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仙俠

穿入全真教

第一二四章 枯榮

穿入全真教 司空詡 2000 2015-09-02 13:56:53

    雖僅僅只出場了一幕,卻給司空湛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枯榮大師出身大理皇室親族,年輕時(shí)出家為僧,出家于大理國天龍寺。

  出場時(shí)武功高強(qiáng),德高望重,掌有六脈神劍經(jīng)劍譜。唯一不和諧的一點(diǎn)就是面色太過冰冷,沒有一般得道高僧的慈悲面目。

  而恰恰正是這點(diǎn),讓司空湛留心此人,武功高強(qiáng),一臉疾苦之色,或者慈悲和藹之色的高僧大德世間簡直多不勝數(shù),不久前金牛寺的那些大師不就是這類人,而神色冰冷的大師,他還是第一次見。

  像道濟(jì)那般的佛門奇葩不算,僅有一面之緣的一心除妖的法海似乎更算不得。

  枯榮大師不但在外上引人注意,性格之上更另司空湛暗暗佩服。

  記得大輪明王僧鳩摩智來奪神劍劍譜,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將譜銷毀,令鳩摩智徒然而去,雖被鳩摩智所傷,但也用少澤劍將其打傷。

  所修枯榮神功,乃天龍寺的一門自佛經(jīng)中悟出的天下絕學(xué),精要在有常無常,雙樹枯榮,南北西東,表假表空——四枯四榮。

  據(jù)傳,佛在入滅時(shí),東西南北,各有雙樹,每一面的兩株樹都是一榮一枯,稱之為四枯四榮。

  佛經(jīng)中言道,東方雙樹意為常與無常,南方雙樹意為樂與無樂,西方雙樹意為我與無我,北方雙樹意為凈與無凈。

  茂盛榮華之樹意示涅般本相:常、樂、我、凈;枯萎凋殘之樹顯示世相:無常、無樂、無我、無凈。佛在這八境界之間入滅,意為非枯非榮,非假非空。

  枯榮大師數(shù)十年靜參枯禪,已修到半枯半榮的境界,就差最后一步,便修到更高一層的非枯非榮,亦枯亦榮的圓滿之境。

  記憶雖在,但現(xiàn)實(shí)早就走在了另一條岔道之上,以枯榮大師的天資,司空湛實(shí)在不敢輕易斷言枯榮大師如今究竟還存不存在。

  即便在天龍寺里看到一個(gè)面容冰冷的年輕和尚自稱是枯榮大師,他絕不會感到驚訝,自然,前提是對方一招就能把他自己給KO。

  天龍寺有沒有枯榮大師,司空湛可以放下不論,但以前的四絕之一的南帝段智興,現(xiàn)在的南僧一燈,他怎么也繞不過去。

  尤其還是未經(jīng)英姑的情傷,一心向武,厚著臉皮賴在天龍寺,死活不還俗重新當(dāng)皇帝的偽和尚南帝。

  加之他自己的刺激,司空湛也難想象日后這家伙的結(jié)局,畢竟倍受刺激的洪七都發(fā)奮圖強(qiáng),愛武成癡的段智興會怎樣,根本就不用想象。

  這時(shí)的四絕可不是二十年后固步自封,俯視群雄,沒有絲毫進(jìn)取之心的武者,他們被封為四絕可沒幾年,個(gè)個(gè)都雄心勃勃,被一個(gè)年輕人超越,豈會輕易善罷干休,必會更加苦修,找回丟掉的“面子”。

  來到大理國,段智興的地盤,以全真教和大理段氏的淵源,司空湛縱是有天大的理由,也得親自上門拜訪一番。

  既然追溯到了這里,順便向段家問詢一二武者失蹤的情況,說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統(tǒng)領(lǐng)一國和整個(gè)西南江湖的段氏如果追查不到線索,就憑他孤身一人,司空湛再是自大,也覺著希望渺茫,盡管他身懷法術(shù)這個(gè)大殺器。

  “就讓貧道做一回地道的武者吧!”司空湛自失一笑。

  道士自然要有個(gè)道士的樣子,便是自由隨心,逍遙無為,淡泊處世,以修心修道為要旨。

  而江湖武者行走江湖,快意天涯,從來都是豪情熱血,一生可謂跌宕起伏,精彩絕倫。

  也許心性太過契合道派,司空湛從來沒有在意過他武者的這一重身份。

  在外遇到不公不平之事則順手而為,無事則一身輕松,且行且自在,一切順其自然,隨緣便可。他根本從未往行俠仗義方面想過,當(dāng)然,做那些事僅僅是他作為一個(gè)人的本性良知,懲惡揚(yáng)善,有能力施為何樂而不為。

  能得到大俠的稱號,在司空湛自己看來,多是沾了全真教諾大名聲的光,比起那些實(shí)實(shí)在在仗劍江湖,出生入死的大俠,他確是稍顯不足。

  但他也不會妄自菲薄,他幾年來做的那些事跡,大俠或許底氣不足,但一個(gè)小俠的贊稱他當(dāng)之無愧。

  “比起受世人敬仰的一代大俠,我還是更愿意做個(gè)道德修士。竹丈芒鞋,葛衣素服,行于名山大川之間,游離于紅塵凡世之外,觀人間百態(tài),悟道了法,豈非人生幸事?!?p>  盡管心中這么想的,但遇上此事,自己又沒有要緊之事,袖手旁觀還是人嗎。

  無論作為一個(gè)道士,還是一個(gè)武者,起碼在心里這一關(guān),司空湛自身先過不去。

  是日,司空湛終于來到大理城外,立于高處遙望城池,巍峨雄壯,透出一種古樸的氣韻。

  城的整個(gè)布局井然有序、莊重威嚴(yán),很有王權(quán)的氣概,國都之勢盛隆。

  對此一番南宋小朝廷的臨時(shí)國都臨安城,司空湛頓生感觸,兩者根本無法比。

  臨安城有江南城池的固有特色,勝在精巧別致,但用來作為都城,難免小家子氣,不夠大氣莊嚴(yán)。論大氣,前朝國都長安城當(dāng)屬第一,汴京只堪與大理城高出一些。

  城總體呈方形,開四門,上建城樓,下有衛(wèi)城,更有南北三條溪水作為天然屏障。

  仔細(xì)觀瞧,城內(nèi)由南到北橫貫著五條大街,自西向東縱穿了八條街巷,整個(gè)城市呈棋盤式布局。

  以司空湛的腳力,不大會兒便到了大理城的北門之外。

  入得城內(nèi),沿著青石板大街,深街幽巷縱橫交錯(cuò),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鵝卵石堆砌的墻壁,顯示著古城的古樸、別致。

  街道兩旁,店鋪林立,攤販繁多,異族風(fēng)情迥然于中原大地。

  尤其突出的是,這里崇佛之風(fēng)特別興盛,佛寺遍布大理國境內(nèi),有小寺三干,大寺八百之稱,其中威名最盛的莫過于有國寺稱號的天龍寺。

  而司空湛的目的地,正是天龍寺。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dòng)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