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大秦尊崇霸道,施行的治國理念是法制,以力服人、以利誘人、以法治人,使萬民畏法而順之。這種制度保證了大秦這架馬車可以快速行駛。
但在秦王政一統(tǒng)天下后,戰(zhàn)事減少,修養(yǎng)為主,那么霸道的弊端就會呈現(xiàn)出來。
作為法家代表的李斯,自然明白霸道的弊端,只是他沒想到年紀輕輕的秦寧澤竟然能看的這么透徹。
這絕對是人才啊。
這個世上有少年早智,可以讓他們少年成名,但如果是秦王的兒子早智,那代表的含義就不同了。
所以李斯對秦寧澤另眼相看,問道:“寧澤公子,既然你覺得大王統(tǒng)一之后以霸道治國會有弊端,那該如何辦呢?”
“憑我父王的雄才大略,肯定會把弊端克服的?!鼻貙帩蓞s輕輕一笑,并沒有直面這個問題。
李斯意識到秦寧澤的謹慎,便換個方式:“那公子最欣賞哪種治國方式?難不成是儒家的王道?”
秦寧澤搖了搖頭,說道:“真正的王道要數(shù)五帝時期,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而歷史也證明,真正的王道并不適合一個大一統(tǒng)的帝國。所以王道并不是儒家的,而儒家的王道應該叫君王之道。如果讓我來選最欣賞的治國方式,我覺得不管是王道,還是霸道,不管是法家,還是儒家,都屬于天道范疇,既然皆系出同門,何來取舍之說?更何況行大事者,不必拘于小節(jié),萬法殊途同歸,可以向天行天道,向民行王道,向敵行霸道,不住一法,才是完美的道?!?p> “萬法殊途同歸,不住一法,不住一法...”李斯喃喃念叨后,隨后注視秦寧澤的眼神又有了變化。
隨后,李斯感慨道:“寧澤公子,你若鉆研不住一法有了成就,那必是開創(chuàng)了另一學派,將來可成圣也?!?p> 秦寧澤笑道:“廷尉大人繆贊了,我知道我的能耐,絕對不是鉆研學問的人。像孔孟老莊那些人,都是集天地造化的而出,不敢和他們相提并論。”
“公子不用妄自菲薄。今日聽公子說不住一法,讓我受益匪淺啊。”李斯感慨不已。
秦寧澤擺擺手:“我不懂規(guī)矩,在廷尉大人面前胡言亂語,廷尉大人莫要見怪。以后有機會,還得向廷尉大人請教法家學問?!?p> “沒問題,當然沒問題?!崩钏剐廊淮饝?。
就在這時,殿外傳來一聲咳嗽,只見秦王政龍行虎步走了進來。
秦寧澤和李斯連忙起身行禮。
秦王政進殿后,便對秦寧澤說道:“寧澤,以后有機會,多向李斯請教學問,他雖是法家人,對其他學說也知之甚想。”
秦寧澤一聽這話,立即明白他和李斯的對話,全都被秦王政聽到了。不過沒關系,秦寧澤敢和李斯聊那些內容,就不怕秦王政知道。
因為秦王政和后世的其他皇帝都不同,他從不擔心自己的子嗣和朝廷官員親近。
“孩兒明白!”秦寧澤連忙迎道。
接下來,李斯向秦王政稟告了國事,兩人談了一刻多鐘,李斯便起身告退。
這時候,秦王政瞅著秦寧澤,也不說話。
“父王,干嘛一直瞪著孩兒,沒啥事,那孩兒告退了?!鼻貙帩闪⒓雌鹕?。
秦王政指著座位,讓他好好跪坐,然后又對趙高說道:“你們先退下?!?p> 趙高不敢怠慢,連忙躬身退下。
殿內只剩下兩人,秦王政直接問道:“你剛剛說不住一法,向天行天道、向敵行霸道、向民行王道,年紀輕輕就有這般見解,非常好?!?p> “父王乃是大秦的王,竟然也偷聽啊!”秦寧澤嘿嘿一笑,如此回應。
秦王政立即瞪他一眼,剛剛真是白夸了。
不過,秦王政沒有訓斥秦寧澤,開始習慣了這家伙的“胡鬧”,而是說道:“今日寡人有時間,正好也考究一下你的學業(yè)。你剛剛和李斯聊得是治國之道。但治國之道包含很多內容,不管是王道還是霸道,都屬于一種整體的想法和規(guī)則。但規(guī)則之下,具體如何實行、實施,才是關鍵。”
秦寧澤聽此,立即正襟危坐。
他知道秦王政要問大事,而自己的回答,預示著自己能不能拿到模擬值。
只聽,
秦王政繼續(xù)說道:“如今剩下的幾個諸侯國,大秦推崇法家,楚國推崇道家,魏國的縱橫思想獨樹一幟,燕國盛行墨家思想等等,各個諸侯國各有各的治國理念,一統(tǒng)六國后,如何統(tǒng)一思想,便是重中之重。你有什么好想法?”
秦寧澤一怔,沒料到秦王政會問自己這個問題,這個問題直接切入了一統(tǒng)天下后的命脈。
大秦為什么二世而亡?
史書上說是因為皇帝無道、任用奸佞、秦國暴政、焚書坑儒、苛捐雜稅、徭役繁重等等。
秦王政無道殘暴?真會開玩笑。
至于苛捐雜稅、徭役繁重,懂得都懂,不懂得瞎誹謗。反正秦王政做皇帝時,沒有這么做,不過秦二世的確這么做了。
至于焚書坑儒,更多的人是根據(jù)紙面意思來斷章取義。
還有任用奸佞,趙高算是奸佞,但是秦王政在世期間,趙高敢胡作非為嗎?
真正讓大秦滅亡的根源原因,一是秦始皇崩的太早,二是大秦的治國政策沒有改變。當然了,再加上沒有除掉那些諸侯國舊貴族,以及胡亥登基后的暴行等小因素,這才造成了大秦這座大廈分崩離析。
而大秦治國政策中沒有改變思想統(tǒng)一問題,便屬于原因中的原因了。
其實后來的焚書,便是秦始皇試圖統(tǒng)一思想的辦法,可惜,此法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如今的秦王政還年輕,只滅掉了韓趙兩個國家,不過他已經(jīng)開始構想統(tǒng)一后的情況了,但是站在這個時代的角度來看,秦王政就算文韜武略,也很難找到行之有效的辦法。
不僅是秦王政,也包括李斯。
而面對秦王政的這個問題,秦寧澤陷入了沉思。
他該怎么回答呢。
是簡單說說,稍微表現(xiàn)。
還是站在后世的位置和角度,認真說一說,給秦王政打開新思路。
其實現(xiàn)在的秦寧澤很矛盾。
一方面,他想表現(xiàn)出色,這樣的話,便能拿到更多的資源。
另一方面,怕表現(xiàn)的太出色,不懂得藏拙,被人加害。
愣了片刻后,秦寧澤有了決定。
去他媽的藏拙,老子重活一世,是秦皇之子,若揉揉捏捏、藏藏掖掖,對得起這個身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