對這部《狩獵》短篇小說,突然只有一句話概括:冷槍要人命,流言攝人心!
而后,她立刻給陶白打去了電話。
此時,陶白剛準備收拾一下去上課。
看到鄧芝云打來了電話,趕緊接了起來:“喂,云姐,找我什么事兒?”
鄧芝云不廢話,立刻問道:“小陶,你遞送過來的那部《狩獵》短篇小說,作者叫什么名字啊?你上面根本沒有標注,甚至連個筆名都沒有??!”
陶白愣了一下,隨即拍了一下腦門:“云姐,你稍微等我一下,我打個電話問問?!?p> “快點啊,著急送上去呢!”
鄧芝云確實著急。
這部短篇小說,在她看來寫的極好。
甚至要比“瘋紫”寫的那部短篇小說還要好。
“瘋紫”寫的內容,確實不錯。
如果沒有這部《狩獵》出現(xiàn),“瘋紫”所寫的內容,絕對是鄧芝云心中當之無愧的第一。
可惜,沒有“如果”。
《狩獵》就這么出現(xiàn)了。
這是一部很虐的小說。
沒有血,沒有暴力,卻由內而外的將讀者虐到體無完膚。
兒子反抗和男主佛前怒斥反問的段落,都讓人有一種心口被擊中的猛烈震撼。
這些悲傷或絕望的故事起始,看起來好像是一馬平川,一覽無遺,但卻恰恰是冰川開裂前,致命的細紋。
鄧芝云感覺,《狩獵》這部小說的作者,很擅長拿普通人來做文章。
他在故事中,細細的推敲著社會中的善與惡。
那故事內,原本其樂融融的普通小鎮(zhèn),相處融洽的村民,卻在最后,合力完成了對主角的獵殺。
就《狩獵》這部小說故事而言,其實并沒有什么太多新鮮的。
文學作品,影視劇里,都挺常見的。就是簡單的“好人蒙冤”的內容。
但很明顯,寫這部小說的作者,很高明。
他的解決之道,并不是空談道德感化之類的東西,而是將看不見的道德幫兇,完美的描繪了出來。
人們常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真相掌握在多數(shù)人手里。
《狩獵》反其道而行,描繪了一個群眾眼睛也可能沒有那么雪亮,而是沾滿了污穢的故事。
小說中巧妙地安插了“眼睛看著我”的細節(jié)。
用眼睛來洗脫嫌疑,只能說是美好希冀,并非真正的解決方法。
因為置換下對象,一個小孩的眼睛更有可能告訴世人,她不會說謊,她是純真無邪的代言人。
從小孩到成人,雙眼渾濁仿佛是經歷罪惡、遭受不堪的見證。
殊不知很多時候,小孩所為往往殺傷力巨大。
它是一個人的絕望,也是文明社會的扭曲與脆弱。
面對青少年,成年人不似過往,只需憑體格和身份就能獲勝,他們同樣會沒有安全感。
校長或者請來的半瓶水晃蕩的心理醫(yī)生,他們是一堆道德強迫癥患者,好不容易逮著了一頭稀罕的獵物,添油加醋,伺機放槍。
情緒冷靜之后的鄧芝云,更加敏銳的捕捉到了這部小說令人深思的地方。
為何一個平靜而有規(guī)矩秩序的社會,它會讓一個如此之輕的謊言,引發(fā)如此嚴厲的懲罰,槍傷之重,沒人能承受得起?
就像是如今的網絡,同樣如此。
僅憑一段文字、幾張圖片,所有人都相信自己比其他人更靠近真相,更有責任和義務去發(fā)表個人意見,行使人身攻擊口誅筆伐之實。
往更糟糕的層面去想,所謂的善與惡、白與黑,多數(shù)人是根本分不清的。
無論過去現(xiàn)在或者是將來,這是多么悲觀的論調啊。
因為,有一天槍口掉轉,也許我們自己就會成為下一個獵物!
鄧芝云越琢磨,越覺得作者高明。
而且是……
極其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