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那一個叫老實安分
年后,縣衙開印,方寧又開始忙碌起來,春耕在即,需要做的事很多很多。
方寧好不容易忙完春耕這件頭等大事,一道圣旨下來,清安縣設(shè)立為榷場、和北漠國通商這件事也正式昭告天下。
原先說要搬出清安縣的家族,這會兒無比慶幸當(dāng)初被方寧扣了一年。
清安縣設(shè)立為榷場意味著什么沒人比他們更清楚的,
清安縣的鋪子突飛猛漲,就連無人問津的地段,也變成了搶手貨。
但誰也不知道,清安縣大部分的鋪子都已經(jīng)握在了朝廷中。
季嘉言和方宇表面上來清安縣經(jīng)商,實際上都是在幫司玉衡做事。
也就是說,他們兩人將來在清安縣的收入,有八成是屬于國庫的,剩下那兩成才是他們的。
兩人并不嫌少,和北漠國通商帶來的收益,可遠比季家生意強。
季嘉言跟方宇說:“我早就說過,跟著少東家和寧寧絕對能賺到錢的,你看他們兩個,早早就已經(jīng)計劃好一切了,咱們原本就想著來清安縣跟寧寧做個照應(yīng)的,結(jié)果你看……”
清安縣絕大多數(shù)的鋪子,都已經(jīng)掌握在他們手中,哦,不對,是朝廷的手中。
他們只是明面上拿著鋪子的人罷了。
方寧比以前更忙了。
除此之外,京城也派了人來,商討榷場的事。
很多人都不看好榷場,只因司玉衡太強勢,并且在朝中掌握了絕對的話語權(quán),沒人能夠和他對抗。
司玉衡對和北漠國通商這件事上,態(tài)度十分強硬,北漠國原本想著談點好處,結(jié)果啥都沒撈著,還差點倒貼出去。
在整個大梁朝都盯著清安縣的一舉一動中,到了六月,大梁正式開始跟北漠國通商。
那些聰明的北漠國人嗅到了機會,早早就準(zhǔn)備好一切等著這一天的到來。
方寧曾經(jīng)組建的防衛(wèi)隊如今也更好地派上用場,專門負(fù)責(zé)巡邏城里的治安,而先前設(shè)立的崗哨則由靖臨關(guān)派兵過來駐守。
那些反對的大臣就等著清安縣出事,到時候好借口彈劾司玉衡。
實在是被司玉衡壓制得太久,他們心里不太舒服。
但誰都沒想到,北漠國人被趙毅打怕了,到了清安縣那一個叫老實安分。
百姓們也從開始惶恐不安慢慢開始接受,有些拿著自家東西去賣的時候,還敢跟語言蹩腳的北漠國人討價還價。
原來北漠國大多部分人跟他們一樣,都是想過安穩(wěn)日子,并不希望打仗的。
哪怕還有不少人憎惡著北漠國人,可既然朝廷都已經(jīng)開放通商,他們自然也不會再鬧事。
清安縣日漸繁榮,曾經(jīng)搬走的百姓又搬了回來。
除了北漠國的行商之外,還有不少胡人都從北漠國繞道清安縣來做買賣。
而更讓人驚喜的是,許久沒有秀才的清安縣,一下子出了五個秀才,童生也比之前多了不少。
這消息傳到京城的時候,皇帝笑得半天都沒能合攏嘴。
真金白銀源源不絕地從清安縣流入京城,讓國庫也漸漸充盈起來。
開放通商帶來的收入,遠比收上來的稅銀要高,連帶著戶部尚書最近也走路帶風(fēng),兵部跟工部兩個討債鬼要錢,他也不像之前那樣一副他們要來打劫戶部、跟他們拼命的樣子。
最讓皇帝高興的是,漠北那邊邊關(guān)一直膠著的狀態(tài)也有所緩解了,幾個經(jīng)常騷擾大梁的國家,看到北漠國和大梁通商后的甜頭,也表示了停戰(zhàn),跟大梁通商交好的意愿。
雖說這是他們想要休養(yǎng)生息的緩兵之計,但常年打仗大梁也吃不消,若是能換來十年甚至更長的和平,皇帝是同意的。
然而,大臣紛紛表示贊同的時候,司玉衡卻站出來反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