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都市

違背祖訓(xùn):開局選擇加入考古隊

第201章 你還有什么想問的?

  “太棒了,這樣的好事簡直前所未有!”

  “我仿佛已經(jīng)看到了張銘惱羞成怒的一幕,哈哈!”

  ……

  越來越多外國佬激動起來,禁區(qū)內(nèi)的眾人也都有些擔憂。

  張銘每次提起一段新的歷史時,出現(xiàn)爭議是必不可少的,但也唯有以最沉重的證據(jù),力排爭議,才能徹底坐實這段歷史!

  可現(xiàn)在奧斯特里,完全不像是要給張銘機會的樣子,一心把張銘往死路上逼。

  這讓眾人心底很是不悅,苗礫已經(jīng)準備好了下蠱。

  可就在這時。

  “你的猜測不無道理?!?p>  張銘淡淡掃了他一眼,目中回憶光芒閃爍,聲音依舊平靜:

  “雖然當時唐王朝的強盛深入人心,但畢竟已經(jīng)走上了下坡路,況且,并非所有人都有唐宗宋祖之遠見,因而,當初的有些政策,并不能得到所有人的支持?!?p>  “強敵即將臨近,即便是山野牲畜,都知道尋找庇護之所,南詔古國,同樣也自然而然的投靠了比自身更為強大的吐蕃,得到庇護。”

  張銘頓了頓,繼續(xù)解釋:

  “得天下者得民心,楊忠國等主張攻伐南詔的舉動,不論是在大唐內(nèi)外,還是周邊各國中,都引發(fā)了不滿。”

  “由于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使各國武將勢力增強.藩鎮(zhèn)割據(jù)情勢加劇,地方勢力惡性膨脹,唐王朝深陷危機之中?!?p>  “任平盧、范陽、河?xùn)|三鎮(zhèn)節(jié)度使的安祿山,更是以討伐楊國忠為名,乘機于天寶十四年,即公元755年起兵,發(fā)動了長達8年之久的‘安史之亂’。”

  “最終,唐王朝依靠朔方、安西、北庭、河西、隴右等地的唐軍,才平定了安史之亂?!?p>  “自此,盛唐氣象,越發(fā)式微?!?p>  說到這里,張銘看向了奧斯特里,聲音緩慢:

  “不知奧斯特里先生,還有什么想問的?”

  “沒……沒有了……”

  聽到張銘如此詳細的,將那關(guān)系到南詔古國的天寶戰(zhàn)爭以及后續(xù)講述而出,即便是奧斯特里呆呆的愣在原地。

  隱約有些頭皮發(fā)麻。

  這特么還是人嗎?

  這段歷史你們大夏都完全沒有挖掘出來,你就能說的這么完美?!

  一點邏輯毛病都沒有?!

  甚至在張銘的講述的東西中,雖然奧斯特里仍舊有些不懂,但也從張銘語氣內(nèi)聽出了些許不善。

  只怕是自己已經(jīng)招了張銘的厭惡。

  而張銘最后一句話,雖然很慢,但卻讓奧斯特里感受到一股莫大的壓力,再加上張銘雙眼透出的深邃,仿佛攝人心魄一般。

  更是讓奧斯特里感受到一股濃郁的生死危機!

  其意思已經(jīng)不言而喻。

  我救了你的命。

  給你臺階你就下。

  不然,我不保證你能活著回去!

  這讓奧斯特里心底壓力倍增,趕忙閉上了嘴,直接認慫。

  可一旁的苗礫卻是似乎有些遲疑,看上去,張銘只是不喜奧斯特里這種耍陰招的手段,并非對于那片歷史了解不多。

  這讓苗礫遲疑之下,試探性問道:

  “你說……當初的大唐即便只是強弩之末,也必然依舊強悍,南詔古國的那位詔主,難道真的沒有考慮他的子民生死?”

  “畢竟,投靠別的勢力,與大唐交惡,并非上上之策。”

  苗礫的思考同樣也是不少大夏觀眾的想法。

  一來,張銘所說的事情根本沒有任何歷史證據(jù),二來,為何南詔詔主不選擇一開始就向大唐臣服?

  “倒也不是?!?p>  面對苗礫的疑惑,張銘面色緩和許多,回應(yīng)道:

  “當初閣羅鳳叛唐,完全是受到當時唐王朝內(nèi)部政策影響,實屬無奈,但,這并不能說明南詔已然鐵了心的背叛大唐?!?p>  “如我所料不錯,當初的南詔古國,也曾不止一次收到過唐王朝的恩惠。

  而在唐王朝扶持下,幾乎完全統(tǒng)一了六詔的閣羅鳳,雖然被逼叛唐,但其子嗣,卻是于當初南詔古國的都城——太和城中,留下了一座石碑?!?p>  “石碑中刻畫著南詔對于大唐的復(fù)雜情感,有懺悔,同樣,也有希望?!?p>  “此碑名曰德化,其中曾有記載:有朝一日如果唐朝使節(jié)到來,南詔可以指碑為證,它“世世事唐”之心沒有改變?!?p>  說到這里,張銘停了下來,眾人則是面面相覷,感覺有些離譜。

  “銘哥說的那石碑,真的能找到么?”

  “感覺有點玄乎……”

  “我老家就是南疆的,南詔,應(yīng)該是我祖先吧……其實我感覺,這件事情應(yīng)該是真的?!?p>  “我也覺得,畢竟,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南詔大地本身便算不上大,根本無法與大唐爭鋒,所以,當初我們的祖先或許真的就像銘哥說的一樣,是被逼無奈?!?p>  “唉……還真是代代有明君,代代有奸臣……”

  ……

  不少大夏網(wǎng)友感到唏噓,張銘所說的閣羅鳳叛唐,似乎完全有機會證實,但關(guān)于石碑,卻是很少有人相信。

  畢竟,天下之間稱孤道寡之人,怎會沒有野心?

  這到底是閣羅鳳的權(quán)宜之計,還是其對于唐王朝真正的忠心,便不得而知了。

  但,大多數(shù)生存在南疆的網(wǎng)友,卻是十分愿意相信,當初的南詔古國,并非是刻意,而是被逼無奈。

  畢竟,以現(xiàn)代人的角度去看待當時時期的歷史,必然會存在些許偏差,閣羅鳳的忠心或是權(quán)宜,根本沒有了證據(jù)證明。

  不過,我華夏大地如今五十六個民族所形成的大一統(tǒng),已然是曠古未有。

  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該為了民族的團結(jié)而努力,并非去為了那段我們不曾經(jīng)歷的歷史,而因此質(zhì)疑民族團結(jié)的真實性。

  現(xiàn)今的幸福得之不易,每個民族的子民,都在為了我們?nèi)A夏大地更好的明天努力,但,不可避免的,各地總會出現(xiàn)一些人渣。

  這并不是我們因此而生出偏見的理由。

  任何時候,看待事情一定要客觀。

  要知道,在這個大數(shù)據(jù)推送你喜歡內(nèi)容的時代,每個人似乎都生成了自己為中心的主觀意識。

  甚至意識不到,其實自己的想法,在蕓蕓眾生之中,僅僅只是占了一小部分人罷了。

  可愚,也可笑。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